盛極而衰:塞巴斯蒂安國王統治下的葡萄牙

塞巴斯蒂安是16世紀葡萄牙阿維斯王朝的最後一代國王,他統治的時代正是葡萄牙海權帝國由盛轉衰的時期,他本人的命運也是當時葡萄牙命運的縮影和寫照。

一.國王的身世

他的祖父就是著名的葡萄牙國王若昂三世,祖母則是哈布斯堡的卡特琳娜,父親為若奧三世的第八個兒子若奧親王,母親是來自西班牙的若安娜。

塞巴斯蒂安的出生日子正好是聖徒塞巴斯蒂安的主保節日,因此他被命名為塞巴斯蒂安。具有強烈天主教信仰的若奧三世家庭生活十分不幸,他與王后一共育有9個孩子,但是沒有一個是存活到他本人去世之前的,可見葡萄牙王室成員的身體素質衰弱。因此當塞巴蒂斯安尚在母親腹中的時候,他就被葡萄牙人視為自己的希望。當時的葡萄牙人回憶,這個王子是人們用眼淚、遊行、祈禱以及施捨才從天主那裡換來的。他是在廣大民眾的歡呼和熱烈期待中誕生的。

二.執政經歷

盛極而衰:塞巴斯蒂安國王統治下的葡萄牙

年幼的塞巴斯蒂安

由於塞巴斯蒂安即位時年齡尚幼,而且生母已經不在世上,於是國務由卡特琳娜來代為執行。由於有國民反對她是西班牙人,所以她的攝政一直不被認可,後來她獨自前往修道院中隱居,由若奧三世的弟弟恩裡克擔任攝政王。1568年在塞巴斯蒂安親政之後,他努力發展與法蘭西、奧地利等國的關係,而且他還整頓了葡萄牙的財政、軍事、司法體系,1568年他建立了獎學金制度,資助在英科布拉大學學習醫學和生物的學生。同時他還投資支持巴西的印第安盟友反抗法國人。

盛極而衰:塞巴斯蒂安國王統治下的葡萄牙

賈梅士在熱羅尼莫斯教堂的石棺

1569年在里斯本大瘟疫期間,他從西班牙的塞維利亞請來了醫生,來應對氾濫的里斯本瘟疫。此後,里斯本的救濟院和孤兒院也在他的扶持下建立了起來,1572年,賈梅士將他的大作盧西塔尼亞人之歌獻給了塞巴斯蒂安。除此之外,他還在全國範圍內建立公共的穀倉,為農民提供糧食和穀物的貸款,以便幫助他們度過荒年。凡此種種似乎能體現,這是一個不錯的勤奮君主。

盛極而衰:塞巴斯蒂安國王統治下的葡萄牙

但是在他統治的時代,正是葡萄牙的統治困難日益增多的年代。由於在16世紀早期,葡萄牙的印度殖民地源源不斷地為本國輸送香料和各種奢侈品。這一過程的結果是:大量人口流入城市,年輕人不願意從事農業生產,所有社會階層不論貧富都崇尚享樂,里斯本宮廷的僕臣數量非常龐大,而各個鄉間的小朝廷的廷臣數量也比以前更大,雖然王室多次發佈法令,禁止臣民的奢侈攀比之風,雖然國家的收入在降低,但是人們的開支卻在日益上漲。

雖然從東印度到里斯本的海上貿易線依舊在葡萄牙人手裡,但是這條航線提供的貨物量和貿易額卻在日益下降,直到成為負值和貿易逆差狀態。這是因為從印度洋-紅海-埃及-意大利的貿易路線再次活躍了起來,而葡萄牙人在歷經了初期的暴利之後,隨著貨物量的增加,香料價格也在不斷下跌,而航線的維護成本卻一直維持不變,應對英格蘭和荷蘭的襲擾也在消耗葡萄牙人的實力。雖然在東印度,葡萄牙海軍經常要以少勝多,取得勝利,維護海上的貿易線,但是在陸地上,受制於人數劣勢,葡萄牙人不得不以少敵多,各地貨棧和貿易站不斷地受到破壞。這種情況給人的感覺是印度的煙霧正在消散,而隨著國庫的開支巨大,之前由王室壟斷的東印度貿易船隊開始變得難以為繼。多數時候葡萄牙人的遠東海外貿易是王室和大貴族壟斷的行為,缺乏全社會所有成員的有效參與。

