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雜耍大戰”,祕魯在最黑暗的時刻與厄瓜多爾作戰

“這場衝突與歐洲或太平洋的戰爭無關,是鄰國秘魯和厄瓜多爾之間長期邊界爭端的結果。”

1941年7月5日,世界的目光聚焦在日益擴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上。

在巴巴羅薩行動的第二週,希特勒的軍隊已經深入蘇聯腹地。當時還沒有參戰的美國,正越來越接近與日本攤牌,這一決定命運、改變歷史的攤牌。這一天,德國潛艇U-96魚雷擊沉了亞速爾群島附近的英國運兵艦安瑟姆,殺死254人。

在所有這些混亂中,世界幾乎沒有注意到在南美洲偏遠的閉塞地區又開始了一場戰爭。

二戰時期“雜耍大戰”,秘魯在最黑暗的時刻與厄瓜多爾作戰

身穿法國制服的士兵,在捷克坦克、意大利大炮和美國戰鬥機的支援下,與德國步槍和19世紀歐洲野戰炮武裝的敵人作戰。它發生在1941年南美洲的叢林裡。

這場衝突與歐洲或太平洋的戰爭毫無關係,它是鄰國秘魯和厄瓜多爾之間長期邊界爭端的結果。

這兩個國家都聲稱在沿著秘魯北部邊界和厄瓜多爾東部的內陸地區擁有大片土地。

早在19世紀,秘魯就與厄瓜多爾和它的北方鄰國哥倫比亞就位於三國邊界以南的大片區域發生過爭吵。事實上,早在1932年,秘魯就因領土問題與哥倫比亞開戰,並最終獲勝。二戰後的條約將爭議地區的大部分割讓給了秘魯,儘管厄瓜多爾仍將這片土地視為自己的領土。

接下來的十年,緊張局勢加劇。到20世紀40年代初,秘魯將其6.8萬人的軍隊中的很大一部分調遣到與鄰國的邊境,以應對軍事對抗。厄瓜多爾也開始動員。它的整個內閣集體辭職,拿起武器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戰鬥。1941年7月5日,戰爭來了。

二戰時期“雜耍大戰”,秘魯在最黑暗的時刻與厄瓜多爾作戰

秘魯和厄瓜多爾

關於這兩個國家中誰首先受到打擊的說法不一。有消息稱,是規模較小、實力較弱的厄瓜多爾軍隊越過邊境,佔領了一個秘魯城鎮,引發了這場衝突。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一旦戰鬥開始,秘魯規模更大、更專業的軍隊就能輕而易舉地擊退敵人的小型、輕裝上陣的部隊。幾天之內,秘魯軍方佔領了厄瓜多爾的埃爾奧羅省和洛哈省。

秘魯的成功絕非意外。它的軍隊不僅是厄瓜多爾軍隊的四倍,而且還有更先進的軍隊。

厄瓜多爾的陸軍由裝備簡陋的步兵、輔助軍警和裝備有古董毛瑟步槍和捷克輕機槍的非正規軍組成,所有這些都是由19世紀的幾組馬炮支援的。另一方面,秘魯派出了一支更先進的軍隊。他們穿著多餘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法國制服和頭盔,和支援它的步兵是超過100個意大利野戰炮,法國榴彈炮和一些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老式大炮。秘魯還獲得了20多輛最先進的捷克LTL輕型坦克,德國人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頭幾個月裡使用了這種坦克的變體。完成了秘魯的戰鬥命令是一個營的高度訓練的海軍陸戰隊,甚至傘兵。這些部隊將進行西半球戰爭中的第一次空投戰鬥。秘魯還使用了7架美國製造的P-64戰鬥機,並將其改裝成輕型轟炸機。

二戰時期“雜耍大戰”,秘魯在最黑暗的時刻與厄瓜多爾作戰

1941年,秘魯軍隊開始行動。

在西南邊境地區經過四周的戰鬥後,秘魯佔領了厄瓜多爾南部的大片地區,而厄瓜多爾臨時組建的軍隊和他們的平民難民基本都消失了。秘魯繼續前進。

到7月底,來自華盛頓的外交壓力和來自鄰國的呼籲迫使秘魯結束戰鬥。敵對行動於本月最後一天停止。羅斯福最終把兩派都拉到和平談判桌上。一項名為《里約熱內盧議定書》的條約正式結束了這場戰爭,儘管確切的邊界線仍然模糊不清。因此,1941年的戰爭不會是鄰國之間的最後一次戰爭。隨後還會發生兩次衝突:一次在1981年,另一次在1995年。

二戰時期“雜耍大戰”,秘魯在最黑暗的時刻與厄瓜多爾作戰

秘魯傘兵在1941年戰爭期間首次登陸西半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