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安徽智造”新名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振興製造業特別是先進製造業,短期看是實現經濟良性循環的關鍵,長期看是國家經濟命脈。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安徽實現了從“百廢待興”到“百業興旺”、從“傳統農業大省”到“新興工業大省”、從“創新追趕”到“創新引領”的歷史性變革。衝上藍天的鑽石飛機,精工善思的工業機器人,聚集“芯”動力的集成電路……安徽通過創新驅動,不斷推動製造業向中高端邁進,催生了一大批“唱響”全球的高端智造產品和“隱形冠軍”。全省智能家電、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人工智能等“安徽智造”名片不斷擦亮,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

瞄準“高精尖特”產業,實施創新驅動

——增強科創能力,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一架架象牙白的小飛機靜靜停放著,軀幹頎長,線條流暢,讓人眼前一亮。車間另一邊,技術人員正在對幾架飛機進行設備加裝和測試……記者日前來到蕪湖,走進中電科蕪湖鑽石飛機制造有限公司,看到一派繁忙的研發和生產場面。

成為國內首家“國外TC+中國PC”飛機制造企業,實現首架“安徽造”鑽石飛機順利下線併成功試飛交付;中科飛機TA-20教練機首飛成功,填補安徽省軍工整機制造領域的空白……從2014年到現在的短短數年,中電科蕪湖鑽石飛機制造有限公司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傳奇,成為行業佼佼者,法寶是什麼?

“必須形成自己的新產品、新技術,打造關鍵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公司總經理洪雨寧表示。正是依靠核心技術驅動,該公司完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CA42雙發通用飛機研發,進入TC取證流程。今年DA42單機型訂單年內預交付50架,全省首獲適航實驗室CNAS認證,自主研發國內首架大型雙髮長航時無人機CU42,取得CCAR-147部維修培訓機構合格證書,MPP多用途飛機與全球最大的專業攝影測量與遙感公司之一的Vexcel(微可勝)簽訂合作協議。

瞄準“高精尖特”產業,實施創新驅動,近年來,通過加強安徽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試點、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基地、安徽省企業技術中心、省級重點實驗室及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全省基本建成覆蓋各領域、各產業的創新平臺體系。2018年,全省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16%,居全國第8位,創歷史新高;申請發明專利居全國第5位、中部第1位。《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19》顯示,安徽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排名全國第10位,區域創新能力連續8年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推動安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重點是在“科創+產業”這條路子上走寬走實。近年來,我省大力促進技術創新來推動產業創新,突破一批前沿引領技術和核心技術。我省還圍繞“拓展‘智能+’,為製造業轉型升級賦能”,培育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等,探索建立智能製造示範區。今年前三季度,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2%,增速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5.6個百分點。

打造“芯屏器合”集群,凸顯競爭優勢

——提升產業鏈水平,擴大集聚發展優勢

邁進國產工業機器人龍頭安徽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的展示大廳,記者看到各種機器人正在施展絕技:一臺機器人正抓著電鑽往一把椅子上裝螺絲;幾臺機器人正在“手握”寶劍,研習劍道;一些機器人在揮舞臂膀忙碌著,有的“力能扛鼎”,有的能精細“繡花”。

“這臺智能噴塗機器人可以為衛浴櫃做噴釉,為馬桶打磨拋光,可以滿足焊接、切割、打磨、搬運等多個用途,極大地節省人力資源。”埃夫特集團副總、機器人事業部總經理張帷告訴記者。經過10餘年的發展,埃夫特已經成為我國技術最領先、知名度最高的工業機器人制造商之一:是擁有國內工業機器人整機研發能力最強者之一,是少數有能力承擔國家級研發項目的工業機器人企業,工業機器人出貨量在國產企業中多年排名前三。

“以龍頭帶動產業發展,凸顯集群效應。我們著力打造蕪湖機器人產業基地,園區規劃用地5300畝,建成達產後力爭年產機器人10000臺,實現上下游產業產值300億元。”蕪湖市鳩江區經發委主任董亞飛說,基地已集聚機器人相關企業125家,其中核心區鳩江區企業就有82家。基地還成功舉辦2019年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論壇暨第五屆恰佩克頒獎典禮、參與組織長三角一體化創新成果展暨第九屆中國(蕪湖)科博會,影響力不斷擴大。

打造產業集群,提升產業鏈水平,是我省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之一是更加註重發展產業集群。”省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鬍功傑認為。

“梯次推進新興產業重大基地、重大工程、重大專項建設,加快形成一批產業鏈完整、實力較強的產業集群,是發展‘芯屏器合’等新興產業的重要舉措。”省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說。“芯”指芯片產業,“屏”指平板顯示產業,“器”指裝備製造及工業機器人產業,“合”指人工智能和製造業融合。目前,全省正在建設的新興產業重大基地有24個,重大工程有29個,重大專項有35個。通過補鏈、延鏈、強鏈,新興產業總體發展勢頭良好。

今年前三季度,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速為15.2%,總體保持較快增長。16個市中有14個市保持兩位數增長。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生物、新能源、節能環保產業保持兩位數較快增長。

優化成長壯大“土壤”,打造政策高地

——優化產業生態,形成強大要素支撐

第一套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系統、第一個水泥全流程智能化工廠、第一個水泥窯二氧化碳捕集純化項目……在蕪湖市產業創新館海螺集團的展區,水泥智能製造、新型化學建材、節能環保技術等吸引了記者的注意。

從一家山區工廠到總資產近2000億元的跨國企業集團,從單一的水泥產業到經營產業涉及六大領域,從立足省內到以285億美元的營業收入躋身世界500強,海螺集團始終堅持戰略先行、創新引領,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向世界一流企業邁出了堅實的步伐。“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創新驅動、綠色轉型、開放共贏的原則。”海螺集團董事長高登榜說。

“我市以重點研發創新平臺建設為抓手,聚焦創新資源集聚、創新能力建設和創新成果轉化,著力推進產業創新、科技創新、企業創新、產品創新、市場創新等全面創新,紮實推動高質量發展。”蕪湖市產業創新中心主任趙雪松說,目前重點研發創新平臺覆蓋了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市裡每年安排10億元專項資金。目前在建重點研發創新平臺共41個,其中市政府直接投資的重大公共研發平臺6個。

精準政策供給,優化產業生態,是我省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又一重要舉措。

近年來,安徽著力構建新供給體系,大力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行動和安徽工業精品提升行動。推進實施標準化引領工程,組織開展“質量標杆”活動,普及推廣卓越績效、精益生產等先進質量管理模式。今年,我省還安排逾百億元資金,採取“借轉補”、事後獎補、產業基金等方式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未來,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節能環保、高端裝備製造等一批產業年產值將超千億元,成為安徽產業轉型升級的主引擎。(記者 鄭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