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誌於都」於都縣貢江鎮農業村新居前易氏概況

于都縣貢江鎮農業村新居前易氏概況

「方誌于都」于都縣貢江鎮農業村新居前易氏概況

一、貢江鎮農業村新居前易氏源流

江西吉安泰和始祖源公第25世裔孫景明公於元朝至正乙巳(1365年)自泰和厚谷遷贛州于都縣城東郊門外,慧明山寺之左開基,景明公為于都鐘樓祠始祖,三世祖子昇公再遷居城內鐘樓寺旁。

江西于都縣貢江鎮農業村新居前易氏是于都鐘樓祠第六世祖易寅(1470~1535)公系下裔孫,先祖於清乾隆初期從縣城鐘樓寺旁分居新居前。易寅公祖父彥開公攜侄天信公(彥通公之子)在縣城內鼎建了“彥通開公宗祠”,稱宗祠為“貽遠堂”,因歷史原因,該宗祠已拆毀。新居前現有族人180餘人,居住於新居前、縣城、贛州、南昌和各地。

2009年,新居前族眾和繼湖、序文、榮福、繼華、陽珍、仕古、地福、成群等家族成員重建了新居前“易氏宗祠”,為緬懷祖德,稱宗祠為“景明堂”。


「方誌于都」于都縣貢江鎮農業村新居前易氏概況


二、歷屆族譜主修

首修 明朝萬曆乙巳 (公元1605年) 主修 文美 九世祖;

舊修 清朝康熙戊子(公元1708年) 主修 大煒 十一世;

三修 清朝嘉慶丙辰(公元1796年) 主修 易軾 十四世;

四修 清朝道光庚戌(公元1850年) 主修 際隆 十五世;

五修 中華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 主修 烈名 二十世 有族譜三本;

鐘樓/別駕首次合修(公元1994年) 主修 志堅 廿二世 有族譜六本。

三、字派行輩

于都鐘樓祠傳遞字派是:文 敬 子 彥 天 玉 人 紹 文 學 大成 有 光 家 國 忠 貞 濟 美 。

公元1791年,鐘樓祠啟用與別駕第、羅屋塘共同議定的統一字派:鴻烈繼序 弼世匡時 書香揚譽 奕葉昭垂 居仁由義 品行咸宜;鐘樓祠於‘貞’字後接‘鴻’字。

注:1.一世祖:景明公;

2.二世祖:敬壽公;

3.三世為子字輩、四世為彥字輩、五世為天字輩、六世為玉字輩,……餘類推。


「方誌于都」于都縣貢江鎮農業村新居前易氏概況


四、宗族賢達

1、古近知名人物

易子昇(1358~1411),鐘樓祠第三世祖。舉鄉飲正賓。

易彥開(1406~1471),字元氣,鐘樓祠第四世祖。舉鄉飲正賓,例加宣義郎,七品散官,敕獎諭旌表其門。

易天爵(1435~1516),字名祿。鐘樓祠第五世祖。明成化十二年(1476)歲貢,授廣西田州府經歷。

易寅(1470~1535),字中正,號古峰。鐘樓祠第六世祖。舉鄉飲正賓。

易廷和(1542~1602),字以節,號半山。鐘樓祠第七世祖。明萬曆丙子年(1576)奉詔例以本生榮授儒官。

易文美(1558~1617),字道兗,號靜吾,鐘樓祠第九世祖。郡庠生。立家規、訂凡例,修族譜。今鐘樓祠易氏得修其本源者,皆賴其草譜。

易家霖(1757~1840),鐘樓祠第十五世祖,字雲會,號沛澤。恩貢生,清嘉慶廿五年(1820)貢,學憲王公鼎贈以“膠庠善士”匾膺鄉飲正賓,清道光癸未(1823)分纂《雩都縣誌》。


「方誌于都」于都縣貢江鎮農業村新居前易氏概況


2、宗族仁人賢士

易才學,名繼鈞,1950年生,祖籍于都縣貢江鎮農業村新居前。197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0年任於都縣西郊公社蘆山大隊黨總支副書記兼民兵營長。1970年參軍入伍,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江西省軍區獨立團戰士;1976年至1983年任江西省軍區獨立第二團文書、保密員、參謀;1983年至1995年任武警江西總隊第二支隊股長、副參謀長、參謀長、副政治委員;1995年起任江西省國家安全廳科長、助理調研員(副處)、調研員(正處)。江西省書法家協會和江西省楹聯協會會員。

