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國家委新聞發佈會在川召開,我省健康促進助力脫貧攻堅典型經驗亮相

2019年11月7日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四川省廣元市召開新聞發佈會

介紹貧困地區

健康促進三年攻堅行動進展情況

聚焦!國家委新聞發佈會在川召開,我省健康促進助力脫貧攻堅典型經驗亮相

2018年10月,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國務院扶貧辦共同發佈了《貧困地區健康促進三年攻堅行動方案》,2019年5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專題發佈會,介紹了河南、廣西、貴州的優秀實踐案例。時隔半年,各地又不斷摸索和總結出一些好的做法和經驗。

在今天的發佈會上,河北省灤平縣縣委副書記、縣長於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院長李為民,四川省廣元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袁明勝,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衛生健康委主任張豐忠,河南省新鄭市觀音寺鎮前河劉村“第一書記”趙憲陽,五位嘉賓分別從市、縣、村及醫院等不同層面,介紹了健康促進助力脫貧攻堅的具體做法,並就相關問題答記者問。

為與會嘉賓及媒體記者介紹了

助力三年攻堅行動的做法和經驗。

作為國家衛生健康委部署在中國西南的國家隊,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四川省委省政府、四川省衛生健康委的領導下,堅持“科學訂計、分類指導、按需施策”的原則,在貧困地區健康促進三年攻堅行動中以“三個聚焦”為著力點,謀方略、出真招、見實效,初步探索出一套提高貧困地區衛生健康服務能力的科學長效機制。

一、聚焦地域需求,“一域一措”精準發力
在健康扶貧工作中,醫院結合不同地區居民的普遍健康問題和需求,因地制宜、精準施策。例如,馬邊彝族自治縣地處山區、交通閉塞,交通傷、高墜傷等骨科創傷多發。醫院精準幫扶馬邊縣人民醫院創立首個三級學科—骨科,圍繞創傷急救開展14項區域新診療技術,使70%以上的骨傷患者在縣醫院就能得到有效救治。

甘孜州石渠縣是包蟲病患病率超過12%的偏遠高海拔藏區,針對這一地方病,組建了肝臟外科、超聲科、血管外科等15位專家的肝包蟲病多學科團隊,定期赴石渠開展篩查診治和防治培訓,包蟲病手術從2008年僅20臺次增長至2018年近600臺次/年,並通過“在線+在位”兩種模式為當地培養了可以獨立完成複雜包蟲病手術治療的醫護團隊,使90%的包蟲病患者治療不出州,打造了覆蓋居民全生命週期包蟲病防治的“華西模式”。


二、聚焦能力提升,培養基層“健康衛士”
在為貧困地區“輸血”的同時,積極提升其“造血”能力,將基層醫院打造成健康服務和健康教育的主陣地。針對馬邊縣域內醫療水平薄弱的現狀,醫院選派院長、副院長、學科專家長期駐點馬邊縣人民醫院,以技術指導、管理培訓、人才培養的“組合拳”進行學科幫扶;通過“請上來、走下去”的“雙組團”模式進行臨床適宜技術培訓,為當地培養了一支群眾高度信任、“帶不走的隊伍”。在短短兩年間醫院開創了10餘項新診療技術、打造3個四川省縣級醫院臨床重點專科,最終讓這所有著75年曆史的縣級醫院成功創建二級甲等醫院,成為馬邊彝鄉群眾最值得信賴和託付的“健康衛士”。另外,我們在積極參與健康扶貧的同時,也向對口幫扶地區派駐了駐村幹部,為村民服務。
三、聚焦體系構建,打造健康促進“四梁八柱”
針對當地多發疾病,建立以提高覆蓋率和有效率為目標的規範化防治體系,讓疾病干預和健康教育真正進鄉村、入家庭、到個人。在涼山州昭覺縣,通過派駐掛職副院長、多學科專家團隊駐點幫扶和行政後勤重點保障等方式,建立起適合當地艾滋病防治的“三級組織、五位一體”的綜合幫扶工作模式。在全省醫療機構率先建立艾滋病“個案管理”,充分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降低失訪率;建立村—鄉—縣—州—省五級管理和培訓體系,通過“在線+在位”方式對各級機構開展規範性防治培訓。短短2年時間,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重大進展,治療覆蓋率由39%提升至89%,抗病毒治療有效率由71%提升至86%,母嬰傳播率由7.12%降低至4.43%。此外,為了進一步鞏固昭覺地區艾滋病防控的成果,四川大學組建了艾滋病防控的綜合研究平臺,華西醫院也將成立“華西-昭覺艾滋病研究所”,這些強有力的舉措將繼續推動對昭覺地區的幫扶工作。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入推進貧困地區健康促進工作,為健康扶貧積極貢獻“華西智慧”和“華西力量”。

四川省廣元市衛生健康委

黨組書記、主任袁明勝

為大家介紹了

開展“健康細胞”建設

提升農村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情況

近年來,廣元市按照國家和省衛生健康委《貧困地區健康促進三年攻堅行動方案》的要求,以“阻擊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鞏固健康扶貧成果”為目的,以“提升家庭整體健康素養、改善健康生活條件、強化醫療保障水平”為核心,全面開展了以“健康家庭”“健康村”創建和健康明白人培養為抓手的“健康細胞”建設,有效遏制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截至2019年10月,全市已有248個鄉鎮衛生院、739個貧困村衛生室全部達標,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全覆蓋,創建健康村494個、健康家庭68872個,培養健康明白人14.4萬人,農村群眾發病率明顯降低,健康素養普遍提升。

