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捷:四十年,只做存儲一件事

  據牛津經濟研究院發佈的研究報告顯示,數字經濟的成長速度將是傳統經濟速度的2.5倍。IDC預測,全球數據圈規模將從2018年的33ZB增至2025年的175ZB。到2025年全球數據圈將有近30%的數據是實時數據……

  “文字成了數據、方位成了數據、溝通成了數據,直到萬物實現數據化。”在萬物互聯的數據星球,數據量不斷爆發,AI、物聯網、5G等終端將會產出更多數據,同時對成本、速度以及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站在行業發展的角度看,數據作為產業未來的“新石油”,其重要性日趨顯著,在此過程中,數據的存儲對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發展、數據推動產業變革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正是為了打造數據共同經濟體,激發數據活力的各種難題,希捷2019第四屆數據+峰會,從產品、技術、運營全面創新的方式,向世人展示其應對這場浩大的數據演變背後的思考。

希捷:四十年,只做存儲一件事

  2019希捷數據+峰會現場

  共築數據經濟共同體

  在本次峰會上,希捷科技首席執行官、董事Dave Mosley博士發表了主題為“驅動數據未來”的演講,就數據圈的演變以及希捷的技術創新進行了分享。此外,希捷還特別邀請了鴻海講席教授、清華大學創新創業與戰略系教授、博導、清華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傑就 2020年中國經濟趨勢進行了演講。同時,Digitimes《電子時報》社長黃欽勇也應邀就5G背景下供應鏈的變革與挑戰進行了解析。

希捷:四十年,只做存儲一件事

  希捷科技首席執行官、董事Dave Mosley博士

希捷:四十年,只做存儲一件事

  希捷全球副總裁暨中國區總裁孫丹

  希捷全球副總裁暨中國區總裁孫丹在峰會上發言表示:“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新智能時代驅動我們持續創新,不斷努力。在這樣的時代,唯有和力共生、互利共進,企業才能謀求永續發展。希捷致力於技術創新和實力沉澱,不斷提升人類的數據存儲體驗。

未來,希捷會繼續攜手合作夥伴,引爆數據能量,開啟數據經濟共同體的美好明天。”

  蓄勢待發 引爆數據能量

  立足現在,希捷面對經濟環境的複雜變化以及國際形勢的不確定性,希捷2019財年在建雲、建智、賦能、賦新策略的指引下,交出漂亮的成績單。面向雲計算、數據中心與企業級客戶,希捷攜手合作夥伴正式發佈了16TB希捷銀河Exos X16大容量硬盤,幫助客戶降低總體擁有成本,持續輸出技術實力。希捷IT4.0團隊攜手新興行業客戶,在自動駕駛汽車、5G、人工智能、CDN、工業物聯網等方面聯合創新,以領先存儲方案賦能行業客戶。

希捷:四十年,只做存儲一件事

  面向未來,希捷宣佈HAMR智庫(HAMR Think Tank)正式成立。HAMR(熱輔助磁記錄)技術是希捷研發的新一代存儲技術,旨在創造新的面密度記錄,打破存儲容量的極限,以滿足全球雲及移動應用的數據存儲需求。通過HAMR智庫的成立,希捷與合作伙伴攜手建立研發、測試以及產品定製化的生態聯盟,圍繞HAMR技術產品的創新與研發共同努力。截至目前,近40家業界領先的企業包括騰訊、阿里巴巴、百度、浪潮、聯想、新華三、中興等已經加入HAMR智庫,融合集體優勢,凝聚業界力量,為HAMR技術的推廣與產品應用共同助力。

  展望數據存儲未來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數據存儲與安全已經成為社會正常運行的基礎之一,新技術新應用無時無刻不在對數據提出新的存儲要求。在未來,存儲必然將面臨著無窮無盡的挑戰,但希捷卻呈現出從容的心態。

  “對於未來存儲市場的發展,我積極看好且異常興奮,”希捷科技全球銷售和銷售運營高級副總裁鄭萬成解釋了兩點原因:

  一是存儲市場未來增長勢頭喜人。與上一輪數據暴增的狀況不一樣的是,這一輪更顯得多元化,尤其是在邊緣設備的存儲需求非常迅速,而且邊緣設備的增速在未來同樣令人振奮,這無疑將帶動整體存儲市場的發展;

  二是希捷目前的產品線處於現有歷史上的最強階段。一方面希捷已經實現在機械硬盤領域的技術領先優勢,並將產品覆蓋於各個細分市場。另一方面在系統以及消費電子產品,都已經投入強勁的解決方案於市場。

  在希捷過去發展的四十年,聚焦於存儲市場,從未偏離一步。數據,是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原點,創新,是希捷服務於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原點,兩點相融,和力共生、互利共進,這是希捷所看到的,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時代的未來。

  以下是為峰會期間媒體群訪內容,a&s截取部分內容作了不改變原意的整理與編輯:

  受訪人:希捷全球運營、產品和技術 執行副總裁Jeffrey D Nygaard(以下簡稱Jeffrey Nygaard )、希捷科技全球銷售和銷售運營高級副總裁鄭萬成(以下簡稱鄭萬成)。

希捷:四十年,只做存儲一件事

  希捷全球運營、產品和技術 執行副總裁Jeffrey D Nygaard

希捷:四十年,只做存儲一件事

  希捷科技全球銷售和銷售運營高級副總裁鄭萬成

  Q:相對於生產消費級產品的工廠來說,生產企業級硬盤的工廠的要求具體高在哪些地方?

