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小麥旺長用啥好辦法抑制?

文龍231044045王增虎


小麥一旦出現冬前旺長,不僅在越冬前就消耗過多的養分,而且讓小麥的抗旱能力也大大降低,這都對以後的生長髮育造成不小的傷害。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關於越冬前小麥旺長及控旺的一些具體措施。

越冬前小麥旺長的症狀

小麥的旺長主要表現在麥苗生長比較細嫩而且莖數明顯偏多,冬前葉面積係數過大;幼穗的分化提前,嚴重的旺長地塊出現入冬前拔節現象。

小麥出現旺長的危害

1、抗凍能力減弱

小麥冬前旺長,導致麥苗生長幼嫩,莖數增多,生長比較纖弱造成抗凍能力減弱;同時旺長消耗了小麥植株體內貯藏的養分,體內累積的糖分就會減少。在冬季如果遇到-10℃、持續5小時以上的極端低溫天氣,就會發生凍害。

今年的越冬更應注意,有不少氣象學者指出,受拉尼娜事件的影響,今年的冬天可能要比往年冷一些,所以旺長的麥苗一定要注意。

2、冬前旺長影響來年開春的返青

越冬前小麥的旺長會影響早春小麥苗返青慢,返青期推遲,根據種植經驗,一般會推遲7~10天左右,生長量也會明顯表現出不足。

返青推遲的具體表現在開春後噴根推遲,導致分櫱成穗率降低,畝穗數也相應的減少。

3、冬前旺長導致來年春季病害高發

冬前旺長的一個主要表現形式是總莖數偏多,導致小麥苗間密集,從而導致麥苗間通風透光都不是很好,麥苗的中下部溼度相應的比較高,導致春季紋枯病、白粉病等病害高發。

4、抗逆能力減弱

冬前旺長導致麥苗纖弱,基部節間伸展過長,彈性較差,抗逆能力明顯下降,後期遇到風雨天氣,極易出現倒伏現象。另外冬前旺長的小麥根系入土比較淺,活力較差,在灌漿後期吸水功能衰減的速度也比較快,極易出現早衰現象。

如何抑制小麥旺長

1、鎮壓控旺

鎮壓對於控旺來說是比較簡單有效的辦法。鎮壓根據麥苗的生長情況,冬前可進行多次正壓。通過鎮壓抑制主莖和大分櫱的生長,縮小分櫱差距和過多分櫱情況的發生,從而促使根系向下生長,達到控旺的效果。

2、中耕控旺

中耕控旺不僅控制時間長,而且十分有效。在麥苗主莖長出5片真葉時,在行間深鋤5~7公分,通過深中耕,切斷小麥的部分根系,減少麥苗對水分、養分的吸收,以此達到抑制地上部分的生長,減少無效分櫱,促進根系發育,讓麥苗由旺轉壯。

3、化學控旺

在勞力缺少的情況下,可通過使用生長調節劑進行化學控旺。噴施多效唑或矮壯素+磷鉀源庫,噴施時間一般在十一月中下旬。用化學控旺的方法抑制小麥莖稈伸長、促進分櫱和增加植株的抗逆能力,確保麥苗順利越冬。

化學控旺結合鎮壓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控旺效果。

4、澆封凍水控旺

越冬前給小麥田澆封凍水,可以穩定地溫、促進根系的生長髮育,結合澆水施肥,還可以給脫肥的麥苗補充養分,幫助小麥苗安全越冬。

以上就是小麥冬前旺長的症狀、為害及控旺的具體措施,農民朋友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控旺的方法。


新農鳴


應該說,小麥旺長是近幾年來的普遍現象,因為全球氣溫變暖,如果還是墨守成規,按照過去的種植習慣播種小麥,就會引起小麥旺長現象的發生,從而導致小麥受到凍害而無法安全越冬,造成來年小麥減產。那小麥旺長應該如何抑制呢?

像我們膠東半島農村,小麥是我們的主要農作物之一。過去農村老人根據自己的種植經驗,總結出小麥的種植時間,用農諺概括為“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這句諺語於是輩輩世世流傳至今。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地球環境的變化,暖冬現象更趨於明顯,若是還按照老一套種植小麥,那溫暖的氣候就能致使小麥在上凍之前出現麥苗旺長現象。所以,人們便紛紛將小麥種植時間推後20天左右,改為“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在寒露以後,霜降之前種植小麥,可以有效避免麥苗旺長。


不過,有的地方沒有水利條件,只有靠天吃飯,以至於有些農民明知種植小麥有點早,但墒情不等人,便趁著地色,將小麥下種。這樣就導致小麥出苗之後,受溫暖氣候的影響,出現冬前旺長現象。這就需要我們採取一定的措施進行鎮壓控旺。

