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鶴崗又開始大範圍吸引外來人

最近兩天瀏覽新聞,發現鶴崗的新聞再次出現報端,記得之前跟大家說過,但凡短時間內新聞大面積報道一件事,我一定會認為在背後有推動的動力和意圖藏於其後。而至少到現在,在寫這篇文章和寫完這篇文章,我都覺得我有可能理解不了這背後的意圖,但還是讓我們來回顧下新聞吧。


說的是一個舟山的海員,自幼家庭變故很多,缺少家的溫暖,成年後更是經歷了多次工作變動,現在的工作是更缺少家庭溫暖,漂泊無依的海員。所以,對於家,更加期待。而以他現在的儲蓄和收入,在南方很難擁有一個家。所以,他將目光瞥準了曾經因為5萬一套房而上熱點的東北鶴崗這座小城。這是整個故事線。而我在看新聞的時候,特別好奇的一點,就是為何又有大篇幅去介紹他是怎樣從舟山到達鶴崗的。讓我們來看看。

“李海在火車上坐了兩天兩夜。從浙江舟山坐大巴到寧波火車東站,花198元買上一張到天津的硬座票。“咔達咔達”,綠皮火車一路向北跑著,窗外的景色顏色在他的眼中慢慢退卻。

經過20多個城市後,時間已經過了23個小時。車站上喊起了“狗不理包子”的叫賣聲,李海下車買了幾個包子後,又匆匆登上了去往佳木斯的綠皮火車。

這段行程,又是24個小時。再坐上一個多小時的大巴,一個陌生卻又跟他的餘生捆綁在一起的城市——鶴崗到了。

四五個月後,當李海自述的《流浪到鶴崗,我五萬塊買了套房》的文章在全國爆紅時,另一個網名叫“流浪的老哥”的人,跟著他的腳步,從拉薩坐了28小時的火車到西安,再從西安花300元錢飛到哈爾濱,最後轉火車到鶴崗,整整兩天兩夜的行程,又用一天的時間在同一個小區花3萬元買下了一套47.34平方米的房子。


比較讓我拿捏玩味的一點是在於地點的選擇,交通方式的選擇。舟山很南的一個島了,西藏拉薩也是很靠邊境的地方了,而鶴崗,在東北很北了,但凡有點地理知識的人都會知道,這樣的地點間隔,應該算是跨越全境了,而對於有些想付出行動但苦於距離較遠的人來說,這樣的長途跋涉,花費的交通費用可能500都達不到。另外,新聞中還有一點,就是這個舟山海員估計都不會再回舟山,因為他的工作在北方海港也能找到。拉薩的那位,仍然可以回拉薩工作,但卻在東北擁有了自己的一個家。那麼對於距離沒有這麼遠,交通費用預算更充足,目前的工作和生活沒有那麼盡如人意的你呢?


讓我們再看下面著重描述的點:

鶴崗其實並不是李海首選安家的地方,他最近幾年的工作是跑船,海上半年,休息半年,去了很多地方,比如甘肅玉門、雲南邊境等等,他的主要目的,是去找低價的房子。

“不管好壞,還是得買套房。人人都想有個安穩地方可以住,嚮往有個屬於自己的家。”

“總算有個像樣的家了。”他發現,鶴崗的生活環境不比舟山差,有山有水,空氣好,治安也好,冬天還有暖氣,很舒服。唯一不好的是,這裡的自來水蠻混濁,除了洗澡,喝的只能用超市的純淨水。

不管是誰,貧窮還是富貴,流浪還是打拼,每個人的心裡,都想要有一個家,都想要一個房本本上寫著自己的名字。

很快,有人跟著李海的腳步,跑到鶴崗買了房子。

前天,李海建的“四海為家”微信群裡的網友“流浪的老哥”,在群裡發了鶴崗房權證,說自己花3萬元買了一套47.34平方米的房子,“房子剛剛過戶”。

房本本上寫上自己的名字,是他一直以來的心願。“對我來說,中國之大,在哪裡安家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屬於自己的房子。”

網友曹豐澤說,談不上隱居,只能算是活明白了吧,想清楚了自己活著是圖個啥。5萬元錢不多,大家都有5萬元。鶴崗是個地級市,市區幾十萬人口,環境設施齊全,基本生活和娛樂活動都有保障。這種小城其實很多。不僅東北有,內地許多城鎮都有的,環境也不見得比鶴崗差。

網友昌平吳亦凡回答說,假設有一天,你還不起每月上萬的房貸,或受夠了一線城市工具人的身份,此時你不要絕望。你要記得有這樣一個邊境小城,她之於你就像穆念慈之於楊康,她永遠為你敞開大門,她就是鶴崗。終有一天,你會厭倦與同齡人無休止的攀比,那時心力交瘁的你,必然踏上也必須踏上駛往鶴崗的列車。

網友妄明回答說,鶴崗是個好地方,不過大家也別急著趕往鶴崗。不用擔心鶴崗的房子被買走,或是再次被炒起來。鶴崗只是一個開始,前兩年,大家都要往大城市湧,你看現在,僅僅幾年過去,多少人開始退往二線、三線城市。一切的城市都會迴歸鶴崗,房子是住的不是炒的。


寫到現在,思考到現在,居然有點懂這篇新聞的意圖所在了。也足見未來房市的分化意圖。鼓勵人員下沉到三四線,特別是已經出現邊緣崩塌的地方,其實,我覺得應該繼續聚焦一二線,二八定律同樣存在於房市,但區域的邊緣塌陷,會將恐慌蔓延,這樣的選擇也是無法的事。也足見現階段房市的尷尬所在。

我不知你有看懂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