盛極而衰:塞巴斯蒂安國王統治下的葡萄牙

葡萄牙的航海事業缺乏全民參與

有鑑於此,王室在1570年開始向一些商人出售前往東印度的貿易特權。王室的財政困境由此可見一斑。但是當時的流行觀點是帝國應當繼續對北非的征伐和殖民地維護。在印度殖民地變得燒錢的情況下,很多葡萄牙人又將攻擊北非、獲得貿易線路和黃金提上日程。

盛極而衰:塞巴斯蒂安國王統治下的葡萄牙

十字軍理想

除此之外,北非還是從中世紀開始、葡萄牙十字軍理想的延續。這些人的情緒得到了塞巴斯蒂安的共鳴和認可。1568年親政之前,他的少年教育主要由耶穌會士們負責,因此他從小的思想就是軍事上的英雄主義和國王神聖,葡萄牙是受到威脅的基督教會的救星,他本人就是上帝的意志,拯救基督教的工具,這種信心很早就在他身體裡紮下根來,他後來的施政理想很大程度上也和少年的教育經歷有關係。按照歷史學家哦的說法,在他讀到葡萄牙的歷史時,他總是激動萬分、心潮澎湃,在他閱讀到1549年-1550年放棄沿岸要塞的時候,他不禁心煩意亂,悲痛不已,在孩提時代,他就夢想著征服摩洛哥,成為基督教的船長。

此外,生理上的缺陷限制了他作為正常人的慾望。由於生殖器上的缺陷和疾病,他對女人似乎沒有足夠的興趣,僅有的一次提親是和蘇格蘭女王瑪麗的聯姻提議,但是這迅速被塞巴斯蒂安避而不談,彷彿和他談論婚姻如同上刑一般。這讓舉國上下非常擔心,擔心葡萄牙再次陷入到絕嗣的境地之中。他在生理上的缺陷並沒有影響到他在體力上追求強健,他在各種惡劣氣候和環境下堅持嚴酷的鍛鍊:狩獵、行獵、長槍比武、鬥牛等等,在暴風雨中他還經常駕著一艘小船出海遊蕩,來砥礪意志,由於喜歡習武和騎馬 ,這個年輕國王不喜歡呆在里斯本,而是帶著一群貴族子弟,在各地遊蕩狩獵。

三.世界格局

盛極而衰:塞巴斯蒂安國王統治下的葡萄牙

休達要塞

雖然從曼努埃爾一世的時代開始,葡萄牙就把巴西和印度作為遠方經營的目標,但是在塞巴斯蒂安這裡,他開始扭轉這一既定策略,而是將航海家亨利時代的北非作為遠征目的地。他對於異教徒恢復了相對不寬容的態度,曾經親自來到了埃武拉目睹宗教裁判所對異教徒處以火刑;此外,他還前往阿爾維加,在那裡眺望北非,並訪問了丹吉爾和休達,在那裡試探深入北非遠征的可能性。1576年摩洛哥蘇丹國出現了內亂,在政變中,摩洛哥蘇丹曼蘇爾因為政變,與兄弟流亡到了國外,最後得到了奧斯曼蘇丹的支持,帶著彪悍的蘇丹親兵回到國內,而前摩洛哥蘇丹阿卜杜拉則逃亡到了北非的葡萄牙屬地,向北方的葡萄牙人求救,結果這一提議與年輕國王建功立業、開闢北非領土的野心一拍即合。當時國內的城市議會對於遠征並不支持,只是願意採取規模有限的小規模軍事行動;但是商人們希望進一步從北非-西非-紅海的貿易路線體系中獲得利益,而貴族們渴望建功立業,獲得新的封地,所以整場大軍出師依舊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盛極而衰:塞巴斯蒂安國王統治下的葡萄牙

