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派專訪沈國軍:鄉音未改,口味沒變,對家鄉情感一如既往

2019年11月初,在寧波奉化人大會召開前夕,銀泰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中國聯合實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沈國軍接受《寧波日報·甬派》專訪,流露出他對家鄉發展的熱切期待,也表達了他希望繼續積極參與家鄉發展建設的決心和熱誠。以下為專訪全文:


甬派客戶端記者 成良田 通訊員 嚴世君 陳璐娜

甬派專訪沈國軍:鄉音未改,口味沒變,對家鄉情感一如既往

“歡迎你們。”

11月7日,北京銀泰中心,銀泰集團總部的一間會客廳,沈國軍如約而至。

他面帶微笑,遞過一張張名片,並和我們簡單寒暄。

“董事長比較少接受媒體採訪,尤其是拿出這麼長的時間。”銀泰工作人員說。

這是家鄉媒體的特殊待遇。

專訪的這間辦公室,有極佳的視野。向北望去,國貿大廈、央視大樓、中信大廈,盡收眼底;向下看,是川流不息的建國門大街。

甬派專訪沈國軍:鄉音未改,口味沒變,對家鄉情感一如既往

1997年,在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沈國軍低價買下了北京黃金地段的這塊地,然後花了60多億、近10年時間建成。

北京銀泰中心有三棟高樓,中央主樓67層,高249.9米,是長安街沿線的最高建築。

在銀泰集團總部大樓內,五樓有浙江菜,辦公室掛著寧波港區的攝影作品……諸多細節,折射了這位寧波奉化人的家鄉情結。

“有朋友說,我只要開口說五句話,就知道我是南方人。”沈國軍說。

這個星期天,沈國軍將回到家鄉,參加奉化撤市設區三週年大會。

本月底或下月初,作為浙商總會(全球)執行會長的沈國軍還將組織知名浙商到寧波考察。

“離開這麼多年了,鄉音沒變,口味沒變,對家鄉的情感一如既往。”沈國軍說。

甬派專訪沈國軍:鄉音未改,口味沒變,對家鄉情感一如既往

以下為甬派對銀泰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中國聯合實業投資公司董事長沈國軍的專訪——

甬派客戶端:又近年尾,這一年銀泰過得怎樣?

沈國軍:這一年,銀泰集團經歷了很多,總體上說,2019年過得激動人心。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在全球經濟形勢並不景氣的大背景下,銀泰集團幹成了幾件事——

一個月多月前,銀泰集團上市公司銀泰黃金(000975.SZ)公佈了,將投資42億元收購貴州鼎盛鑫鉛鋅礦資產;

近期,銀泰集團在江西註冊的瑞京金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通過銀保監會備案,成了第二批第一家拿到牌照的金融公司。

另外,今年還有多個銀泰城開業……總的說來,今年還比較順利。

甬派客戶端:今年是奉化撤市設區三週年,我們知道你每年都會回奉化老家,在你眼中,這三年來,奉化有變化嗎?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

沈國軍:應該說家鄉每年都在變,尤其是這三年,變化非常大。

首先是基礎設施,這是最直觀的。以前從寧波機場到奉化,再到老家棲鳳,道路相對較差,這幾年通達性非常好。

第二是市容市貌變化非常大。以前回來老家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小的縣城,現在回老家一看,已經像個城市了,尤其是城市管理水平。

還有就是營商環境的變化很明顯,包括服務意識、溝通能力等。

因為銀泰集團在老家的投資很早,可以說銀泰集團成立了多少年,在家鄉就投資了多少年。銀泰集團1997年在北京成立,第二年就在寧波成立了公司,目前在寧波有各類公司約有20家。

甬派客戶端:所以更願意回鄉投資?把更多項目放在家鄉嗎?

