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曾經的糧食深加工大戶蓮花味精破產重整面臨易主

海天醬油,蓮花味精,一個是以大豆為原料做醬油,一個是以玉米為原料做味精。

然而,一個做到了當下調味品細分品類裡的第一,一個卻已經從曾經的調味品細分品類第一的寶座上跌落了很久。

自今年9月份以來,海天味業的市值一路走高,先後超越萬科集團、保利地產等企業的市值,就在本次雙十一之前,佛山市海天調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天味業”)的市值達到了3086億元,衝進了A股市值排行榜前二十,碾壓整個房地產板塊。

與此同時,11月5日晚上,*ST蓮花發佈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睿康投資的股權將被法院強制執行,其持有公司的全部股票即將被拍賣,公司面臨易主。而就在不久前,公司因未能按時清償鉅額債務,正式進入了破產重整的程序。

觀察:曾經的糧食深加工大戶蓮花味精破產重整面臨易主

正如列夫·托爾斯泰的那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對於企業而言,對比兩家企業我們能發現很多共同點,但最終的結果卻讓人難以想象。

20世紀九十年代,味精從日本傳入我國,一經面世就廣受歡迎,國內出現了無數鄉鎮味精小企業,由於生產技術門檻低,不僅味精廠生產味精,連乳品廠這類八杆子打不著的工廠,也生產味精。

而蓮花味精,在當時無疑是其中的翹楚,輝煌時期銷量曾達亞洲第一——在小的時候,小編一直以為味精就是蓮花味精,直到現在,看到熟悉的簡易包裝還是覺得比較親切。

觀察:曾經的糧食深加工大戶蓮花味精破產重整面臨易主

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先是雞精開始風行,衝擊傳統的味精市場,然後在飲食健康領域,開始流傳味精影響健康。

其實,科學的說法是,與食鹽一樣,味精中的主要成分穀氨酸鈉中含有鈉元素,過量攝入鈉,會導致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結果,造成了現在人們依舊在食用日常用量更多的、同樣含鈉元素的鹽,卻開始減少本來就食用很少的味精,美其名曰:健康飲食。

說到這裡,需要給大家普及一下味精的製作。與醬油用大豆製作一樣,味精也是糧食加工而成的,大米、玉米、小麥都可製作味精。

觀察:曾經的糧食深加工大戶蓮花味精破產重整面臨易主

資料顯示,蓮花味精自2001年起將原料替換成小麥和玉米,在蓮花味精最火爆的時代,由於蓮花味精原料需求巨大,導致河南本地玉米供不應求,於是業務員陸續跑到東北、內蒙古採購,進而導致這些地區的玉米價格也開始走高。

據媒體報道也顯示,“味精廠連續多年欠債玉米供應商幾千萬的資金,同時銀行貸款又產生了大額的利息,貨款一時沒收回來,接連就引發了積怨多年的“三角債”。大批玉米供應商起訴,企業還債壓力劇增”。

而更多行業數據也顯示,作為最早的玉米深加工產業,目前味精行業在整個玉米深加工鏈條中的比重已經越來越低,單獨從事味精加工的企業數量也是不超過兩手之數。

觀察:曾經的糧食深加工大戶蓮花味精破產重整面臨易主

在返回頭來說蓮花,在味精產業低迷的這些年裡,蓮花味精像海天醬油一樣,也搞過多元化,從皮鞋、純淨水、物流、智慧農業、金融等等領域都有涉足,但由於缺乏相關行業基礎,最終卻無濟於事。

值得深思的是,據2004年的一篇報道《蓮花味精集團小麥替代玉米生產味精獲得成功》顯示,“按照把河南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小麥生產加工基地,帶動農民增收的要求,蓮花味精集團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確定用小麥替代玉米生產味精”,該項目投資3.9億元,另有媒體報道總計成本達到7億元。

2003年蓮花味精出現了上市以來的首虧,當年業績差的原因之一是公司流動資金不足,同時原材料小麥價格上漲,造成公司的原料供應不足。2004年4月28日,根據蓮花味精的公告,蓮花集團佔款達到了9.49億元,嚴重影響了上市公司的正常生產運營。

“玉米生產味精的設備停了,小麥生產味精的設備未能達產,造成味精生產急劇下滑。”這種說法被有關負責人證實。

觀察:曾經的糧食深加工大戶蓮花味精破產重整面臨易主

雖然從當前我國小農種植經濟來講,一斤小麥、玉米錯個一兩分錢,感覺不明顯,但放到大宗交易市場,特別是一年消耗幾百萬噸的原料的大型深加工企業,價格的變動會被無限放大,成為一個價格劇烈波動的行業。

此外,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糧食深加工產值和糧食安全方面的界限一直是一個難以迴避的問題。早在2017年就因為玉米價格的持續走高,引發政策對深加工產業的調控。

而對當前國產大豆市場而言,雖然目前仍維持在較為穩定的價格行情中,給了國內豆製品企業一個良性的發展空間,但這種顯性的穩定下,潛藏的是農戶種植收益的隱性下降,以及產業競爭力的下降。

當然,對於個體企業的經營而言,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自身存在的公司治理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