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經濟網鶴崗12日訊(記者陸鐵男)今天上午,綏濱縣在鶴崗市公安局二樓舉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新聞發佈會。
綏濱縣委副書記、縣長孫連昌在會上作主旨發言。
近年來,在鶴崗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綏濱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人民,戰勝了百年一遇的兩江特大洪水,抵禦了暴雪、颱風等自然災害侵襲,克服了春季低溫、秋季內澇等極端惡劣天氣,頂住了經濟下行等巨大壓力,鑄就了經濟快速發展、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和諧穩定的不凡發展業績。先後榮獲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水稻)標準化生產基地、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縣、國家級一二三產融合試點示範縣、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百萬畝水稻基地生產縣、中國好糧油示範縣、中國生態稻米之鄉。
據瞭解,2018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是2012年的1.3倍,公共財政收入是2012年的1.5倍,固定資產投資額是2012年的1.4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2012年的1.8倍,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是2012年的1.8倍、1.4倍。可以說,近年來是綏濱脫貧攻堅成效最好、產業結構調整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受益最多的時期,各項事業朝著高質量轉型發展矢志向前,人民生活正闊步邁向全面小康。綏濱,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
——脫貧攻堅成效顯著。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責任、第一任務和最大的政治工程,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截至2018年底,貧困人口脫貧4696戶9894人,未脫貧372戶768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82%,順利摘掉了貧困縣帽子。幫扶體系全面構建。省紀委王常松書記包扶我縣,多次不辭辛勞赴綏濱把脈問診、出謀劃策。中糧集團、辰能集團定點幫扶我縣,傾注真情為綏濱謀劃產業、解決難題。省市縣選派188家單位、307名駐村幹部和2359名幫扶責任人,實現了駐村工作隊、幫扶單位和幫扶人全覆蓋,形成了立體式幫扶體系。脫貧政策保障有力。構建了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一免五減”、“先診療後付費”五條保障線,實施了“遠程會診”“健康簽約行動”等健康扶貧模式;落實了14項教育扶貧政策,開展了“一對一”結對幫扶、愛心捐款等活動;兌現了特困供養、就業扶貧、殘疾人補貼等救助政策,貧困群眾實現了病有所醫、學有所教、殘有所助、兜底有保障。脫貧短板全面補齊。累計投入資金5.16億元,完成了109個行政村安全飲水和2333戶貧困戶危房改造任務,建設農村公路253.4公里、修建場縣連接路19.1公里,全縣53個貧困村全部通寬帶、有線或無線數字電視,實現了有衛生室、有文化活動場所、有村醫配備。“兩不愁三保障”“三通三有”全部達標。脫貧產業精準鏈接。實施了綠色種植、大鵝養殖、菜園經濟等扶貧產業,推行了“小菜園+電商”“我在綏濱有畝田”等扶貧模式,形成了“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產業格局。特別是組建了中糧貿易(綏濱)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創新了“讓貧困戶當股東”的利益聯結機制,全縣貧困戶均有2個以上扶貧產業鏈接,貧困群眾增收渠道越來越寬。幾年來,堅持把所有力量、所有工作向脫貧攻堅集聚,營造了一切為了脫貧、一切保障脫貧的濃厚氛圍,綏濱實現了高質量的脫貧目標。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始終堅持高質量、可持續、增動力,三次產業全面提升。現代農業亮點紛呈。智能化培育、“三減”示範園、田間追溯網等從無到有,認定國家綠色水稻基地面積105萬畝,糧食產量穩定在15億斤,連續五年喜獲農業大豐收。畜牧水產齊頭並進,肉鵝規模從40萬隻發展到180萬隻,網箱養魚產量由40萬斤突破到100萬斤。德龍、福興、傲來等灌區工程全力實施,地表水灌溉面積擴大了4倍多。鮮食玉米、農副產品、肉禽屠宰和熟製品加工廠建成投產,農業發展向標準化、產業化方向快速過渡,綏濱正朝著“北方魚米之鄉”目標全速邁進。工業經濟快速提檔。工業園區核心區域實現“七通一平”,成功晉升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入駐企業從5家壯大到23家,累計實現產值37.9億元,形成了農副產品加工、酒業、新能源、物流、高新技術等五大產業體系。2012年以來,先後實施重點產業項目67項,投資規模達36億元,中金寶宜屋頂分佈式光伏、興達米業改擴建、大唐風力發電等列入全省重點工程項目,特別是新能源產業逐漸形成規模,裝機總容量超過100兆瓦,為打造“平原電力之都”奠定了堅實基礎。第三產業活力彰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全面實施,累計發放創業貸款9000餘萬元,新增個體工商戶2600戶、小微企業573戶。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全力實施,電商線上交易總額突破億元大關。月牙湖景區晉升為國家溼地公園,盛中農業建成了大商所龍江東部地區設立的玉米和大豆期貨交割延伸庫,第三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增加值實現13.7億元,比2012年翻了一番。幾年來,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發展動能加速集聚,整體經濟呈現出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綜合拉動的良好態勢。
