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退出RCEP後,國際機構下調印度信用評級,是巧合,還是報復?

新文化街男孩


印度11月4日宣佈退出《區域全面經濟合作伙伴關係協定》(RCEP)這個全球最大貿易區,11月7日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將印度主權信用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雖然這兩者時間上一前一後,但這不是巧合更不是報復因為RCEP是中國主導,而穆迪評級機構則是美國主導!



印度為什麼退出RCEP

根本原因是莫迪覺得印度的工業不夠先進,無法與中日韓競爭,加入後會對印度某些產業有毀滅性打擊的可能,所以莫迪說:我的良心不允許我加入RCEP。其次顯示出印度的不自信,眼光短淺。危機危機,都是危險中帶有機遇,應該學習2001年中國入世,雖然現在競爭不過,但我相信我能,當然這是站在我們中國人的角度看。從印度文化看,他們的國民不那麼在乎成功(曹德旺語),也就是說他們在整體上不如中國人勤奮!


穆迪評級機構為什麼會下調印度主權信用

因為該機構認為印度經濟增速持續低於以往水平的風險不斷上升,政府經濟政策缺乏效力,經濟疲弱導致本已較高的債務負擔進一步加重,而且還認為印度經濟增速放緩將是長期性的!

也就是說降低印度主權信用評級並非退出RCEP。退出這個全球最大貿易區和被降低主權信用,都是因為印度經濟發展前景不是那麼理想。其實今天全球經濟發展都乏力,美國歐盟日本等都被下調,這充分說明世界經濟融合發展已是必然,共商共建共享遠比美國優先更加有利於世界經濟發展!


聖哲同學


RCEP是什麼機構我不清楚,但是起碼是一個有約束力的國際機構或者組織,印度退出該機構,國際機構降低印度國際信用等級也很正常,印度說退出就退出,對國際秩序造成了不良影響,國際機構無權對起制裁,但是根據機構規定做出信譽等級評定的權力還是有的。無所謂報復巧合。


香香32887


先下調,後退出。他倆根本沒關係。印度玩政治,玩軍事,偏不玩經濟。不自主,容易把自己玩殘。亞洲這塊,一是越南和印度倒向美國了。日本反而次之。



生活的蛋


這個說法把兩個事情搞反了,應該是國際機構先下調了印度的信用評級,印度宣佈不加入RCEP是後來發生的事情。印度總理莫迪在上一任的時候曾經提出了發展印度經濟改革的辦法,但是印度的經濟改革陷入困境,特別是近期以來,印度經濟下行壓力嚴重,所以印度的信用評級被下調,這也是一個正常現象。印度這個國家沒有一個完善的工業體系,所以在全球貿易戰的大環境下,承受能力非常有限。印度的工業產業鏈非常的脆弱,印度這個國家嚴重依靠外資,現在外部投資的趨勢減弱,印度經濟遭受重創。之前印度總理莫迪曾經提出了,把貨幣單位改大的方式,但是卻出現了取錢困難的現象。

印度這個國家是一個高度不平等的時候,上層人士控制著大多數的經濟命脈,而印度的底層人民消費能力非常有限,同時印度嚴重依靠國外進口,不僅在軍事科技領域大量進口別國的武器,就是一些簡單的工業產品,也難以自己生產。就算是能夠生產出來,價格成本也很高,所以印度的經濟競爭力很差。

從這個方面也能夠理解,印度為什麼不加入RCEP,現在世界已經開展了第3次科技革命,印度卻仍然處在一個半農業和半工業社會,印度的經濟發展嚴重受限,印度這個國家甚至沒有完成工業化,現在直接對接現代化國家,導致印度嚴重依靠印度的服務業,所以一旦經濟下行,服務業就會嚴重受損,因為服務業為主導的國家僅僅是具備一些軟實力,完全經不住世界經濟壓力的打擊。

現在印度提出了製造業強國的戰略,同時準備支持本國製造業的發展,引進西方發達國家的二次產業鏈,這樣既能夠和西方發達國家發展關係,又能夠讓本國勞動者獲利,同時還能夠增加收入。一旦印度市場對日本和韓國開放,那麼印度的產品沒有任何競爭力,而且價格還比他們高。所以印度不會輕易加入亞洲各國所組成的這個RCEP組織。如果加入之後,造成本國民眾利益受損的情況,印度總理莫迪的支持率肯定會下跌。


四十五度軍報


我覺得這不應該叫報復,叫評價會適合些,達不到要求就差評,這很正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