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當地政府出錢出力,當代“新愚公”劉吉傳終於有了通山路

郯城當地政府出錢出力,當代“新愚公”劉吉傳終於有了通山路

農村大眾報郯城訊 (通訊員劉科玲)來到郯城縣紅花鎮聯伍社區謝圩子村東馬陵山上,新落成的蜿蜒曲折的水泥通道直穿全國第四屆道德模範提名獎獲得者、當代“新愚公”劉吉傳自費築建的蓄水大壩旁邊,通山路的建成,實現了劉吉傳期盼多年的“何日出行不再難”的夢想。這也是郯城縣委、縣政府以及紅花鎮黨委政府對守望這片青山綠水十幾年如一日的優秀共產黨員的親情關懷。

2005年3月,劉吉傳多方籌資修建了蓄水量達20萬立方、可灌溉3500畝農田的攔水壩,開創了沂蒙老區個人籌資興建水庫的先例。剛完成攔水壩興建一期工程,劉吉傳就馬不停蹄地投入到荒山綠化上來,先後在草不生、樹不長的幾百畝荒山崗上打炮眼近千個,轟炸岩層560餘畝,種植金銀花4500多株,種植柏松等綠化苗木20萬株,綠化面積達1800餘畝。劉吉傳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治山改水的事蹟被廣為流傳,被譽為當代“新愚公”,獲得第一期“山東好人”、省勞動模範以及全國第四屆道德模範提名獎等殊榮。

然而,路不通,一直困擾著劉吉傳綠化荒山的進程,每年他都要在修建山路上花費很大的心血,尤其是到了雨季,劉吉傳動用機械好不容易從山下運來沙土鋪墊好的山路,一場特大暴雨毀於一旦,修了衝,衝了又修,修路難、出行難成了劉吉傳的心病……今年七一前夕,縣領導去看望劉吉傳,對修建山道一事非常關注,專門責成相關部門實地勘測,儘快拿出修路規劃方案。紅花鎮黨委政府也高度重視,多次與上級主管部門對接,申請建設資金。就這樣,通過多方努力,一條長4000米、寬2.5米的通山路於今年10月27日全線貫通,自此,劉吉傳夫婦再也不用為出山進山難犯愁了。為了保護好新硬化的通山路,劉吉傳每天為路面灑水、鋪墊毛氈進行養護(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