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联手干大事 30项重点工作再起航

● 杜家毫作出重要批示:努力把长株潭打造成为全国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长株潭联手干大事 30项重点工作再起航

▲三市签署《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0》。


11月10日,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第二届联席会议在株洲召开,总结第一届联席会议以来合作事项推进成效,共同签署《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0年)》《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工作调度办法》。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对会议作出重要批示。
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宣读批示并讲话。省两型社会建设服务中心主任易春阳、省发改委副主任徐永健讲话。联席会议轮值会长、株洲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毛腾飞主持并讲话。湘潭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曹炯芳讲话。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书记胡忠雄,株洲市委副书记、市长阳卫国,湘潭市委副书记、市长张迎春,株洲市领导王洪斌、何剑波、杨胜跃、何朝晖等出席。
杜家毫在批示中指出,推动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是湖南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湖南走在中部崛起前列的重要支撑。自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首届联席会议召开以来,长株潭三市紧密合作、共同努力,开创了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当前,新一轮区域一体化发展是大势所趋和发展所需,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加快发展正当其时。


杜家毫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积极借鉴国内外一体化发展的有益经验,努力把长株潭打造成为全国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要进一步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打破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既要干好“自己的事”,也要做好“我们的事”,把共商共建共享的机制做优、把合作共赢的方式做活、把一体化发展的动力做强,共同推动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更好造福三市人民,促进全省发展。
会议审议并签署了《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0年)》《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工作调度办法》,共铺排6大类30项重点工作,建立了一体化工作调度机制。
胡衡华指出,加快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进程、推动高质量发展,与中央政策要求、三市发展需求、人民群众追求高度契合。他强调,要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更加坚定不移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努力把长株潭打造成为全国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引领带动中部地区开放崛起作出更大贡献。就下一步重点工作,胡衡华建议,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增进城市群发展的融合度。结合“十四五”规划,以编制长株潭城市群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为抓手,在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方面实现同步对接,完善深入融合的机制。二是强化交通一体,加快城市群发展的通达性。积极争取省直部门支持,进一步加强配合,加快重要道路交通项目建设,以更大决心推动长株潭半小时交通圈早日建成。三是强化产业互补,提升城市群发展的竞争力。加强统筹,梳理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支持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增强产业链韧性,提升产业链水平,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四是强化服务共享,增强城市群发展的认同度。在扩大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共享上迈出更大步伐,聚焦湘江保护、绿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等合力攻坚。五是强化制度完善,形成城市群发展的推进力。深入开展多层级、多领域、多频次的沟通交流,进一步理顺、完善联动工作机制,广泛凝聚共抓共建的强大合力。

毛腾飞说,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让我们尝到了“甜头”,顺应了发展规律和时代要求,加快发展正当其时。就共同推动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打造全国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毛腾飞建议,一是共同绘好发展新蓝图,加强总体规划和三市空间规划、“十四五”规划、各专项规划协同,动态编制行动计划,实现三市发展蓝图深度融合、无缝对接。二是共同打造发展新高地,从交通入手,共同打造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级物流枢纽;从产业入手,合力建设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国家级、世界级产业集群;从创新入手,构建长株潭城市群协同创新共同体;从生态入手,推动三市联防联治大气污染,让天更蓝,把湘江治理和保护成“漫江碧透、两岸翠绿”的美丽母亲河,把长株潭绿心建设成世界高品质的城市群生态客厅和城市公园;从开放入手,共建对外开放大通道、大平台;从人才入手,实施长株潭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三是共同培育发展新动力,在注重“市场化”中彰显发展新动力,把三市的企业、社会组织、科研院所等各方力量充分组织起来,助推一体化;在推进“一体化”体制机制中培育发展新动力,协同推进城市群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打好“一张牌”中激发发展新动力,用好长株潭城市群这块金字招牌,不断放大“一个整体、一个步调、一个声音”的集聚效应。

曹炯芳说,湘潭将抢抓国家城镇化战略深度调整机遇,与长沙、株洲一道,加快推动长株潭城市群朝着一体化更高水平大步迈进。他建议,一是深化产业融合互动,在推动产业合理布局、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加快完善一体化产业配套。二是推动创新协同联动,着重下好创新这个先手棋,以创新一体化引领发展一体化。三是促进区域全面开放,进一步做大一体化招商,同时加快推动市场一体化、加强技术产品供给配套等。四是强化要素集聚流通,推动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五是提升综合治理能力,不断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相关新闻】6大方面,30项重点工作任务,长株潭一体化2.0版新鲜出炉!