一貫熱心家族事業,經常銘記“我是怎麼來的?我的一切是誰給的?”始終以感恩的情懷來尊宗敬祖。2009年倡議興建了于都縣貢江鎮農業村新居前的“易氏宗祠”,積極支持統一于都易氏字派,時時關注族譜、宗祠等家族事業,主張族譜應該越修越大,才能更好地凝聚族人、弘揚祖德。


「方誌于都」于都縣貢江鎮農業村新居前易氏概況


易繼湖,名井孜, 1944年生,祖籍于都縣貢江鎮農業村新居前。于都航運公司造船廠職員,為人熱情正直,工作勤懇,平易近人、寬宏大度,熱心家族事業,虔誠參與宗族祭祖和聯誼活動,是貢江鎮新居前2009年竣工的“易氏宗祠”籌建人之一併無私奉獻宅基地16.43㎡。2015年廈門大學饒偉新教授一行人專門來於都調研易氏家族文化,他熱情接待,積極配合。一貫謹遵祖訓,弘揚家族文化,為昌盛易氏貢獻力量。

易序珍,名陽珍,1940年生,祖籍于都縣貢江鎮農業村新居前。江西新餘站火車司機。為人熱情正直,工作勤懇,寬宏大度,熱心家族事業。是貢江鎮新居前2009年竣工的“易氏宗祠”籌建人之一併無私奉獻宅基地16m2。

3.科級以上幹部

易才學,男,1950年生,祖籍貢江鎮農業村 ,江西省政府對外聯絡辦調研員 ;處級。

易樂長 ,男,( 1916-2007),祖籍 貢江鎮農業村 ,于都航運站書記、站長;科級。

易序菁 ,男 ,1942生,祖籍 貢江鎮農業村,贛州地區商業局科技工業科科長 ;科級。

易志成 ,男, 1975生,祖籍 貢江鎮農業村,于都縣口岸辦副主任 ;科級。

易成群 ,男 ,1975 生,祖籍貢江鎮農業村, 現任嶺背派出所教導員 ;科級。

易朝榮 ,男 ,1952年生,祖籍 貢江鎮農業村, 中級醫師職稱 ;科級。

易繼華 ,男 ,1953年 生,祖籍貢江鎮農業村 ,三等輪船長,高級職稱 ;科級。

周金娣 ,女, 1956年生, 貢江鎮農業村人, 計生委副主任科員 ;科級。


「方誌于都」于都縣貢江鎮農業村新居前易氏概況


易琰斐 ,女 ,1982年生,祖籍 貢江鎮農業村 ,贛州市腫瘤醫院中醫主任;科級。

4.大專以上學歷

易 璇, 女, 1979年生,祖籍 貢江鎮農業村 ,首都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