  Jeffrey Nygaard:企業級硬盤具有很多獨特性。首先是存儲的數據量是非常龐大的;其次數據的輸入和輸出對硬盤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消費級硬盤,比如說在筆記本里面的硬盤,第一它工作時間不是特別長,第二數據存儲不會很滿。而企業級硬盤是24×7全天候運行,工作負載非常重。另外一般企業級硬盤應用環境等溫度比消費級硬盤高很多,大概是50度的樣子。所以企業級硬盤從設計要求上是非常非常嚴格的,就是為了保證產品在這麼嚴格的工作負載下沒有問題。

  Q:剛才說到智能製造,您認為傳統制造向智能製造中遇到的挑戰有那些?第二個問題:剛才參觀給我的感受是希捷創新的文化是滲透在整個企業中,我想了解一下希捷是怎樣做到可持續創新的,它的動因在哪裡?

  Jeffrey Nygaard:第一個挑戰是在人的能力上。因為整個的轉型過程中,我們需要學習很多新的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的知識。為了幫助員工學習新的技能,我們內部推出了一系列的培訓計劃,有一個計劃叫“數據科學家”。在這一項目中,我們幫助員工學習新的數據處理還有機器學習等方面的新知識。

  第二個挑戰是在生產工具和設備上。希捷很久以來一直在收集很多很多的數據,我已經在希捷工作25年了。從我開始工作時就已經開始收集很多的數據,但是不僅僅是希捷,而是整個的工業,我們缺乏實時處理這些數據的能力,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開發了剛才所提到的雅典娜項目。在雅典娜項目中,我們和英偉達以及HPE的工程師一起合作,將人工智能的能力應用到實時的生產線上。

  第三個挑戰是高層對文化改變的支持,因為沒有高層對文化改變的支持,很難成功。從我的角度上來說,我們對整個智能製造文化的改進是非常支持的,但是現在最重要的是把整個公司向這一方向上來推進。

  能保持創新,最重要的是吸引大家集思廣益,我們非常高興看到所有人的建議,雖然並不是所有的建議都會被執行,但是在建議被大家參與或者是建議被採用以後會有一個小小的獎勵,這種獎勵也引導著整個公司繼續在發展和創新。

   Q:現在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的時代,用戶對硬盤的要求除了硬件要求以外,對軟件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想問一下希捷在這方面的部署?

  Jeffrey Nygaard:在希捷內部,我們至少有500人以上的工程師團隊在做軟件和固件的工作。因為在硬盤裡面,我們不僅僅是提供一個存儲空間,我們還要提供一個管理這些存儲空間的機制。

  另外一個是如何和用戶需求進行對接,希捷有專門的實驗室來研究硬盤接口和用戶系統。比如浪潮等用戶的系統,我們一定要保證我們硬盤的接口對客戶系統的接口是有效的。我們一般會提前來購買用戶的系統,研究開發,確保我們的硬盤在這個系統裡面正常工作。

  第三點是在研發每一個新產品時,我們首先關注的就是我們的固件和軟件,因為在很多系統上面,硬盤的失效主要是軟件和固件以及用戶系統這種交互匹配性造成的。

  Q:2019年受大環境的影響,不確定性的因素太多,全面的經濟都放緩。希捷在全球或者中國市場未來怎樣確保它的增長?

  Jeffrey Nygaard:雖然2019年經濟上存在增速下降的問題,但是如果你看我們的存儲行業,實際上在2019年和2020年增長還是非常迅速的。比如說無錫工廠的生產排得非常滿,我們其他的工廠生產也是排得非常滿的。經濟有一部分在降速,但是在存儲行業增速還是蠻快的。在存儲行業,拿希捷來說,上一個財季我們剛剛完成的出貨容量接近創紀錄的水平。現在的這一季度還沒結束,從存儲量的角度來說,也很樂觀

  Q:希捷怎樣洞察和把握這種新興市場,例如自動駕駛和5G的市場需求?

  鄭萬成:我們有專門的戰略規劃和市場營銷團隊來做這方面的研究。研究的思路很簡單,就是哪裡產生數據最多,哪裡數據需求最大,哪裡需要存儲的需求最強,這個過程中會產生什麼樣的痛點,進而我們開發產品解決它。以自動駕駛為例,不同的報告有不同的估算,有些人說一輛車一天產生4TB數據,有人說一臺車一天產生50TB數據,這是海量數據的生成。接下來數據還得動起來,動起來就要有地方存,這是值得進入的市場,我們會開發相應的產品。回到所有的行業,我們可以找到聚焦的領域。另外一個思路是來源於跟客戶的討論,在跟客戶的接洽過程中,他們會說我有哪些新的方向和機遇需要把握,你是否能夠配合開發相應的產品支持,這也是為提供開發新產品的思路。

  Q:今天上午的大會上說希捷會加速SSD產品在中國市場的佈局,能否請鄭總介紹一下目前的一些舉措,包括消費市場、企業級市場?

  鄭萬成:SSD戰略有三方面,一個是消費端,我們有外置SSD解決方案,例如今天大會上宣佈今年雙十一發布的特別為中國市場定製的龍盤;另外是企業端,我們面向關鍵的OEM,提供SAS接口的SSD;第三個是在客戶端的SSD,我們主要是通過品牌的建設,通過我們渠道的建設來去主打通用型的SSD,將我們的產品推向更多的市場。

   Q:希捷在峰會上也說了SSD在消費級和企業級不斷佈局,我想問的是SSD,它會取代HDD嗎?它未來是怎樣的發展趨勢?

  鄭萬成:我的回答是SSD永遠不會完全取代HDD,可能在部分細分市場會有部分替代,例如PC和筆記本電腦市場滲透率比較高,因為這個領域非常適合SSD。但是其他的企業級和雲端不會,首先是成本問題,SSD的成本非常高,而隨著HAMR技術的推進和應用,HDD每TB成本會進一步降低,在成本方面將更有優勢。然後是產量,NAND產能大幅提高需要的資本投入非常高,不符合經濟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