格局圖

但是從整個葡萄牙殖民帝國的發展歷程來看,葡萄牙的崛起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時機恰當,其實葡萄牙人對於當時的世界格局不能像我們一樣開上帝視角,但是在15世紀末和16世紀前期,世界局勢確實有利於他們的擴張:葡萄牙擴張時並不引人注意,沒有其他國家的干擾,而所面對的擴張對象過於弱小、不堪一擊。當時歐洲主要強權的注意力集中在傳統的地緣政治鬥爭;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正集中全力在東歐與奧地利和西班牙爭雄;阿巴斯波斯和奧斯曼土耳其仍在爭奪西亞和南高加索地區;莫臥爾帝國在對付印度土邦的反抗;中國明朝和日本幕府政府則奉行閉關鎖國政策。因此它們對出現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上的葡萄牙艦隊和商船都熟視無睹,聽任葡佔領那些富有戰略意義的小島和港口而無動於衷。葡萄牙的幸運還在於,就在它集中精力進行近一個世紀的海洋探索之時,西班牙光復國土的戰爭還在繼續。因此,葡萄牙的崛起也和強鄰西班牙深受戰略壓力、無暇他顧有關。

盛極而衰:塞巴斯蒂安國王統治下的葡萄牙

奧斯曼帝國

但是一個世紀之後,已經是換了人間:西班牙儼然做大,當時的菲利普二世出自哈布斯堡王室,正在動用手裡的資源和奧斯曼帝國,還有新教的英格蘭,以及正在策劃獨立並最後成功的尼德蘭進行全面戰爭;和奧斯曼帝國的爭霸從東南歐、南歐、北非一直延續到葡萄牙附近的西北非地區,英格蘭和法國的海盜船在不斷地騷擾葡萄牙印度-非洲航線上的船隊;在印度,16世紀中葉,果阿遭到了古吉拉特人和奧斯曼人的數次大圍攻;法國人甚至在1550-1560年嘗試著在巴西建立一個叫法蘭西南極的殖民地,但是索性被葡萄牙人撲滅;而在這次作戰的北非方面,摩洛哥地區的穆斯林在奧斯曼的干預下開始統一,開始攻擊葡萄牙的沿海殖民地。葡萄牙人獨善其身、孤立列強的外交努力最後以失敗告終。在這樣的格局下,處理外交更應該謹小慎微,如履薄冰,經不起冒失青年的大肆折騰。

盛極而衰:塞巴斯蒂安國王統治下的葡萄牙

葡萄牙的火炮在印度洋上有很大的優勢

但是在國王的一意孤行之下,這次一向人口較少、而且崇尚小規模的軍事行動的葡萄牙人開始策劃他們自收復休達要塞以來規模最大的軍事行動。在軍隊構成上,葡萄牙依舊是以貴族騎士和侍從為核心、以大量平民為輔助的陣勢,此外葡萄牙人從北歐和西歐招募了僱傭長槍兵和火槍手,作為本國力量的補充。雖然葡萄牙人經常憑藉火器、板甲和騎兵在遠東戰場上以少勝多,擊敗當地的原住民勢力,但是由於長期避開歐陸爭霸和與歐洲列強的混戰,葡萄牙人在戰術上仍舊顯得重視單兵戰鬥力,單兵戰鬥力強悍有餘但是紀律性和組織能力略顯短板。所以葡萄牙人需要來自德意志、比利時等地的僱傭軍加強戰鬥力。這些人都以當時歐洲流行的西班牙大方陣來作戰,騎兵則裝備全身板甲,同時裝備了冷熱兵器。