易 璐 ,女 ,1982 年生,祖籍貢江鎮農業村, 中國環境工程學院 本科畢業。

易 珺 ,男 ,1985 年生,祖籍貢江鎮農業村, 南昌大學設計學院本科畢業。

易 琦, 男 ,1987年生,祖籍貢江鎮農業村, 江西貿易學院畢業 于都廣電局本科畢業。

易銘松 ,男, 1993年生,祖籍貢江鎮農業村, 江蘇江南大學本科畢業。

易 玲, 女, 1995年生,祖籍貢江鎮農業村 ,贛南醫學院護理大專專科畢業。

易 鎔 ,女 ,1998年生,祖籍貢江鎮農業村 ,南昌大學撫州醫學院本科本科畢業。

易宇萍, 女, 1999年生,祖籍貢江鎮農業村, 高級鐵路客運服務專科畢業。

易瀾,女,2001年10月19日生,祖籍貢江鎮農業村,2019年被中華女子學院本科錄取。

易鑫,男,2001年4月28日生,祖籍貢江鎮農業村,2019年被常州大學本科錄取。

易春萍,女,2002年1月1日生,祖籍貢江鎮農業村,2019年被江西農業大學本科錄取。

易辰,女,2001年10月22日生,祖籍貢江鎮農業村,2019年被保定學院本科錄取。


「方誌于都」于都縣貢江鎮農業村新居前易氏概況


5.獲地師級榮譽

易才學, 男, 1950年生,祖籍貢江鎮農業村,榮獲武警江西省部隊1989嘉獎、江西省國家安全廳 2001嘉獎等。

易成群 ,男 ,1975年生,祖籍貢江鎮農業村,榮獲江西省公安廳2000優秀責任區民警嘉獎。

五、貢江鎮農業村新居前易氏助學活動

2019年8月20日上午,贛州市于都縣貢江鎮農業村新居前易氏家族舉行了2019年度助學活動。當天助學活動安排了祭祖儀式、發獎儀式、新居前長輩易朝榮致辭、贛州易氏聯誼會常務副會長易玉生致辭、學子感恩發言、學子朗誦家訓等助學儀式議程。于都城北羅屋塘易氏宗親理事會秘書長易弼偉和新居前族眾50餘人參加此次助學活動。

此次助學活動由才學、朝榮、繼華、序文、志明負責執行。新居前易氏家族助學活動已經實行多年了,自2009年重建祠堂就定下了這項決議。

附:

貢江鎮農業村新居前長輩易朝榮《在新居前易氏家族2019年度助學活動致辭稿》

各位宗親、各位來賓: 新居易氏堂下兄弟、侄兒、侄孫、嫂媳及所有眷屬宗親:

金秋時節,天高氣爽,在這收穫的季節,我們——易氏太原堂下鐘樓祠支系新居一脈舉行“新居前易門學子感恩發奮再啟程儀式”,告慰祖先,感恩時代,發奮圖強,再創新業績。

首先,我們要感謝于都縣易氏聯誼會,感謝協會對我們支系的關懷指導!感謝羅屋壙宗親對我們的支持幫助!感謝玉生副會長、弼偉秘書長蒞臨指導!感謝各位來賓!

新居前易氏過去人口不多,才俊有限,祖輩大都或農耕,或舟楫,能有幾人上中學就感到不錯。今遇盛世,吾門易氏得以振興。人丁添增,才俊輩出,學子每每進入高等學府,族人屢屢選拔重要崗位。尤其使人振奮的是今年一屆考取5名大學生!這是時代的恩賜,是家族的榮光!


「方誌于都」于都縣貢江鎮農業村新居前易氏概況


我們今天舉行這個儀式,是要褒獎考上大學的學子,是你們的努力,為家族增了光,為家庭添了彩!你們贏得了進入高等學府深造的機會,也意味著你們今後可能擔負更重要的責任,為國家做出更重大的貢獻,我們向你們表示祝賀!同時,你們要感恩這個時代,是這個偉大的時代,給了你們發奮進取的機會。要感恩祖宗,是祖宗的功德,使我們家族得以繁衍、宗風得以傳承。要感恩父母,是父母的養育、教導,使你們得以健康成長。要感恩幫助過我們的每一個人,我們走過的每一步都得到了許許多多人的大大小小的幫助,正是這些幫助,使我們解脫疲憊,走出迷惑,恢復理智和力量。我們的感恩,就是要以睿智理念、紮實學識、友善待人、勤奮工作,爭取優異成績,報答時代!報答國家!報答祖宗!報答父母!報答我們所處的良好社會!

各位學子,考取大學只是你們人生目標邁出的第一步,今後,你們要走的路更長,要更加努力!要在老師的引導和社會的交流中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要在廣瀚的知識海洋中搏取豐厚的能量;要通過逐步的社會實踐將書本理論知識轉化為紮實的學識本領。希望你們不要懈怠,要更加努力的錘鍊自己,真正成為有用之才。


「方誌于都」于都縣貢江鎮農業村新居前易氏概況


“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新居易氏是具有忠誠、厚道的道德品質的家庭,我們的子孫能將忠誠、厚道的道德品質世世代代傳承下去。已經考上大學和將來要考大學的學子,都要認真讀書,學習前人優秀品質,爭取事業、家庭雙豐收,為祖國爭光!為家族爭光!

(整理:易繼華、易弼偉;供稿:于都縣志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