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線只是股市的表象,內在本質是資金流動,資金的核心是市場邏輯

中國A股市場的交易制度決定了只能是單向做多,不同於期貨、外匯市場的雙向多空交易機制,也就是中國股票只有做多你才能夠盈利,股票上漲了才能獲利。所以,要把股票投資做好,選股是核心的環節,選對股票了其實也就成功了一半。

怎樣才能選好股票呢?那就是要跟著熱點板塊,但是要跟對熱點板塊,以及掌握熱點板塊運動的規律,必須要掌握市場的炒作邏輯,也就是要懂得做好市場邏輯的分析。

什麼是市場邏輯?簡單說就是市場上漲或下跌的原因和理由是什麼。每一個熱點板塊後面都有一個炒作邏輯的支撐,我們也叫做炒作題材。市場上的炒作題材千千萬,每個階段的炒作題材主題都不盡相同,每個題材的生命週期也不相同,有的跨度年頭到年尾的行情的,運行週期在3-18個月的,我們叫年度長線題材;運行週期在1-3個月的,叫中線題材;運行週期1-5天,叫短線題材。那麼一個題材的出現,我們該怎樣判斷它是屬於哪種類型的題材?題材的持續性有多久呢?

股票漲跌核心邏輯的出發點是預期,題材操作的底層邏輯是對未來的預期,未來業績的預期。題材炒作最後的歸宿點都離不開業績和成長性的兌現。判斷一個題材能否具有持續性,我們判斷的標準就是這個題材對該股票未來一段時間業績增長的實質性貢獻度多大。 比如2019年的華為概念題材、科技股題材,這些概念題材很明顯的未來一段時間的業績增長是具有大概率能夠實現,所以該題材板塊持續炒作有1-3個月的中線生命週期,有的股票甚至出現了超過3個月的長線生命週期;

但是A股上也經常出現一些比較奇葩的題材,比如東方通信、東方中科大漲之後,出現了東方系概念題材,凡是有東方字眼的股票都漲了。2017年4月爆出白百何“出軌”離婚,紅牆股份漲停;類似這樣的荒唐的不是邏輯的邏輯,對股票未來的業績會有增長嗎?那生命周自然不會很久。

所以,我們要判斷一個題材的持續性有多長時間,取決於該題材對未來股票的業績增長的貢獻度有多少。除了能夠判斷題材的生命週期之外,我們也必須要掌握題材板塊的輪動規律,板塊輪動是帶有結構性和節奏感的。

大盤處於上漲趨勢中的板塊一般分為主要板塊、次要板塊、日間板塊來組成,各個板塊之間往往帶有結構性的角色定位。主要板塊負責樹立市場賺錢效應,次要板塊負責維護市場人氣,日間板塊負責挑逗多方慾望。好比如一餐飯局,大魚大肉要有,青菜蘿蔔配菜也要上,飯後水果一樣都不少,這樣才是一桌好宴席。只有結構性分明的板塊輪動才能夠有效帶動大盤指數滾動上漲。

一個題材板塊內部都會有一個精神領袖的領漲股,我們把這個領漲股稱之為龍頭股,龍頭股的一漲一跌都會帶動板塊內部其他個股的漲跌,中國有句古話說“擒賊先擒王”,所以 很多投資者往往是等板塊漲起來一段之後才能看出哪個是龍頭,這個時候再介入進去風險就已經很大了。那麼我們如何抓剛剛啟動,還處於底部區域的板塊龍頭呢?

在板塊啟動初期龍頭股的往往有以下幾點特徵:1、分時走勢圖上每次都是首先快速拉高啟動;2、率先拉到漲停板的,封單量巨大且無炸板;3、當日量比和大單比例是最大的;4、分時走勢圖和K線圖走勢很順暢,沒有明顯的放量砸盤的跡象。5、逆大盤走強的。6、抗跌性良好,不隨大盤調整。7、交易活躍,在盤口出現搶籌、連續大單掃盤。8、依託5日均線往上走,不破10日均線。9、成交量連續幾日放大。10、沒有放量的大陰線。11、公司近一個月無利空等負面消息。12、公司業績增長、重組併購等利好消息尚未兌現,處於朦朧預期中。等等這些都是短線龍頭牛股的特徵,N型漲停板戰法需要從盤口信息、K線技術走勢、消息面等來確定龍頭股。而作為一箇中線題材的板塊,往往會有2-3個的龍頭股輪流轉換來帶動板塊的滾動上行,我們在選股上應該重點放在龍一、龍二、龍三。

K線只是股市的表象,內在本質是資金流動,資金的核心是市場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