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夢旦:以謀國風度謀書事

高夢旦:以謀國風度謀書事

高夢旦(1870~1936),原名鳳謙,號夢旦,福建長樂人,商務印書館元老,近代中國最富實績和最具聲望的出版家之一。

在商務印書館近代館史中,公認有“兩興”:首興於張元濟,再興於王雲五。但在這兩個炫目的名字身後,卻有一個常被人忽略卻又不可或缺的“賢臣”——高夢旦。

“五四”運動後,51歲的高夢旦自認對新學“所知不多”,主動辭去商務印書館編譯所所長職務,並親赴北京,邀請不滿30歲的北大教授胡適前來擔綱。胡適雖未上任,但推薦了他的老師王雲五。

王雲五當時毫無名氣,懷疑他才能的人,“商務書館內外皆有之”。高夢旦卻用了3個月時間,幫助他熟悉館中各項工作,在王接手後還盡力輔佐。有商務元老感到不解,高夢旦解釋道:“公司猶國家也。謀國者不可尸位,當為國求賢……國方得以長久。”

果不其然,1932年“一·二八”事變,商務印書館遭日機轟炸,幾成廢墟,王雲五僅用半載,便使“商務”恢復元氣。

多年後,胡適回憶起這段歷史,說道:“他看中了一個少年書生,就要把畢生經營的事業付託給他:後來又聽信這個少年人的幾句話,就把這件重要的事業付託給了一個他平素不相識的人。這是老成人為一件大業求付託人的苦心,這是大政治家謀國的風度。”

高夢旦識才,亦愛才如命。他提升青年沈雁冰任《小說月刊》主編,後者卻向他提出3條苛刻要求:一是現存稿子都不能用;二是全部改用五號字;三是館方應當讓其全權辦事,不能干涉編輯方針。高夢旦全部應允。

翻譯家林琴南曾寫信給高夢旦,稱過去十幾年來,商務印書館支付稿費,計算字數不夠精確,前後少算了許多。言下之意,希望能找補一些。以商務印書館當時地位,“一般作者若有此要求,只當放屁”。高夢旦卻特意派一實習生,從圖書館借出一整套林譯小說,逐字重新核算。果然,漏算字數超過10萬,最後補了林琴南大洋600餘元。

高夢旦在“商務”30餘年,做事精細。每成一書,都要對成本逐項加以估計,並算出定價,其精確程度,“無人能匹”。其時,北洋政府出資,要求商務印刷《四庫全書》,高夢旦將數千萬字的印刷費用和方案詳細算出,此後70年中,《四庫全書》影印數次,竟無一次能超出他的預測。

在周圍友人為高夢旦所作傳記中,均不約而同提到高的好性情,稱其“性方行圓,待人誠懇”。商務眾人,出身、經歷、利益、性格均不相同,高夢旦以理遊說折衝其間,

30餘年始能無大沖突,被人稱為商務不可少之“潤滑劑”。

1920年,高因公幹前往北平。此時,經理張元濟與總經理鮑鹹昌因店務爭吵,後憤而辭職。張性格倔強,南北友人均勸說無效,等高從北平回滬,左右周旋,張元濟才主動復職。

此後,商務印書館職員要求與資方談判薪酬,全所罷工。高夢旦為資方談判代表,其女婿鄭振鐸卻是“罷工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翁婿在談判桌上唇槍舌劍,會下依然相敬如常,在商務同仁間傳為一時美談。

高夢旦信奉“成功不必在我”。其研究10餘年“四角號碼”檢字法,後發現王雲五也有興趣,便把所有原稿都提供給王氏參考。王雲五在此基礎上加以改進,終於在1926年獲得成功。《四角號碼檢字法》單行本出版後,高夢旦為其作序,讓稿一事,序中隻字未提。

高早年還與勞乃宣共同研究漢字改革方法,“往復討論,積書成盈”,但勞的簡字研究成功,他也不曾署名。此外,如度量衡制度之改革、電碼省便之方案,他都有新創,卻既不向他人提及,撰文時亦多不留底稿。他在商務印書館工作25年,但刊行自己著述,僅有《十三個月曆法》、《泰西格言集》兩小冊。

不知這是不是這位“賢臣”唯一一次“佔人便宜”。商務印書館曾出版中國最早的《童話》叢書,編輯每編寫一本後,書還未上市,高夢旦便帶回家去,讓他的子女先讀為快。編輯再根據高反饋回的信息修改,出版後深得小讀者歡迎。

在“忘年交”胡適的日記裡,記錄了高夢旦與愛子高仲洽的一幕溫馨場景:“……他們用福建話背詩,讀文章,作笑話,作長時間的深談,‘像兩個最知心的小朋友一樣’。”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圈

點滴拍賣天天上新3萬多古籍、50萬高清圖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