《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0年)》发布

长株潭联手干大事 30项重点工作再起航

▲ 联席会议秘书处召开新闻发布会。

11月10日,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联席会秘书处召开新闻发布会,就长株潭城市区一体化发展第二届联席会议成果、部署,以及过去一年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取得的成就进行发布。
过去的一年,长株潭三市积极落实首届联席会议议定的事项,20项具体合作实事中,有13项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另外7项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并结转至下一年度继续推进。
第二届联席会议签署的《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0年)》明确了接下来的重点工作。未来一年,长株潭三市将以“3032”为重点,进一步加快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大多个领域合作力度、突出协同作战成效。
“30”即30项重点工作任务,包含推进规划融合、交通共建、产业协同、民生共享、环境共治及其他事项等6大方面;
“3”即3个重要工作机制,分别为高层协调机制、调度督办机制和理论研究机制;
“2”指2个重大工作政策,分别指探索建立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互利共赢的投入政策;共同研究省级层面牵头、三市参与设立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专项基金的可行性,以解决三市在推进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项目资金难题。以及探索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互利共赢的税收分享机制和征管协调政策的可行性。


“连城诀”第二季,有哪些“好戏”?来看看这些干货。

● 共建“一网、一环、一江”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长株潭联手干大事 30项重点工作再起航

▲洞株路株洲延伸段施工正酣。

三市融城,规划引领,交通先行。
《计划》明确,长株潭三市将进一步加强联动,信息共享,做到国土空间规划、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规划以及其他行业专项规划的对接,实现三市规划“一盘棋”、建设“一张图”。


交通共建是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第一抓手,要实现长株潭半小时经济圈,首要就是要实现长株潭半小时交通圈、通勤圈。
《计划》明确的30项重点工作中,“推进交通共建”的任务最多,共有9项,概括来说,就是三市共建“一网、一环、一江”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一网”即“三干、两轨、多连线”的交通道路网。“三干”工程包括芙蓉大道、潭州大道和洞株路快速化改造;“两轨”包括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西环线(长沙地铁3号线南延项目)建设、长株潭城际铁路完善;“多连线”是指在持续推进去年确定的“四连线”的基础上,加强三市之间轨道交通连线和其他干线公路连线的前期研究,适时启动一批项目建设,打通一批断头路、瓶颈路,同时加快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
“一环”,即长株潭高速公路大环线。三市共同争取长株潭东外环线、长株潭西外环线高速公路和株潭南绕城高速等项目纳入国、省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力争形成环长株潭城市群高速公路线。
“一江”,即湘江风光带“两岸一线”联通工程。“两岸”,完成三市湘江(防洪)风光带工程控规无缝对接;“一线”,启动开行湘江旅游航线的前期工作。
除此之外,三市还将启动长株潭组合港前期调研,共同运营、管理湘江岸线、港口和码头资源;启动研究黄花机场、三市高铁站等重要交通节点的公共交通“互连”等问题。

● 合理布局、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产业唱响“奏鸣曲”

长株潭联手干大事 30项重点工作再起航

▲启动全国区域性物流枢纽工程建设。

在产业发展方面,《计划》明确,进一步加大产业创新力度,建立产业协同机制,实现三市产业布局合理、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促进长株潭经济高质量发展。
启动全国区域性物流枢纽工程建设,加强三市物流资源共享对接,争取纳入国家物流枢纽规划。
推进“一券三清单”。开放、共享三市创新平台,统一网上对外公布,创新券互认共享;提出重大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工业品相互采购、新产品示范运营三个清单,加大三市工业品、两型产品相互采购和新产品的示范运营力度。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建立三市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协同机制;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以中国(长沙)知识产权中心为基础,共同打造长株潭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三市同享服务。
加强旅游景点的联合宣传。三地3A级以上景区实施联合打包宣传推介,在媒体或景点门口、城市进出口等醒目位置相互推介对方旅游景点,实现市场共拓、客源共享。

● 民生共享,就医、就学、人才引进“礼包”多

长株潭联手干大事 30项重点工作再起航

▲新版株洲公交卡可在长沙湘潭通用。

着力聚焦人才、就医、教育、公共服务等领域,持续推进“224”工程,第一个“2” 即教研队伍和人才集聚工程建设,第二个“2” 即株洲、湘潭与长沙合作两所学校建设,“4” 即人社、就医、交通、移动支付实现三市一卡通,不断提升三市市民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