我們膠東半島屬於少雨乾旱地區,所以那時候只要是秋後下了場雨,人們就會趕緊趁著這機會將小麥種上,防止以後乾旱無法下種。當然,有水澆條件人家那就根據時間種植了,大不了澆上一水。

記得那個時候,如果是小麥種植過早,等麥苗出來之後,就要在小麥拔節之前進行鎮壓。那時候鎮壓小麥用的是“碌碡”,用牛拉著碌碡在買天內順時針轉圈,以達到鎮旺的目的。用碌碡碾壓,不僅可以促進小麥的根系下扎,而且能夠抑制麥苗的分櫱和徒長,還可以壓實麥田內的土壤,起到保溼保墒的作用呢。現在基本上是用拖拉機拉著石碾進行鎮壓。

農民們還有一種控旺的做法是將羊群趕進麥地,讓羊羔啃食麥苗,以達到控旺的目的。但是前提是麥田的土壤已經上凍才行,如果是在麥田土壤未上凍前,就不能採用這種方法。因為沒有上凍的麥田中的土壤疏鬆,在羊群進入麥地之後,很容易在啃食的過程中將麥苗連根拔起,造成缺苗斷壟現象。只有麥田土壤上凍之後,羊群只能啃食地表的麥葉,而地下根系根本受不到傷害才行。這樣,第二年開春的時候,麥苗照樣正常生長,影響不到小麥返青拔節等。

對於小麥冬前旺長的控制方法,除了以上的鎮壓方式,你還有什麼妙招,不妨在評論區留言補充,讓大家一起交流學習。


建行漸遠


你好,我是衛農,很高興回答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



造成冬小麥旺長的原因:可能是由於播種的比較早,或者是畝播種量過大,以及施入的氮肥過多,加上氣溫偏高,雨水充足土壤墒情好等,容易引起小麥旺長。如果小麥入冬前發生旺長,甚至出現了起身拔節現象的話,容易被嚴冬寒霜殺死,影響麥苗安全越冬的,麥無二旺肯定會對來年小麥產量造成很大的影響。那麼應該怎麼辦呢?衛農以為可以採取以下主要方法進行防治:

一是可以採取適時鎮壓的方法來控旺。就是可以在麥田封凍前進行適當的鎮壓,這是老農總結出來的經驗,對麥田進行鎮壓有“控上促下”的蹲苗作用。就是通過鎮壓能壓實土壤防止透風跑墒,能有效抑制麥苗分櫱和徒長,能使麥苗壯而不旺。鎮壓應該在晴天的中下午進行,如果田間霜凍未融化,或者露水未乾時不要進行鎮壓,避免損傷了麥苗。



二是可以採取深中耕的方法控旺。就是對於那些水肥比較充足的麥田,當麥苗明顯出現旺長時,就應及時進行田間深中耕。深度以5~7公分左右為宜,通過深中耕可以散墒降低田間水分,也可以切斷一些次生根,來控制麥苗對水肥的吸收,減少無效分櫱,起到抑旺轉壯的作用,而且中耕還有鋤草、鬆土、保墒、提高地溫作用。

三是採取放羊和打藥的措施控旺。可以採取讓羊啃食麥苗的方法,就是把羊趕到麥田裡,讓羊一邊走一邊吃這樣過一遍,但是隻能稍微走著吃一遍就行了,不要停留過於啃食。另外,還可以採取噴施矮壯素等藥劑的方法,在適當的時候給旺長的小麥噴施一遍,也能起到控旺的目的。



四是適當澆水追肥補充養分,幫助小麥安全越冬。對於那些地力比較差,底肥施入不足的田塊,因為播種的過早而造成旺長的。會因麥苗前期旺長,消耗了過多的養分,導致體內營養儲存不足,抗寒能力下降無法安全越冬。應在寒潮來臨前進行澆水並適當追施迅速氮肥,提高這類麥苗的抗寒能力,以利於麥苗安全越冬。

以上是衛農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批評指正。


衛農老頭


種植小麥,並不是所有的地塊都需要進行控旺,只有那些旺長的地塊才能進行控旺,這樣才能達到控旺的目的。

小麥控旺也是有時間要求的,如果控旺時間掌握不好,就會導致小麥生長受挫,影響最終的產量。如果現在你的小麥旺長,那就是你的小麥分櫱多,葉片偏長、偏寬等,為了控制旺長,可以用一下兩種方法

