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開啟“剩”著為王的淘汰賽

今年已經有409家房地產企業宣佈破產,根據數據統計今年以來已經發布過415次地產調控政策,平均每次調控都有一家房企破產,平均每天兩次調控。

房地產開啟“剩”著為王的淘汰賽

住房不炒的背景下,對於房企來講確實太“南”了!

談業績增長的時候,就繞不開“開源節流”。開源,指的是目標客戶的“錢包”,而節流指的是自己的“錢包”

壓縮違規房貸,房地產領域的貸款增速已經連續回落14個月,這算開源失敗;2019年,房企融資平均成本為6.88%,同比增長0.67%,這就是節流無力了。

房地產本身就是個高度依賴資金流的行業——借錢拿地,借錢蓋房,賣房回款,週而復始,結果借錢成本增加,賣房的目標客戶資金有減少,真是一分錢難受英雄漢!

房地產開啟“剩”著為王的淘汰賽

沒有任何一家房企是不依賴高額的負債週轉的,還記等2018年年初炒陽光城,就是因為陽光城的現金流比較好或者叫能借到錢。

地球人都知道房地產處於寒冬期,但是我仍然要給大家講房地產,因為房地產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都將是GDP大頭,換個角度來看,這場寒冬帶給我們的將是巨大機會——因為春天總會來的!

而這個寒冬會讓行業從新洗牌,弱者將被淘汰,品牌差異會越放越大,資源會進一步集中。

房地產市場很可能將進入這樣的贏家通吃時代,頭部企業將會逐步的佔據更大市場份額,而地產的頭部企業毫無疑問就是萬科和保利!

今天我給大家分析下萬科A,以後有機會再分析下保利。

萬科A是地產行業龍頭,行業的標杆風向標,我們通過對萬科A的分析希望可以找出整個行業的節奏!

房地產開啟“剩”著為王的淘汰賽

從3季報來看,萬科A的增長並不弱,應收增長27.21%,淨利潤增長30.43%!單從財報這些數字上是看不到更多東西的,需要業務進展情況分析!

我們從幾個方向來分析它的業務情況!

完工銷售情況,前三季度銷售了306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了5.5%,總計4756億元同比增長了10.2%,銷售金額增長7.1%!

未完工在建情況,萬科A的在建工程同比增長,在建權益建築面積約6275.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了17.3%!

單獨看沒感覺,結合其他房企和現在的環境再看看吶?

今年以來全國商品房的銷售面積是同比下降的,而萬科是面積增長5.5%,而且銷售金額增長7.1%,這就已經說明萬科的品牌效應開始體現了。在萬科身上幾乎看不到政策調控的影子。

從財務上看,萬科的負債和融資成本都控制的極低,上半年的負債只有25%,2018年的融資成本也只有4.6%,這個數據在同行業中也是絕對的翹楚了。

再看成本控制,地產行業現在的在售房源應該是2017年拿的地,而2017年正處在地價高峰期,平均拿地成本都要高2000多元/平米,而今天的銷售價格只高出了300元/平米,所以無論你怎麼算,地產行業的毛利率和淨利率都應該是大幅下降吧!

不過你看看萬科的,它非但沒降反而比去年同期還要高!

地產行業大魚大肉的日子確實結束了,而且正在快速的凋零,萬科也確實在勒緊“褲腰帶”,但是萬科不但實現了活下去的目標,還活得很滋潤不是嗎?

低估值,高應收增長,積極的轉型應對寒冬,都預示著當冬季結束的時候,這個“剩著為王”的行業將進入新的高增長週期。那麼在寒冬裡活得很滋潤的萬科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