沈國軍:那當然,從內心說,每個從老家出來的人,都希望寧波好、希望奉化好,這是融化到血液裡面的情感。

如果有機會為家鄉做貢獻,自然非常願意。這些年,只要我們能做的事,都會全力以赴。

這些年也做了一些事,包括向很多企業家、朋友推薦家鄉。今年就有一家互聯網保險公司將落戶奉化,由銀泰集團和新浪等幾家企業共同組建,目前還在等待銀保監會的審批,相信這對家鄉的金融科技產業可能是一個突破。

甬派專訪沈國軍:鄉音未改,口味沒變,對家鄉情感一如既往

甬派客戶端:2017年你當選甬商總會(全球)首任會長,上任兩年時間,商會活動進展如何?

沈國軍:擔任甬商總會(全球)首任會長,是家鄉人民對我很看重,包括從市委市政府領導、商界企業家,大家抬舉我。

其實,當時由於我工作在北京,去寧波的機會不多,所以提出儘量讓當地企業家來當。但是,最後還是把我選出來了。當然,我很榮幸。作為寧波人,能組織社團為家鄉做點事,很有必要。

接下這個崗位之後,其實還是蠻用心的。我們成立了甬商實業總公司,這家公司儘管剛剛組建,但是已經有不少謀劃,下一步為寧波、為甬商謀發展做一些戰略上的佈局。

我們也設立了甬商發展基金,目前已獲得有關部門的審批,正在緊鑼密鼓地組建中。

另外,作為浙商總會(全球)執行會長,我也在考慮如何讓浙商總會和甬商總會進行互動,前幾天還在和秘書長商量這個事,初步確定的時間是,這個月底或者下月初,浙商總會將組織一批知名企業家到寧波考察。


甬派專訪沈國軍:鄉音未改,口味沒變,對家鄉情感一如既往

位於北京的銀泰總部,有不少“寧波元素”。圖為寧波-舟山港口。

甬派客戶端:銀泰的幾次重大擴張似乎都發生於經濟危機前後,每次出手都大膽有魄力,在規模擴張和風險管控上,你認為企業家如何保持理性,做到平衡?

沈國軍:

從1997年創立到現在20多年,銀泰集團確實經歷了很多事情。

公司剛成立時,就遇到亞洲金融風暴。之後是2008年的全球經濟危機,2016年又遇到房地產低潮,很多企業的樓盤被打砸……這幾次危機,我們都經歷了,這個過程中銀泰集團一直比較健康地發展。

經濟下行時要實現穩健發展,我覺得做企業一定要做到“穩健+發展”,也就是樹大根深,樹大了根一定要深,我從小在海邊長大,知道颱風過後,根不深的樹一吹就倒。

還有一個就是,企業不管做什麼行業,必須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不能長期守著一層不變,你做20年、30年,還是同樣的內容,同樣的模式,同樣的技術,這肯定不行。

這些年,銀泰集團隨著技術的進步,經營方式一直在改變,而且隨著消費者習慣的改變,我們零售方式也在改變。

另外,企業家還要有風險意識,銀泰集團這麼多年能比較健康地活著,可能與我的工作經歷有關,我曾在銀行工作過,比較注重對風險的管控。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是,作為企業家每個時期都要不斷去學習,邊幹邊學,企業規模不管多大,還是要去學習新的知識。

甬派客戶端:寧波作為傳統制造大市,企業和產業的轉型升級是一大課題,銀泰從傳統零售商向新零售轉型,發展新經濟,實現多元經營,一直在迭代升級,也因此有更強的競爭力。對寧波企業的轉型升級,你有何建議?

