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介休市祆神樓簡介

山西省介休市祆神樓簡介

祆神樓全貌

山西省介休市祆神樓簡介

祆神樓文物保護標誌

位於介休市順城關大街東側的祆神樓,民間俗稱玄神樓,是一座雄偉高聳、建築風格獨特的木結構樓閣。集山門、樂樓、過街樓於一體,三重簷十字歇山頂結構,建造風格獨特、結構嚴謹、比例協調,屋頂琉璃精緻華美,簷下木雕與眾不同,是研究我國祆教文化的“活化石”。祆神樓與萬榮縣秋風樓、飛雲樓相頡頏,享有三晉三大名樓之美譽。祆神樓院內正殿三結義廟,原為祆神廟。明朝嘉靖時,皇帝獨尊道教,曾廷敕概毀天下淫祠,時任介休知縣王宗正以“除邪神必須崇正神”之由,遂將祆神廟改祀為三結義廟。祆神樓則即是三結義廟的山門和樂樓,也成為順城關大街的過街樓。

祆神樓的歷史久遠,目前已無法看到創建碑記,但據史分析,介休祆神樓和廟當是唐宋間創建的。最遲不會晚於宋仁宗慶曆七年(1047)至至和二年(1055)之間。北宋初期在統一中國之後,結束了五十多年的戰亂局面,人民得以休養生息,經濟有了很大發展,市場活躍,城市繁榮,政治、文化、宗教也得到相應的發展,祆教文化也有了立足之地和發展的空間,特別是由於波斯商人大量聚集在汴京,祆祠就成了波斯商人聚會的場所,不少城市又興建了祆祠、祆廟。慶曆七年(1047),文彥博被拜為參知政事,慶曆八年(1048)文彥博徵貝州王則的彌勒教起義大獲全勝,在此過程中,文氏在依仗軍事力量的同時,還憑藉了其對祆神的信仰。至和二年(1055)文彥博被授予昭文館大學士,拜平章事,封潞公,由副宰相升為宰相。之後在介休即文彥博故鄉不僅建立了“文潞公祠”,而且建立了祆神廟,廟前之山門則為極其華美的祆神樓。

從介休祆神樓脊頂之畏獸型天神和胡服騎瑞獸琉璃雕像以及祆神樓琉璃飾件中常見的莨苕紋樣來看,都有著濃郁的西亞波斯風格。祆神樓下層是高大的山門,上層是寬敞的樂樓。樂樓北向,面對“三結義廟”。祆神樓雖歷代屢經維修或改建,但在維修改建中保持了原來的建築結構,也保留了原來檁、梁、椽、柱和插扉、斗拱等雕刻圖案,現在仍不難找到祆教和祆祠文化的遺蹟。更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祆神廟幾經更名或改建,祆神樓和其所對的祆神樓巷的名稱始終未改,一直沿用至今,成為國內研究祆教建築的孤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