健康細胞,就是健康家庭和健康村。健康家庭標準就是“四好五有”,“四好”就是習慣好、身體好、環境好、家風好,“五有”就是每個家庭有健康明白人、有簽約醫生服務、有應急小藥箱、有健康勞動力、有無公害種養殖業。健康村的標準是“六個好”,就是健康教育開展好、健康家庭創建好、醫療衛生服務好、環境衛生整治好、綠色產業發展好、村風民俗形成好。
健康細胞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們重點通過建立四大工作機制進行推動。
一是黨政主導。由黨委政府統一安排部署,落實組織保障、政策保障、經費保障,每年初制定年度創建方案,實施目標管理。各縣區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明確創建實施主體,形成了縣、鄉鎮、村組和家庭“四級共建”的創建機制。
二是行業牽頭。由衛生健康部門綜合協調,制定創建標準,開展業務指導,實施考核評估和表揚命名授牌。整合市縣鄉(鎮)村四級醫療人員組建了健康服務團隊開展上門服務,實現了疾病的早發現、早治療和科學治療。


三是部門協作。堅持把健康家庭、健康村創建與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產業發展、廁所革命、醫療服務、文明建設、環境整治等工作統籌推進,有效整合醫保、民政、財政、殘聯等部門資金資源,形成完整的、可持久的貧困醫療救助機制。除建檔立卡貧困戶外,全市各縣區還建立了農村困難群眾重特大疾病救助基金,有效阻擊農村困難群眾患重特大疾病經濟陷入困境而致貧、返貧,齊抓共管,形成合力。
四是群眾參與。群眾是健康細胞建設的主體,群眾參與程度直接影響創建成效,我們引導和支持各縣區開辦健康知識大講堂,積極發動和組織群眾廣泛參與,努力為每個家庭培養一名“健康明白人”,切實增強人民群眾在健康細胞建設中的獲得感。

健康報記者:袁主任您好,您剛才介紹廣元市健康細胞建設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健康細胞建設的初衷是什麼,同時又有什麼長遠規劃呢?

袁明勝:我剛才介紹了健康細胞建設的有關情況,在脫貧攻堅戰打響之後,健康扶貧可以說是任務非常繁重,現在疾病是導致貧困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們通過對因病致貧貧困戶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分析,發現他們致病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他們的健康意識淡薄,健康行為不好,生活習慣較差,居住的環境和衛生條件很差,醫療衛生保障能力比較弱,這些情況就成了患病的主要原因。加之生病之後,由於醫療費用負擔較重,就容易致貧或者是返貧。

針對這種現狀,我們結合實際,堅持標本兼治,防治結合,有效消除“病根”,堅決打贏健康扶貧攻堅戰。基於這個背景,我們從2016年就開始在蒼溪縣、昭化區兩個縣區探索試點,2017年就全面推開,實施健康細胞建設。2017年出臺了關於實施健康細胞建設鞏固健康扶貧成果的實施意見,明確了目標,到2020年底,739個貧困村和34.82萬人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都將100%建成健康家庭和健康村,另外1802個非貧困村中50%要建成健康村,非貧困戶中的50%要建成健康家庭。到2030年,與健康中國建設同步,力爭使所有的貧困村、非貧困村、貧困家庭、非貧困家庭都100%的創建為健康村和健康家庭,達到健康細胞建設的預期目標。謝謝!

人民網記者:李為民院長在發佈中提到,華西醫院向對口幫扶地區派駐了駐村幹部,能否請您詳細介紹下派駐駐村幹部的工作情況?

李為民:華西醫院不僅僅是對口幫扶了縣級醫院或者少數民族醫院,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派駐了駐村的幹部。分別在馬邊縣新橋村和石渠縣長沙幹馬鄉,一共派駐了5名駐村幹部,按照“分級負責”的工作原則,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各級衛生健康部門的支持下,他們在貧困地區健康促進工作當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總結起來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堅持黨建引領。緊緊抓住加強基層黨建這條主線,特別是華西醫院這麼多年發展的經驗,我們認為圍繞中心工作抓好黨建,以黨建促發展,把黨建在基層做好,能夠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所以我們就指導駐村幹部把華西醫院的支部和當地村支部對接起來,始終把黨建這條主線放在第一位,為健康扶貧提供組織保障。同時華西醫院也免費為這些地區為這些村建立了圖書館、圖書室,把一些黨建的相關叢書和資料建在支部、建在村。
二是實抓產業扶貧。駐村幹部通過深入的走訪調研,充分分析當地的所有資源和優勢,同時結合華西醫院的資源,整合社會資源,來促進當地產業發展,特別是幫助基層開展大棚甜櫻桃、花椒基地、人參果基地、勞務輸出等產業項目。駐村幹部不僅僅來促進當地產業發展,還積極推動教育扶貧,籌集慈善資金為貧困學生髮放獎助學金,也通過募集一些基金來改善駐村學校學生的生活學習條件和學習環境。
三是巧用健康宣教。駐村幹部也充分發揮和利用華西醫院自有專家資源、科普資源以及技術資源,來幫助當地科普知識的提高,定期把華西醫院的專家請到村裡面去,給他們做宣傳做教育,同時也針對當地的一些文化和風俗特點,為他們編制了一些順口的、易於記憶的健康宣傳資料。比如說在新橋村起草了村規民約的“三字經”,琅琅上口的三字經有利於他們記憶,把健康知識推廣到彝族聚集地,讓村民有了一個新的健康生活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