沈國軍:剛才也說到了,每個企業、每個行業,都要與時俱進,要不斷去創新。因為消費者需求不一樣了,服務場景不一樣了,技術也不一樣了。

寧波的企業也好,全國的企業也好,在轉型升級過程中,一定要做到取捨。以前做的適合你,但是未來是否還適合,如何不適合,你是否有能力及時轉型。

其實,很多企業出現問題,甚至是“爆雷”,並不是一天兩天的問題,可能已經累積了三年五年。

作為企業管理者,必須要研判,沒有前景的產品和企業,必須取捨、升級。就像吃冰棒,可能一開始還可以,但是過了沒多久就化掉了。

另外,企業要善於合作。如果什麼事情都想一個人做,所有股份都想一個人拿,肯定很難做,因為一個人的資源總是有限的。

其實很多產品、技術進步,需要聚集各方面的力量,所以要善於合作。回頭去看,國內很多企業轉型成功的,大多都是會協同合作的,要麼引進先進技術,要麼引進管理,要麼是資本,或是打開國外市場。

銀泰集團這麼多年,恰恰一直是非常善於合作,一直非常開放的。

我們有很多合作伙伴,如果算上商品品牌,有幾千家。如果算股權合作也有很多,外企、國企、民企都有。

甬派客戶端:在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帶動的新一波發展浪潮中,誕生了不少代表性的企業,杭州的阿里,合肥的科大訊飛,武漢的鬥魚等等,寧波如何搶抓這一輪發展機遇?

沈國軍:其實,每個城市的產業結構都不一樣。比如互聯網比較發達的是北京、深圳、杭州、上海。在美國也一樣,大部分集中在西雅圖、硅谷。

你說寧波一定要去發展互聯網,我看也未必,也有點難,因為城市的基因原來並不是這樣的。

但是,也並不是沒有可能,因為現在技術沒有障礙了,互聯網只要有人,有電信和網絡就可以了。其實,阿里巴巴除了人以外,也就是這些設施。

所以,我覺得要發展某個行業、產業,最主要的還是人才。

對寧波來說,最主要的是這方面的人才目前還比較欠缺,這也不是幾個月、一兩年能解決的。

當然,寧波有寧波的優勢,比如港口,寧波的港口人才在全國肯定是有優勢的。再比如製造業,這方面的人才和管理在全省全國也有很明顯的優勢。

寧波也有機會。比如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因為寧波有大規模的先進製造業。這些也是新興產業,很多城市也在往這方面發展。

甬派專訪沈國軍:鄉音未改,口味沒變,對家鄉情感一如既往

2015年4月,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在奉化成立。

甬派客戶端:聽工作人員說,最近一段時間,你都在忙公益和慈善事業,為什麼拿出這麼多時間做公益?有何規劃?

沈國軍:2015年4月,我和馬雲等一些企業家在寧波奉化設立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到今年已經4年了,因為管理模式先進,現在基金髮展非常好,在全國影響力越來越大,也得到國家相關部委的肯定、榮譽。

就在10月底,我們在香港召開了第四屆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理事大會,來了很多企業家。我是理事會執行主席,馬雲、馬化騰是聯席主席。

大家知道,他們倆的公司在很多領域都有競爭,但是個人私交很好,因為這個公益基金,兩人走在一起。

做慈善,這是企業責任所在。銀泰集團經過20多年發展,確實有一些積累,很多年前我們就已經投身慈善事業,但是以前像撒胡椒麵,沒有特別的規劃。

所以,我們專門成立了銀泰公益基金會,對整個公益進行系統規劃,現在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做生態環境保護。

另一個公益項目是做中國近現代史的研究。另外,溪口風景區也是我們在運營,我們還在這裡建了規模很大的民國風情區,馬上也要開業了。

我們邀請全國有影響力的、權威的教授和學者,他們報課題,我們出錢,請他們研究這段歷史。把一些史料、資料、人文的東西留下來,放到溪口博物館,幾十年後這些資料可能是很珍貴的東西。

另外,我們還和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合作,一起做口述史。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我們銀泰公益基金會也在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參與民生幫扶、扶貧工作。

現在大家參與公益的熱情很高,但是管理人才緊缺。所以,我們還和北京大學合作辦了社會公益碩士專業,目前辦了幾屆,就業形勢很好。

我希望,我們能夠在商業之外,長期持續地投入到公益慈善事業當中,對社會貢獻自己的一點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