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頻頻“跑路”“怪圈”如何破解?

商家頻頻“跑路”“怪圈”如何破解?

中山區一家超市突然關門,辦卡市民在掃描二維碼加入維權群。

商家频频“跑路”“怪圈”如何破解?

棒棰島農貿市場內一家游泳健身館突然關門。

初冬的寒風裡,看著緊閉的健身館大門和旁邊貼著的“律師函”,市民李先生說自己“心情比天氣還要涼”。位於甘井子區棒棰島農貿市場內的一家游泳健身館突然關門“跑路”,包括李先生在內的數百名會員再次陷入預交款項“打水漂”的尷尬境地。

值得關注的是,時近年底,實體店頻頻關門跑路已經不再是一件新鮮事——近期僅本報報道過的商家突然關門停業事件就多達十餘起。涉及行業涵蓋了早教、健身、餐飲、商超等各個業態。是什麼讓這些經營者不負責任的“一關了之”?預存款項的消費者遇到商家跑路真的只能“自認倒黴”嗎?誰該來監管收錢後就跑路的商家?

會員投訴: 卡只用了一次,健身館開業倆月就關門

11月6日,甘井子區棒棰島農貿市場內,事發游泳健身館的卷閘門拉下,一度很熱鬧的這家健身館顯得冷冷清清。

大門旁貼著一張“律師函”。記者看到,這份律師函中稱:游泳健身館的經營者已經拖欠房東方33萬元租金。“雖經多次催要,但始終予以拖延。貴方應於11月5日前,補足房租或完全騰退承租房屋。”

“現在看來,這家游泳健身館就是因為欠房租才跑路的。”在這裡辦卡的消費者李軍(化名)對記者說。他說,游泳健身館9月1日才開業,到11月4日突然關門。“關門時間正好是房東討要房租的最後時限。”李軍說。

但至少在開業之初,辦卡的消費者們還想象不到兩個月後會出現如此情景。“剛開業時,健身館人氣挺旺的。不少人都在這裡辦卡。直到十一假期後辦卡活動還在繼續。”一位辦卡消費者說,主要是該健身館提供了1700元到6000元不等的各種預存卡。同時辦卡有優惠,頗聚人氣。“只要辦卡,全家人兩年內都可以來這裡健身,我覺得還是挺划算的。”該消費者表示。

不過游泳健身館開業後不久,就有人發現該健身館引為賣點的“海水游泳”設備簡陋,最令人無法接受的是沒有供暖設備。“但萬萬沒想到,開業兩個月健身館就關門了!我的卡只用了一次。”有消費者無奈表示。

記者瞭解到,目前已經有200多名辦卡消費者向市場部門反映此事,還有消費者報警求助。

記者調查: 商家“跑路”頻發,有市民一年五次“踩雷”

臨近年底,商家突然關門“跑路”的事情並非個例。

在大連港十五庫內一家蜜糖吐司店辦卡的市民李女士說,這吐司店也於日前突然關門。“聯繫電話已經打不通了,我的卡里還存了700多元錢。”在沙河口區李家街附近,一家突然以“停業裝修”為名關門的超市也“閃”了不少顧客。記者在這家超市門前看到,雖然貼著“店面升級,停業整頓”的通知牌,但店內已經空空蕩蕩,所有器具都被搬空。“關門一段時間了,根本看不出裝修升級的模樣。而且停業裝修為啥老闆連電話都不留?”在這裡辦卡的郝先生說。郝先生稱,當初在該超市充值辦卡,主要是因為“優惠政策”——充值500元,就送2斤雞蛋。“十一假期後剛剛充完值,店就關門了。”

說起“商家跑路”這件事,市民李建剛總覺得“哭笑不得”。“從年初到年尾,我已經五次‘踩雷’。”李建剛說,今年3月,自己常年辦卡消費的一家美髮店突然關門跑路,“卡里存的近一千元錢打了水漂”。此後他存款的飯店、一家超市、一家洗車店、給女兒報名的早教班都關門跑路。“損失最大的1萬多元,最小的300多元錢。”

記者從大連市場監督管理局瞭解到,近年來,生活、社會服務類投訴集中體現在預付式消費較多的服務行業,其中以健身、美容美髮等行業居多。這類商家為了“鎖定”客戶,往往聲稱“辦卡”可以享受充值返現等折扣。因此,不少消費者喜歡“辦卡”預存款。這樣的卡被稱為單用途預付卡,一旦商戶攜款跑路,卡里的餘額很難追回。

“商家關門跑路與商家經營不善有直接關係。”市場監督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員表示。此外,年底往往是房租、貨款等運營開支的結算期,也使這一階段成為“跑路”高發期。

深度延伸

“一關了之”或擔刑責

商鋪一旦關門,消費者手裡的預付卡就成了一張廢紙,追款困難。記者瞭解到,由於這類消費者個體零散,很難聚集起有效的維權力量。一些消費者認為預付卡內餘額不多,往往嫌麻煩不去主動維權。那麼,到底應該如何規範預付卡消費?

遼寧青松律師事務所的王金海律師告訴記者,商務部發布的《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曾規定,規模髮卡企業、集團髮卡企業和品牌髮卡企業應實行資金存管制度,存管資金比例分別不低於上一季度預收資金餘額的20%、30%以及40%。但對於中小型商家而言,並沒有規定其髮卡資金存管和業務情況上報制度。也就是說,這類數量眾多、規模較小的其他髮卡企業,對其預收資金和業務經營情況是沒有監管措施的。

王金海說,大部分“跑路”案件均屬於因消費辦卡引起的經濟糾紛、民事糾紛。消費者只能通過市場部門或是法院進行追款。但商家攜預付卡餘額跑路的情況也不能一概而論。若商家目的明確,本不想履行合同,僅騙取大量錢財後“跑路”。消費者則應立即報警,請求刑事介入,防止資金外逃,保障自己權益。

記者瞭解到,北京和上海都在針對預付式消費進行專項立法。要求預付卡商家必須在顯著位置明示租期,停業前必須以電話、短信、電子郵件等方式通知消費者。如果商家跑路,應當將其列入嚴重失信主體名單,並公示商家主要負責人的信息。一旦列入失信主體,商家法人代表及主要負責人將無法再進入市場從事同一行業。萬恆

文 首席記者萬恆 圖 本報記者張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