盛極而衰:塞巴斯蒂安國王統治下的葡萄牙

葡萄牙的海外駐軍

四.大軍開拔

盛極而衰:塞巴斯蒂安國王統治下的葡萄牙

西班牙大方陣

在軍隊成分上,除了葡萄牙本國的軍隊之外,還有一個叫羅泰的德意志商人招募了2800名來自德意志和尼德蘭的僱傭軍,一個叫托馬斯-斯圖克裡的英國人打著支持愛爾蘭人反抗英格蘭統治的旗幟從教皇那裡借來了一些人馬和船隻;西班牙的菲利普二世雖然名義上對軍事行動表示支持,但是隻派出一個軍事顧問配合行動,但是這擋不住1000名安達盧西亞志願者前往葡萄牙投軍。

盛極而衰:塞巴斯蒂安國王統治下的葡萄牙

摩里斯科人

他們的對手摩洛哥人一方面由大量的摩爾人和摩里斯科人組成的步騎,這些人對於西班牙、葡萄牙驅逐自己離開家園深感不滿,渴望著向伊比利亞國家復仇,但是這些人提供的輕騎兵和輕步兵戰鬥力並不是很強,所以在戰鬥中沒有被委以大用。而軍隊真正的核心是來自歐洲的叛教者和奧斯曼禁衛軍。

盛極而衰:塞巴斯蒂安國王統治下的葡萄牙

奧斯曼軍隊中有不少基督徒

前者來源於北非海盜從歐洲沿海地區劫掠虜獲的居民和戰士,以及之前西葡和穆斯林在戰鬥中被俘獲的俘虜;這些人在加入了伊斯蘭教之後因為皈依者狂熱,有的表現的更加兇殘和狂暴,他們帶來的火炮、造船和戰術體系可以讓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敵人做到知己知彼,比以前更加可怕;而相比之下,奧斯曼蘇丹親兵則是更加可怕的力量。奧斯曼蘇丹親兵是一個全面而完整的戰鬥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有火槍手、工兵、炮手、後勤等不同的複雜成分,而且在火槍技術和火炮技術上及時引進了當時西歐和東歐的最新技術,所以在戰場上整體不輸於對手。相比於西歐人的紀律不嚴明、愛爭吵相比,這些人的紀律顯得更加嚴明。是令人生畏的力量。

盛極而衰:塞巴斯蒂安國王統治下的葡萄牙

介入西北非的奧斯曼禁衛軍

在此之前,除了精心策劃的休達之戰外,葡萄牙人深入內陸作戰的贏面往往有限,軍隊的戰鬥力和體力會因為炎熱氣候、缺水等原因而受到影響。但是有著衝動十字軍理想的塞巴斯蒂安卻不管這些,堅持要把大軍往內陸裡帶,這就決定了大軍的悲慘命運。一個多世紀前,阿維斯王朝在亨利王子那一代人的指揮下,在北非的休達建功立業,開啟了葡萄牙作為海洋帝國的史詩篇章,而現在塞巴斯蒂安卻毫無意識,自己正在拿國運進行豪賭。

在度過了直布羅陀海峽之後,大軍在丹吉爾和阿爾及拉紮營,7月29日,葡軍的15000騎、1500匹馬和1000輛輜重車還有數千名後勤人員浩浩蕩蕩離開了阿爾濟拉,向著內陸進發和摩洛哥被廢國王阿卜杜拉的6000摩爾騎兵匯合,然後一起進軍。

五.大戰打響


盛極而衰:塞巴斯蒂安國王統治下的葡萄牙

兩軍陣型

為了避免與葡萄牙人陷入比較擅長的近戰肉搏狀態,摩洛哥軍隊充分的採用了誘敵深入的策略,將葡萄牙人引入內陸,這讓他們又疲勞又餓。由於此戰中即有新任摩洛哥國王和遠道而來的葡萄牙國王參加,也有被廢除的前摩洛哥國王,因而被俗稱為三王之戰。

