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萬部古籍已上線,查閱古籍不用再去圖書館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全國7.2萬部古籍已上線,讀者足不出戶就可以瀏覽高清古籍。11月12日,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等國內20家單位聯合發佈古籍數字資源,此次在線發佈了古籍數字資源7200餘部(件)。至此,在線發佈的古籍資源已經超過7.2萬部(件)。

7.2万部古籍已上线,查阅古籍不用再去图书馆

“中華古籍資源庫”上發佈的敦煌古籍。

《“十三五”時期全國古籍保護工作規劃》要求在2016年已發佈2.7萬部(件)古籍資源的基礎上,到2020年達到7萬部(件),目前該任務已經提前完成。

這是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組織的第四次聯合發佈,也是參加單位最多的一次,不僅有省級圖書館,還有很多市、區、縣公共圖書館,以及博物館、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系統古籍收藏單位。

這些古籍數字資源發佈在國家圖書館“中華古籍資源庫”、吉林省圖書館“吉林及東北地方歷史文獻數據庫”等平臺,其中“中華古籍資源庫”資源總量已經超過3.3萬部(件)。公眾可以登錄各個平臺,查找和瀏覽相應的古籍資源。

7.2万部古籍已上线,查阅古籍不用再去图书馆

天一閣博物館估計數字資源庫已對外發布955部4882冊古籍。

私人藏書家也加入到古籍數字化的工作中來。此次,著名藏書家韋力將所藏8部稿鈔校本古籍數字影像無償贈送國家圖書館進行發佈,開創了民間收藏古籍以數字資源形式服務社會公眾的新模式。

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張志清介紹,古籍保護的目的在於利用,古籍數字資源的在線發佈與共建共享,使社會大眾和研究者可以足不出戶瀏覽古籍資源,有效解決古籍保護和利用的矛盾,也極大地促進了古籍傳播。

張志清表示,全國古籍“摸家底”工作取得重要進展。截至目前,全國24省份完成古籍普查登記工作,古籍普查完成總量260餘萬部、1.8萬函,2315家收藏單位完成古籍普査登記。“全國古籍普查登記基本數據庫”累計發佈217家單位古籍普查數據772861條7447203冊。隨著古籍普查登記工作的不斷推進,古籍普查登記數據將在該數據庫中陸續發佈更新。

鏈接 此次發佈古籍數字資源的平臺

全國古籍普查登記基本數據庫

中華古籍資源庫

“碑帖菁華”數字資源庫

吉林省圖書館“吉林及東北地方歷史文獻數據庫”

黑龍江省圖書館古籍數字資源庫

南京圖書館“清人文集全文影像數據庫”

山東省圖書館“佛經數據庫”

湖北省圖書館地方誌、家譜資源

雲南省圖書館古籍數字資源庫

寧波天一閣博物館古籍數字資源庫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古籍數字資源庫

蘇州市吳中區圖書館古籍數字資源庫

湖州市圖書館古籍數字資源庫

棗莊市圖書館古籍數字資源庫

佛山市圖書館古籍數字資源庫

惠州慈雲圖書館古籍數字資源庫

重慶市北碚區圖書館古籍數字資源庫

內江師範學院圖書館古籍數字資源庫

瀘州市圖書館古籍數字資源庫

閬中市圖書館古籍數字資源庫

寶雞市圖書館古籍數字資源庫

河南省唐河縣圖書館古籍數字資源庫

新京報記者 倪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