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熱化!特朗普彈劾調查明天首場公開聽證,一圖瞭解彈劾流程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陳思眾

針對總統特朗普的彈劾調查,美國眾議院將召開首場公開聽證程序,分別安排在當地時間本週三(11月13日)和週五(15日)。

在本週聽證會後,民主黨或將傳喚更多證人,目標在今年之內起草彈劾議案,並在眾議院內進行表決。

彈劾核心:“通烏門”是否成立

特朗普或許沒有想到,自己在7月25日早晨9:03接通的一個電話,造成了總統生涯面臨的最大危機。

電話對面的人是烏克蘭現總統澤連斯基。

白熱化!特朗普彈劾調查明天首場公開聽證,一圖瞭解彈劾流程

製圖:New York Post

“……現在外界對拜登的兒子有些說法,說他爸設法阻止了烏克蘭之前對他公司的審查。”特朗普在電話中對澤連斯基說道,“你能否調查一下……我覺得這太可怕了。”

隨後,特朗普表示,其私人律師魯迪·朱利安尼和司法部長威廉·巴爾將進一步與澤連斯基溝通。這場持續了大約半小時的對話以雙方愉快的問候收尾。

但在這通電話前至少一週,特朗普凍結了對烏克蘭軍事及其它項目的援助,總額近4億美元。

美媒Vox事後評論稱,比起兩國首腦的對話,通話記錄看起來更像發生在黑手黨間的敲詐勒索。

由於拜登是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的熱門候選人,特朗普此舉被質疑濫用職權,利用向烏方施壓獲取對競爭對手不利的信息,違反了選舉公正公平的準則。

今年9月,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宣佈正式開啟對特朗普的彈劾調查,這些信息被媒體陸續曝光 。目前,已有至少14名在任及前任高層官員赴國會作證。

現下,主要的問題圍繞著特朗普是否利用軍事援助作為要挾烏克蘭的籌碼。

白熱化!特朗普彈劾調查明天首場公開聽證,一圖瞭解彈劾流程

9月,特朗普與澤連斯基在白宮會面 圖:Getty Images

特朗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自己此前暫停對烏克蘭4億美元的軍事援助是由於歐洲方面的不主動:“為什麼歐洲一分錢都不拿,只有美國掏錢?”

然而這與許多已作證的美國高層官員的證詞相違背。若證詞成立,特朗普有可能因勒索、賄賂、非法挪用納稅人資金的罪名遭到彈劾。

聽證會當天

公開聽證會將於美國東部時間11月13日早晨10:00通過電視直播,或將對民意產生很大影響。

“這有助於美國公民作出自己的判斷,評估證人的可信度。”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亞當·謝夫在上週接受採訪時說道。他表示,人們將瞭解到,最重要的彈劾事實基本無可爭議——即特朗普使用了“不合法手段”,保證自己拿到不利於競爭對手的信息。

白熱化!特朗普彈劾調查明天首場公開聽證,一圖瞭解彈劾流程

製圖:縱相新聞/陳思眾

這三位現任和前任政府高層分別是美國駐烏克蘭代理大使威廉·泰勒(William Taylor)、國務卿副助理喬治·肯特(George Kent)、前美國駐烏克蘭大使瑪麗·約萬諾維奇(Marie Yovanovitch)。

週三當日,泰勒和肯特將率先出席聽證會,約萬諾維奇則將於週五作證。

白熱化!特朗普彈劾調查明天首場公開聽證,一圖瞭解彈劾流程

當地時間10月15日,喬治·肯特在國會閉門作證 圖:AP

白熱化!特朗普彈劾調查明天首場公開聽證,一圖瞭解彈劾流程

當地時間10月15日,威廉·泰勒到達國會山,為特朗普彈劾調查作證圖:AP

此前,泰勒在美國國會閉門作證時確認美國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存在交換條件”。他稱,美國駐歐盟大使戈登·桑德蘭曾向烏克蘭一名高級官員傳達,除非澤連斯基針對特朗普的要求展開調查,否則烏克蘭將不可能得到軍事援助,也別想在白宮進行會面。

五月,約萬諾維奇被突然撤職。她在此前的作證中表示,自己沒有做錯什麼,只是拒絕協助美方向烏方施壓,阻礙了總統調查拜登家族的行徑。

白熱化!特朗普彈劾調查明天首場公開聽證,一圖瞭解彈劾流程

今年五月,約萬諾維奇駐烏大使的職務被撤(圖/Getty Images)

而肯特也在此前的證詞中表示,特朗普的私人律師朱利安尼曾花數月時間抹黑約萬諾維奇:“這不是美國外交策略的一部分,而純粹是為了總統的個人利益。”

上週六(9日),特朗普表示,或於本週二公開與澤連斯基的第二份通話記錄。據悉,該通話可能發生在7月25日之前,與彈劾調查的核心問題關聯度有待考證。

彈劾之路充滿荊棘

彈劾,是指議會調查並揭露政府公職人員的犯罪行為,證據確鑿即可予以罷免。美國憲法規定,若總統觸犯叛國罪、受賄罪或其他嚴重罪行和不檢行為,國會可以在總統任期未滿前解除其職務。

而彈劾總統茲事體大,需經過複雜的程序。

白熱化!特朗普彈劾調查明天首場公開聽證,一圖瞭解彈劾流程

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宣誓就任美國總統 圖:EPA

彈劾的整體過程與刑事訴訟類似,眾議院需要收集證據,舉行聽證會,並且起草具體的訴訟條款。

白熱化!特朗普彈劾調查明天首場公開聽證,一圖瞭解彈劾流程

彈劾流程(製圖:縱相新聞/陳思眾)

目前,彈劾調查已進入第二階段。隨著眾議院表決通過彈劾總統調查程序的決議,彈劾調查也已進入白熱化。聽證會等蒐證手段結束後,情報委員會將把證詞交由眾議院司法委員會,用以起草彈劾議案。

若超過半數的眾議員投贊成票,則彈劾總統的訴訟才算正式成立。議案也將呈往參議院進行審理。

和一般的刑訴不同,參議院的庭審並沒有明確的規則。曾在克林頓彈劾案中協助總統的辯護律師格里高利·克雷格表示,參議院有權決定是否需要證人出席,是現場聽證還是錄音舉證,也可以規定證人的數量和證詞長度。

若庭審結束後,超過2/3的議員在投票中認定其有罪,那麼特朗普將被迫下臺,總統之位由現任副總統彭斯接替。不過,專家分析,要在由共和黨人主導的參議院產生67張有罪投票,實非易事。

在美國曆史上,尚無總統因彈劾被迫下臺。但特朗普並非面臨彈劾危機的首例。

白熱化!特朗普彈劾調查明天首場公開聽證,一圖瞭解彈劾流程

美國曆史上曾面臨彈劾的總統約翰遜、尼克松和克林頓(圖/Tampa Bay Times)

1868年,第17任總統安德魯·約翰遜因剝奪黑人權利,默許種族主義恐怖組織橫行,被訴以違反官員任職法、密謀策劃叛亂等,最後距離彈劾成立僅一票之差;

1974年,深陷水門事件的尼克松在眾參兩院舉行彈劾決議前夕,自知總統之位難以保全,於是宣佈辭職;

而1998年,克林頓同白宮實習生莫妮卡·萊溫斯基的性醜聞被曝光後,遭到眾議院彈劾,但最終彈劾案被參議院否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