盛極而衰:塞巴斯蒂安國王統治下的葡萄牙

西班牙方陣


葡萄牙一方將火炮安置在軍隊第一線,後面的隊伍列出了經典的西班牙大方陣。在每個長槍方陣的兩側和側後方,都有4列火繩槍兵組成的縱隊,他們按照輪換開火的方式保持連續的火力輸出。為了揚長避短,葡萄牙人特意將經驗豐富、戰鬥力強的僱傭軍與貴族步兵方陣佈置在第一線,戰鬥力弱的民兵部隊放置在第二線,國王也在這一部分裡;軍陣的兩翼是由騎士們和侍從們組成的重騎兵部隊,摩洛哥叛軍的輕騎兵部隊則部署在了右翼騎士的外側。為了防止軍隊被包抄,輜重車隊組成的車陣在後方防禦包抄。雖然考慮到了這一層問題,但是對於這個問題的防範依舊不是很有效。這也成為了葡萄牙大軍的阿基里斯之踵。

摩洛哥軍隊由於數量龐大,所以選擇拉長陣型,從兩側合圍深入沙漠的基督徒。他們在第一線佈置了戰鬥力最差的安達盧西亞裔步兵,身後則是由大量歐洲背教者組成的職業軍隊。第三線當預備隊的是精良的奧斯曼近衛軍。北非的摩爾輕騎兵分配部署在步兵的兩翼,其餘人受命,。由於大量歐洲的叛教者的存在和他們攜帶的技術,兩軍在火器方面旗鼓相當,與葡萄牙在其他場合遇到的亞非土著人對手不可同日而語。這決定了戰役的慘烈程度非比尋常,對於習慣小分隊作戰的葡萄牙人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盛極而衰:塞巴斯蒂安國王統治下的葡萄牙

葡萄牙火炮對土著人有很強的威力


兩軍的交戰在炮兵的相互射擊中開始。雖然葡萄牙人的炮兵在質量上佔據優勢,卻迫使安達盧西亞人頂著火器的射殺前進,在肉搏之後,他們成功的佔領了葡萄牙人的炮兵陣地。

盛極而衰:塞巴斯蒂安國王統治下的葡萄牙

葡萄牙步兵


在步兵進攻的同時,摩洛哥的騎兵也在兩翼展開機動迂迴。他們用手中的火繩槍和弓箭,不斷採用騎射的戰術射擊葡萄牙重騎兵部隊。面對遊牧民的騷擾戰術,葡萄牙騎兵裝備了質量較高的鎧甲,所以損傷有限。葡軍兩翼的火槍手則用火槍還擊,給予己方的騎兵以必要的掩護。

盛極而衰:塞巴斯蒂安國王統治下的葡萄牙

大航海時代的葡萄牙騎兵,護甲精良


看到炮兵陣地被擊潰和掠奪,葡軍第一線步兵部隊立即上前出擊,大顯身手。他們以防禦力、紀律和職業素養迅速壓垮對手。方陣兩側的火槍手用輪排的火力射擊,有效的壓制了新衝上來的安達盧西亞步兵。在這一次衝殺下,摩洛哥第一線步兵被衝的七零八落,紛紛逃亡後方營地。

盛極而衰:塞巴斯蒂安國王統治下的葡萄牙

摩爾人


葡萄牙全軍乘勢發動了反擊,逼近了對方第二線的背教者部隊。隨即,更為血腥的近身肉搏戰在2支軍隊之間爆發。而部署在側翼的葡萄牙重騎兵抓住機會,開始對對手的猛烈夾擊。在兩股重裝部隊的衝殺下,摩洛哥軍隊的傷亡瞬間大增,幾乎潰不成軍。