1.使用控旺藥,目前市面上賣的控旺藥有很多,不過常用的有兩種,矮壯素和多效唑,但在使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首先使用時期,年前使用和年後小麥返青時使用,但年後一旦拔節,千萬不要使用;其次要注意用量,千萬不要多噴,按照說明書的劑量使用;最後,使用控旺藥後,在播種下茬作物時,一定要深耕土壤,避免殘留對後茬作物的影響。

2.就是鎮壓法,用拖拉機拉著石磙在麥田裡碾壓麥苗,這種方法宜在上凍前、晴天的下午進行,並能起到土壤塌實,防止透風跑墒,又能有效控制主頸和分櫱徒長,促進根系發達,起到控旺的作用。

關於小麥控旺的方法和時間,我就講這些,大家或者有其他不同的方法,我們一起學習交流。謝謝。




空中無雲也下雨


俗話說:“麥無兩旺。”麥苗冬前旺長能使生育期提前,養分積累減少,抗寒力下降,不利於安全越冬。那麼,小麥冬前旺長怎麼辦?如何防止小麥冬前旺長呢?一起來看看。

小麥冬前旺苗的類型和管理措施

播種過早。形成的弱苗幼苗葉片狹長、垂披,分櫱不足,主莖和一部分大櫱冬前幼穗分化即進入二稜期;這類旺苗往往先旺後弱,在冬季遇到-10℃、持續5小時左右的低溫時,就會發生凍害。管理措施:適時鎮壓。通過鎮壓可抑制主莖和大櫱生長,控制徒長。鎮壓時要注意選擇晴天,早晨有霜凍或露水未乾時不能鎮壓,以免傷苗。鎮壓後及時劃鋤,並結合澆水,畝施碳銨15公斤;必要時,用0.2%~0.3%矮壯素溶液葉面噴施,也可抑制旺長,抗禦凍害。

播量過大。形成的旺苗幼苗生長擁擠,個體發育差,分櫱很少。管理措施:先及時疏苗,建立適宜的群體結構,促進個體發育;再結合澆水,補充適量氮、磷速效肥,以彌補土壤養分的過度消耗。

肥水過量。形成的旺苗麥苗分櫱多,葉片寬大,田間鬱蔽嚴重。管理措施:深鋤斷根。當麥苗主莖長出5片葉時,在小麥行間深鋤5~7釐米,切斷部分次生根,控制養分吸收,減少分櫱,培育壯苗。

品種選用不當。形成的旺苗一些春性及弱冬性品種播種過早,也會導致冬前旺長。這類旺苗冬季最易受凍。管理措施:在及早劃鋤、鎮壓的基礎上,冬前壅土圍根,或蓋施“矇頭糞”,保護麥苗安全越冬。

如何防止小麥冬前旺長

1、壓麥:通過壓麥,可控制地上部分生長,促進地下部分發育,控制旺苗促壯苗,避免麥株過早拔節。但壓麥時要注意:麥地過溼過幹過硬不壓,麥苗過瘦不壓,麥苗受凍後不壓,並做到壓大苗不壓小苗,壓旺苗不壓弱苗,旺苗可連續多次壓麥。

2、泥土蓋麥:即利用肥土或肥沃的垃圾蓋麥,蓋麥既可抑制無效分櫱,控制麥苗徒長,利幹壯稈防倒,又能起到培土壅蔸、保溫防凍、保水保肥作用,還能增加麥苗的吸收能力,防止植株早衰,且麥腳利落,通風透光,穗形整齊,成熟一致,利於穗大粒多高產。泥土蓋麥一般在12月下旬至元月上旬進行,並做到旺苗先蓋重蓋,瘦弱苗遲蓋輕蓋,陰雨天及露水未乾前不宜蓋麥,否則會造成“溼蓋爛苗”。同時,泥土要細,蓋麥要勻,厚薄一致(1~2釐米厚即可),壅沒麥根,麥梗豎直,麥葉露出。

3深中耕:通過深中耕,切斷植株部分根系,削弱植株吸收能力,達到抑制地上部分生長的目的。但中耕必須達到一定深度,並要斷根,如果只中耕而不斷根,不但起不到控制旺長的作用,而且由於疏鬆了土壤,改善了根部環境條件,反而會促進麥苗旺長。中耕斷根的時期不能太晚,應在越冬前20天左右完成,以利根系及時恢復,順利越冬。


農村小短劇


防治方法:

一、適時鎮壓 鎮壓宜在上凍前進行,鎮壓有“控上促下”的作用。鎮壓既可塌實土壤,彌補裂縫,防止透風跑墒,吊根死苗,又能有效抑制主莖和分櫱徒長,促進根系下扎,使麥苗壯而不旺。常用的鎮壓方法是人工踏壓。鎮壓宜在晴天的下午進行,霜凍未化、露水未乾時不要進行鎮壓,以免損傷麥苗。鎮壓次數不要過多,一般1~2次便可。鎮壓過重,易損傷麥苗,引起減產。

二、深中耕斷根 肥水充足的麥田,當麥苗長到5~6片葉,葉片呈肥大垂披狀時,即是旺長。應及時運用行間深中耕斷根的辦法,來控制旺長。行間中耕由淺入深,深度5~7釐米為宜。通過深中耕可切斷一部分次生根,從而有效控制根系對水肥的吸收,減少無效分櫱,促進麥苗健壯生長,起到“先抑後促”的作用。而且,中耕還有消滅雜草,保墒防旱等效果。

三、科學施肥澆水 對不同類型的旺長麥田,進行科學施肥澆水。對於肥力較足的旺長麥田,只要土壤不幹旱,冬前不要追肥澆水,以利於控制麥苗旺長。但對於地力較差、基肥不足,因播種過早造成的旺長麥田,往往因麥苗旺長而消耗過多的養分,導致植株體內營養儲存不足,使抗寒力下降,這類旺長麥田應在“小雪”前後適量追肥、澆水一次,以利於麥苗安全越冬。





嘟嘟農村尋達人


現在小麥旺長用啥好方法控制?

出現小麥冬前旺長,原因一般是:播期過早、氣溫高、水肥充盈等原因早成。冬前旺長浪費地力、消耗作物自身的理化營養,旺長更嚴重的可超過二稜初期,出現竄梃現象,會導致來年小麥的減產。


防治小麥冬前旺長,一定要按播期、播量適時播種,掌握小麥在進入越冬前,主莖葉不得超過6片葉,4~5分櫱。

小麥已經發生旺長的,播期早、播量大、溫度高最易發生,控旺應對方法:一是鎮壓,人工或牲畜或小型機械拉鎮壓器械鎮壓;二是鋤劃斷部分根系;三是化學噴藥控制(可噴施100_15mg/kg濃度的多效唑)。有的農戶通過放牛羊啃食麥苗的辦法,不過,這樣在地表未凍住時,牛羊啃食時易把麥苗帶根拽掉,也就不好了。



鎮壓是最通常使用的方法,通過鎮壓,可有效控制麥苗旺長,同時壓實虛空的土壤,更利於根系的生長,增加抗凍能力。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秋冬季正是小麥旺長的時候,很多小麥在這個季節呈現長勢過旺的情況,一般來說這種情況是由於種植過早或施肥量大造成的。這個季節長勢過旺容易導致減產,預知如何補救,聽我下文分解!

其實很多網友都提供了大量的方法,例如打阻長素、拖拉機碾壓等方法……

其實還有一種方法,不過有一定的侷限性,但極為方便,那就是(讓羊群去吃),沒聽說的可能不知道真假,我就說說實際例子吧。

小時候跟著大人一起放羊,每到這個季節,村裡就會有人交代去他們麥田裡放一陣子,開始還不知道什麼原因,後來聽大人說才知道是因為小麥長的太旺了!

大家覺得這種方法可行嗎?歡迎討論。

切記,如果你家麥子長勢過旺想要羊群去吃,可千萬不要打農藥哦!!!




裕縣誌輝


小麥旺長的原因可能是播種太早和種子畝播種量過大及施肥過多,再加上氣溫偏高雨水又足,土地墒情好等等就很容易引起小麥旺長。
小麥旺長對產量影響很大的,在我們這裡出現小麥旺長的情況後,用牛拉著石磙在麥田裡面碾鎮壓麥苗,有的把自家的牛羊趕到麥田裡讓牛羊啃食麥苗。其實鎮壓對小麥旺長效果很好,也可到賣農藥的店買點控制旺長的藥物進行噴施。


黑臉大徐


控制小麥旺長,我建議不要用具有抑制作用的控旺劑,因為會對小麥後期有一定的影響。

控旺措施很多,通過協調平衡小麥的生理代謝,促進小麥壯而不旺。

長得快並不代表徒長。徒長是長得快但不健壯。

冬前割麥苗尖是一項很好的措施,可以通過割苗尖這項脅迫措施,促進根系發展,提高抗性,會使小麥更健壯而不徒長。

噴施外源營養素,提高小麥抗性,促進根系發展,避免徒長。比如噴施光合誘抗素、甲殼素、脫落酸等,都會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希望能對您有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