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觀區塊|82 烏鎮世界區塊鏈大會觀察

烏鎮,東方達沃斯,11月巴比特主辦的世界區塊鏈大會,無疑成為前瞻未來方向、風口的標誌性窗口。


2019年烏鎮世界區塊鏈大會,在10.25日之後召開,於立冬之日感受暖意,有些不同於往年的看點。

我沒去,但並不妨礙觀察。現場觀察體驗固然好,遠程觀摩卻也經濟實惠,能夠體會到一些特別的地方。(關鍵是沒免費票,呵呵)

下面,我就與老鐵們分享一下今年烏鎮世界區塊鏈大會的特別之處。

庸觀區塊|82 烏鎮世界區塊鏈大會觀察

烏鎮

01 區塊鏈步入全面公開競爭時期

傳統互聯網巨頭BAT,在搜索引擎、電子商務、社交方面的領先優勢,至今無從動搖,也深深印刻在一代國人腦海中。不僅如此,國內區塊鏈領域的諸多領軍人物、技術骨幹大多有BAT從業經歷,也使得BAT立足古典互聯網產業優勢,天然地擁有區塊鏈領域的一些技術、人脈和產業優勢。

不過,10.25之前,區塊鏈受發幣影響,一直以來屈居於大數據、雲計算、AI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之後,沒能成為最高層政策面認可的經濟發展引擎,所以BAT等數字企業巨頭在此領域的競爭沒有公開化。據區塊鏈媒體觀察,2019年烏鎮區塊鏈大會之前,BAT三大巨頭從未公開集中亮相於某一區塊鏈大會。

此次集中亮相,競爭公開化,不言而喻。

不僅如此,此次會議我國央行數字貨幣DC/EP(Digita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臉書公司的Libra成為會議中當仁不讓的熱點。

為何?

DC/EP要進入約14億人口的M0流通領域,Libra要藉助社交網絡上的20多億用戶滲透到世界各地。二者都是中心化產物,前者立足主權國家,後者立足主權國家的一攬子法幣。它們,與去中心化世界銀行比特幣相比,底層協議並沒有本質性改變。

眼看著,中心化主權貨幣之間、主權貨幣與比特幣之間的鑄幣權之爭,就明朗化了。相對於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前的美元霸權時代而言,全球的貨幣競爭進入一個不曾有過的新階段。

2019年,立足區塊鏈技術、理念和主權國家做法,毋庸置疑,區塊鏈領域的競爭已步入全面公開的大時代。

廟堂也好,江湖也罷,總之,在市場經濟多年洗禮下,儘管還有這樣那樣的小九九,卻也基本遵循市場規則,各顯其能,圍繞區塊鏈、區塊鏈通證要展開激烈競爭了。

02 不同的競爭優勢

DC/EP、Libra有一個共同的優勢——主權背書,DC/EP是主權國家、Libra當前的是人民幣之外的一攬子法幣組合(未來估計大概率代言美元利益)。

客觀講,這種基於歷史的體制、文化和思維慣性的中心化優勢,還是很明顯的,因為大眾長期以來都在無奈中默默接受了,儘管城頭變幻大王旗後官僚系統的優劣,大家多少心知肚明。何況,主權背後還有各種合法的暴力機構、力量呢?這使得主權背書的數字貨幣,在對接原先紙幣、大家認同與接受方面,擁有比特幣等市場原教旨主義加密數字貨幣所沒有的先天優勢。

未來,Libra大概率會在與SEC的多輪較量中被削足適履成為美元全球霸權的新載體、新錨定物;DC/EP,基於國家發展佈局和應對Libra挑戰,大概率也會立足“一帶一路”國際倡議等國際合作、發展策略,與支付寶、微信等國內市場化在線支付結算平臺合作,滲透到歐亞與全球各地去。數字貨幣之爭,不可避免。

當然,比特幣,與二者相比,也並非全然處於劣勢,其全球性去中心化網絡效應,目前看,先進性還無從質疑。即便谷歌宣佈的量子霸權,也最多是一種新的威懾,畢竟歷史上矛盾螺旋上升進化的規律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儘管不能盲目樂觀,卻也不能小覷了加密經濟中可能孕育出來的“量子加密”這塊新盾牌。

只要加密的盾安全,比特幣開創加密貨幣世界萌芽發展的去中心信任網絡基礎設施,越來越健壯厚實、有形化的發展態勢下,信任成本最小的去中心化技術與制度設計優勢,無疑會鯨吞越來越多經濟要素,快速發展壯大。DC/EP、Libra的競爭與施壓,從進化角度看,也許是來幫助比特幣開創的加密系統加速迭代、加速形成全球共識的。

立足去中心信任系統,比特幣開創的加密貨幣世界,有獨特優勢,而且這種優勢似乎還是未來虛擬經濟、虛實交互的重要基礎與核心部件。這是DC/EP、LIbra所不具備的。

03 競爭差異

烏鎮世界區塊鏈大會上,騰訊區塊鏈業務總經理蔡戈戈發表《走進數字資產新時代》主題演講,透露騰訊虛擬銀行已拿到香港牌照,正籌備區塊鏈虛擬銀行團隊。結合看到的一些相關文章信息,比如未來可能會抵押比特幣貸款等,騰訊的虛擬銀行長期看可能是個開放金融概念。

BATJ這些巨無霸,盯住的都是政務、智慧城市、公共服務或準公共服務這些大概念。比如,騰訊在深圳、阿里巴巴在雲南搞得區塊鏈電子發票等業務。這些都是之前巨無霸們立足古典互聯網技術與市場優勢,構建政商體系支持下的必然。原生區塊鏈企業在這方面,恰恰沒有太多優勢,除非與巨無霸們有這樣或那樣的利益關聯。

所以,市場原生區塊鏈企業,在推動應用場景多元化落地方面,未來遇到的困難,遠不止公鏈性能效率問題那麼簡單,直接來自於巨無霸的市場爭奪戰目前看並不是很樂觀。

不過,這並不是說,原生區塊鏈市場力量,一無是處,註定落敗。區塊鏈原生市場力量,在去中心化技術與通證設計方面到位了,比如構建起一套防禦邊界,可以抵擋住中心化力量的滲透侵蝕,在大發展方向與決策方面不受外部中心力量的干擾,與主權監管、主權貨幣等進行合法性博弈,就會基於跨鏈技術搭建起全球化的價值互聯網,搶佔到市場先機,扭轉面對巨無霸競爭的劣勢。

總之,全面競爭來了,巨無霸來了,找準優劣勢,練好內功,差異發展,適應監管,加速迭代吧!

看來,這次烏鎮世界區塊鏈大會不簡單,估計會成為加密貨幣市場的一個重要歷史拐點。

(完結)

免責聲明:幣圈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