推进人社“一卡通”。全面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社保关系即时转移,社会保障实体卡三市通办,完成长株潭城市群人社服务一体化工作。
拓展长株潭“潇湘一卡通”应用范围。组建长株潭“一卡通”清分结算平台,逐步实现三市市民在公共交通、停车收费、生活缴费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共同打造 “移动支付第三城”支付示范城市。
实施长株潭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打破区域壁垒,建立高端人才公共服务共享机制。符合省高级人才标准并经三市认定的高端人才,可享受三市的就医、购房、子女就学等待遇;加强人才交流,定期组织开展优秀人才交流、青年人才沙龙等活动。
实现医疗保障“三同城”。推动长株潭三市城乡居民住院看病购药结算一卡通、医疗生育保险信息系统一网通,基本实现同城同结算、同城同年限、同城同定点的“三个同城”。
共同推进教研队伍建设,共建共享学生研学实践基地(营地)。
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启动湘潭九华砂子塘小学建设,支持雅礼教育集团与株洲市天元区南塘学校合作办学。

● 环境共治,共享碧水蓝天

长株潭联手干大事 30项重点工作再起航

▲美丽株洲。

继续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共同构建水上应急及水污染防治体系,建设一个大气环境监测超级站,实现“共享一片蓝天、共饮一江碧水”的目标任务。
共享一片蓝天。分别编制长沙、株洲、湘潭城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信息共享;完善区域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能力建设;做好长株潭区域内1个大气环境监测超级站、5个大气环境监测组分站建设的前期工作和区域内PM2.5、臭氧源解析工作;推进三市交叉执法检查。


共饮一江碧水。共同做好湘江保护和治理,构建三市协同的水上应急及水污染防治体系,切实保障三市水质安全和水环境清洁。
此外,三市还将共同推动民间商会组织、防范打击非法集资、公共资源交易和综合保税平台一体化。
推动三市北上广深等驻地商会整合为长株潭联合商会,定期召开商会交流会议、项目合作洽谈对接会,实现商贸信息互通、发展资源共享、工作经验互补;建立长株潭城市群企业家联合会,加强长株潭三地企业项目信息和政策信息交流和服务,每年共同举办一次长株潭城市群企业家联合会年会;定期召开三地工商联联席会议,推动三市非公经济企业的合作;推动会展经贸活动的合作,相互邀请参加会展,实现会展资源、信息互通共享。
适应“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的发展大势,加强区域公共资源交易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合作交流。开展公共资源交易异地评标合作,共同签署《长株潭城市群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实现异地评标常态化,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一体化发展。
三市综保区(保税物流中心)共享进口药品、进口生鲜等口岸资质;将长沙综合保税区“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政策适用范围扩大到湘潭、株洲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将长沙跨境电商综试区政策适用范围扩大到湘潭综保区和株洲铜塘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三市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均可开展跨境电商进口“1210”模式。

● 高效率确保事项落地

为进一步巩固体制机制建设成果,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和困难,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三市联合签署了《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工作调度办法》。
突出了调度重点。明确将重点调度《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2018-2019年)》中未完成的合作事项和《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0年)》中的重点任务,以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民生共享、环境共治等方面跨区域项目。其中,合作事项主要调度项目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跨区域项目主要调度项目规划调整、用地审批、征地拆迁等涉及其他市的矛盾和问题。
提升了调度要求。工作调度将采取会议、现场、信息等形式。原则上一月一调度、一季一小结、半年一总结、年度总评价,如遇特殊情况,可临时调度。调度后随即形成交办单或会议纪要,由秘书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按责任分工实时交办到三市相关部门,问题办结情况将实行“一月一通报、一季一小结、一年一评价”。
明确了调度层级。三市合作事项牵头单位负责各自牵头任务的月调度工作;三市副市长按分管工作调度,主要调度需三市市直部门层面协调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常务副市长对所有工作进行综合调度,重点调度需三市多个市直部门或三市政府层面协调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三市书记、市长主要负责调度需三市共同向省委、省政府及省直相关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强化了调度效果。对交办的问题,由秘书处及三市牵头单位负责跟踪落实。对重点交办或未能按时按质完成的问题,三市牵头单位会同秘书处进行跟踪督查、督办,形成督查报告报三市主要领导。工作调度和问题交办工作完成情况将纳入三市年度工作总体评价范围。

记 者 | 胡文洁 廖明

编 辑 | 孙晓静

审 核 | 李支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