——城鄉面貌日新月異。始終堅持完善功能、提升品位、打造環境,城鄉一體化進程進一步加快。規劃定位更加清晰。完善了城市總體規劃、縣域鄉村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產業園區規劃、“智慧城市”建設規劃等規劃編制體系,中心城區面積由6.5平方公里擴展到7.5平方公里,城鎮化率由32.8%提升到37.4%。城市基礎更加完善。累計投資近13億元,建成了汙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新自來水廠、新熱電廠、新客運站等一批城市基礎設施,結束了沒有大型停車場、綜合活動廣場、水衝式公廁的歷史。累計投資近23億元,濱北路、綏名路、外環路等工程相繼通車,25條城區道路全面改造升級,進一步壯大了城市“骨架”。現在的綏濱,道路寬敞、設施齊全、功能完善,城市環境井然有序。安居工程更加暖心。累計投資7.3億元,實施了田豐街、通達路等棚戶區改造項目18個、34.7萬平方米,配套建設供熱站19個,2.5萬城區居民住上了暖屋子。連續7年集中連片的開發改造,資金投入之大、輻射範圍之廣、惠及群眾之多前所未有。美麗鄉村更加宜居。大力推進了“垃圾革命”“汙水革命”“廁所革命”,建成了2個鄉鎮汙水處理廠、16個村級垃圾分揀站和1個村級“閃蒸礦化”垃圾處理廠,改造農村室內廁所1600餘戶。深入實施了農村綠化、亮化、美化、淨化“四化工程”,曾經雜亂無章的農村景象一去不復返,“村屯綠化、邊溝硬化、路燈亮化、柵欄整齊化”樣板示範村達到29個,綏濱縣被評為“全省美麗鄉村建設先進縣”。幾年來,城市功能逐漸完善,城市品質不斷提升,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綏濱在建設“遼金生態古城”上邁出了堅實而有力的一步。
——民生福祉全面增進。始終堅持普惠百姓、強化保障、均衡發展,累計投入民生資金超百億元,解決了一大批群眾關心關注的民生問題。社保能力不斷增強。城鄉基本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到3.8%以內。累計發放城鄉低保、農村五保、大病救助等救濟救助資金3.1億元,標準均是2012年的1.5倍以上。職工月基本工資由人均980元提高到3600元,津貼補貼由人均1.5萬元增長到2.6萬元。先後建成了養老護理樓、殘疾人託養服務中心、社會救助服務大廳以及3個1000平方米標準化社區,社會保障、社會救助水平大幅提升。教育事業全面發展。實施了一中、普高、一校、幼兒園等近20所學校的新改擴建項目,配備儀器設備近萬套,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通過省級驗收。高考一本、二本上線率分別提升了13.3和22個百分點,大幅高於全省平均上線率。完成了“六校合一”資源整合,職業教育省部共建試點縣驗收榮獲全省第4名佳績,教育教學水平得到了廣大群眾的高度認可。醫療水平穩步提升。新中醫院、中醫康復中心樓、婦幼保健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投入使用,中醫院晉升為二級甲等。改擴建鄉鎮衛生院8個,村衛生室全部達到省級標準。引進了64排螺旋CT、生化分析儀等高精尖設備,打造了透析、中醫康復等特色專科。啟動了2家公立醫院改革,全面實行了藥品零差價銷售,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縣級績效考核名列全省第一。現在,百姓“不出家門”就能享受到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文體事業逐漸繁榮。完成了博物館、檔案館和文化大院建設工程,村級應急廣播工程實現109個行政村覆蓋。建設了體育健身工程9個、社區多功能健身場6個、小型健身場5個,打造了城區15分鐘“健身圈”。組織了全民健身大會、太極嘉年華等大型活動,2次代表黑龍江省參加國內大型文藝表演,中小學“武術”新三字經展演登上央視舞臺,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不斷豐富。幾年來,社會事業發展越來越好,民生保障標準越來越高,人民群眾受益越來越多,廣大百姓的“幸福指數”“滿意指數”顯著提升。
特別是主題教育期間,進一步強化了理論武裝,23名處級同志深入到分管戰線講黨課、指路徑、教方法、解難題,“我是領學人”活動趟出“指尖上學習”新路子,“貧困戶當股東”“口袋書”等經驗做法在學習強國平臺發表,忠仁鎮“成果轉化解難題”等經驗做法在新華社、中新網等中央媒體刊發,省級以上媒體刊發稿件24篇;進一步密切了幹群關係,370餘項群眾反映的“問題清單”轉化為“滿意清單”,解決了一批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進一步強化了發展意識,各項重點工程全速推進,累計對接洽談招商引資項目33個,大唐風電三期、江陰遠景風電等項目落地開工,用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踐行了初心、詮釋了使命。
閱讀更多 黑龍江經濟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