盛極而衰:塞巴斯蒂安國王統治下的葡萄牙

馬哈贊河之戰中的葡萄牙騎士

然而,由於葡萄牙軍隊的大舉追擊,前軍和後軍逐漸脫節,前方的精銳部隊逐漸地離開了由輜重車組成的防禦陣地,這對於任何軍隊來說都很危險。但是摩洛哥輕騎兵開始從葡軍的側翼繞到他們身後。位於第二線位置的葡萄牙人在出其不意的突襲下缺乏準備,迅速崩潰。當國王和民兵先後開始動搖潰退後,在第一排奮戰的精銳部隊迅速喪失了動力。

最終,看到大勢已去的賽巴斯地安策馬殺入敵陣,不知所終,給人們留下了一個英雄的背影,最後連可以查詢的屍體都難以尋找到。看到大勢已去的第一線精銳部隊也不得不的在無畏的掙扎後,選擇向敵人投降。整場戰役反映出來的問題,就是葡萄牙本身不適合大軍團作戰,也經不起大軍團作戰的損耗。

6.戰後影響

戰後,曼蘇爾依靠在戰鬥中的出色發揮,繼承了摩洛哥王位。摩洛哥成為了西北非的地方霸主,讓西葡都無法忽視。

盛極而衰:塞巴斯蒂安國王統治下的葡萄牙

火槍手


對於葡萄牙人來說,馬哈贊河之戰的失敗則是災難性的。葡萄牙軍隊在馬哈贊河之戰的慘敗中損失了包括國王在內的8000將士,而包括更多大小貴族在內的15000名士兵成為了摩洛哥人俘虜。這些貴族們的1.6萬克魯扎多贖金,豐富了摩洛哥的資源。大量消耗的人力與財力,則讓原本就人口資源不足、國內工農業水平相對有限的葡萄牙人元氣大傷。

盛極而衰:塞巴斯蒂安國王統治下的葡萄牙

摩洛哥城鎮風光


塞巴斯蒂安因為之前生理缺陷和迴避婚姻在戰死前並未留下帶有自己血統的繼承人。結果,具有繼承資格的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在兩年後的1580年入侵葡萄牙。在人民的普遍冷漠中,在抵抗西班牙失敗之後,葡萄牙帝國正式成為西班牙人遺產的一部分。雖然在名義上兩國依然獨立自主,但葡萄牙此後不得不被西班牙人綁上了歐洲爭霸的戰車,她的艦隊、資金和海員被西班牙人無情抽調,而且越來越沒有節制,造成了葡萄牙的巨大損失。

盛極而衰:塞巴斯蒂安國王統治下的葡萄牙

葡萄牙殖民地

雖然葡萄牙人在戰場上死傷慘重、傷亡無數,但是在民間塞巴斯蒂安依舊有著很高的聲望和知名度,由於大部分葡萄牙農民愚昧而且貧困,沒有受到良好教育,所以彌賽亞主義和騎士精神對他們很有號召力,很多人宣傳塞巴斯蒂安國王沒有死,並且會在人民需要他的那一天騎馬歸來,指導葡萄牙人繼續與外敵抗爭。在馬哈贊河之戰之後的17年裡,不斷有冒充塞巴斯蒂安的愛國者和騙子出現,在葡萄牙人中引發或大或小的影響。

盛極而衰:塞巴斯蒂安國王統治下的葡萄牙

里斯本

1584年,一個燒陶工人的兒子冒充國王,1588年他就被西班牙人送上無敵艦隊服役,再也沒有歸來;一個叫埃斯皮諾薩的退伍老兵和一個愛國的葡萄牙修士組織起義,自稱國王,結果在1595年被西班牙人處死;1598年,最後一個塞巴斯蒂安國王出現在了威尼斯,但是最後被佛羅倫薩的美地奇大公抓住並殺死。在此之後,葡萄牙國王塞巴斯蒂安的形象就開始和亞瑟王、巴巴羅薩、君士坦丁十一世等沉睡君王和救世主的形象融合入在一起。在葡萄牙的巴比倫之囚時期和拿破崙入侵期間,和後來更久的拿破崙入侵時代,都成為了當時支撐葡萄牙人復國的精神支柱和民族復興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