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祥坤:過上好日子不再是夢想

吳忠網記者 賈麗

11月7日,在紅寺堡區太陽山鎮興民村的村道上,不時有幾棟小別墅映入眼簾,不少農戶門前都停著小轎車,這種現象在興民村已不是什麼稀奇事,這裡的村民全都靠著種植黃花菜,走上了一條脫貧致富路。

58歲的耿祥坤便是這一切的見證者之一。1997年,耿祥坤帶著妻兒從老家甘肅環縣搬到紅寺堡區,回憶起在老家的日子,耿祥坤清楚地記得,那裡的自然條件十分惡劣,土地貧瘠,水土流失嚴重,大多數人只能靠天吃飯,生活非常困難。用耿祥坤的話說:“一面山牆就是家,掏個窯洞就是一家老小的安身之所。”

“4副碗筷、一口鍋、簡單的鋪蓋,加上一千元錢,我們一家四口帶著全部家當來到了紅寺堡區。”那時的紅寺堡區還在開發中,滿眼望去黃沙漫天,荒涼無比。不過在耿祥坤看來,土地平整就是好事,最起碼耕作不費事,再加上國家實施鹽環定揚黃工程,耿祥坤覺得這裡就是第二故鄉了。

為了生計,耿祥坤曾到深圳打過工,3年時間共往家裡寄了近3萬元錢,這對當時的耿祥坤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可是,在外打工雖然掙錢容易,卻無法照顧家人和孩子,2009年,耿祥坤決定試種黃花菜。“剛開始,我和姐夫兩家共試種了4畝多黃花菜,頭兩年收益少,可等到第3年,這4畝地的黃花菜,比10畝地的玉米收入都多。”如今,耿祥坤家已經種了15畝黃花菜。

“種上黃花菜後,生活一年比一年好,一斤幹黃花菜的價格也由最初的七八元漲到了十幾元,最好的時候能賣到二十四元,收入也由一兩萬元提高到現在的二十萬元。”耿祥坤說,在政府好政策帶動下,村裡幾乎家家戶戶都種起了黃花菜,日子也慢慢好了起來。

這些年,耿祥坤在好政策的支持下,通過辛勤勞動過上了好日子,他的兒女也成為村上最早一批考上大學的孩子。“當初來的時候,住的是簡陋的土木房子,還到處漏風。如今,我竟然住上了‘豪宅’,院子是水泥地,牆上貼的是瓷磚,客廳、臥室、衛生間一應俱全,還買了小轎車,這放到以前想都不敢想……”看著眼前的好日子,耿祥坤難掩心中的喜悅,高興地笑了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