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好這14個營銷方法,最難纏的客戶也更會選擇購買

做營銷推廣,從來都不是讓人對產品有需求、有興趣之後就完事了。

很多情況,我們會絞盡腦汁、費勁心思做好用戶需求分析、整理好產品賣點、鋪好產品宣發渠道......然後,用戶感興趣了,也都覺得挺好。

但是,他們最終就是沒有下一步行動,沒有購買!

問題在哪?

有興趣有需求不等於會購買。

這是現在一個典型的營銷問題,大夥一直在用大部分資源強調產品有多棒,而很少去不斷告訴消費者“決策多容易” “行動有多簡單”“很多人已經做好了”......沒有想方設法的讓消費者覺得完成目標很容易,也沒有打消他們的購買顧慮。

掌握好這14個營銷方法,最難纏的客戶也更會選擇購買

耶魯大學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主要是讓學生去校醫院免費注射破傷風疫苗。實驗人員準備了兩個版本的破傷風手冊,不同組拿到的版本不同。

一組拿到的是高恐懼版本,使用了誇張的語言還配有高刺激的圖片,例舉了破傷風重症患者;而另一組拿到的是低恐懼版的,語言相對平實。

而結果出乎意料,一個月後,真的去注射疫苗的學生比例居然一樣,都只有3%。

而後實驗繼續,這一次實驗別的都沒變,只是實驗者在手冊上增加了兩點小內容:

一個是一張去校醫院的地理位置圖,另一個是增加了疫苗接種的具體時間。

然而,就是這兩個看上去不痛不癢的內容,讓去注射疫苗的學生大幅增加,比例增至28%,提高了9倍多。

很顯然,這與產品本身(疫苗接種)無關,更多的是地圖以及具體的時間讓"去校醫院注射疫苗"這個行為,看起來更加容易達成,阻礙更小。

也就是說,消費者在進行決策時,有興趣有動機還不夠,如果決策面臨大量阻礙,他們可能就會放棄購買。

掌握好這14個營銷方法,最難纏的客戶也更會選擇購買

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讓消費者行動更順暢呢?

有2個方向可以著手:

一、降低決策阻礙

如果一件事很容易完成,我們就更傾向於去做;如果這件事比較困難,還要面對各種障礙,就很容易讓人放棄。

當消費者對產品有需求有興趣後,最大的問題就是消除消費者的決策阻礙。

而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消費成本問題,這個成本不僅僅是金錢成本,還包括形象成本、行動成本、學習成本、健康成本、決策成本等。

簡單來說,就是金錢、面子、省時、省力、無風險、有保障。

我們需要準確識別他們可能要付出的成本,並個個擊破打消阻礙,降低他們的消費成本。

01、打消價格阻礙

絕大多數人對於價格是敏感的,一旦覺得貴,就可能放棄購買。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有效的減少消費者購買貴的產品的阻礙,讓他們更意願買這個貴的。比如:

1)塑造內行形象——“你買貴的,因為你是內行”。

2)打擊動機——“你買貴的,因為便宜的不能幫你達到目標”。

3)利用群體——“你要買貴的,因為不該買的人都買了”。

4)轉移歸類——“你要買貴的,因為這個歸類下它並不貴”。

5)拉近目標距離——“你要買貴的,因為你已經非常努力”。

6)轉移消費——“你要買貴的,因為要用它去做更有意義的事”。

掌握好這14個營銷方法,最難纏的客戶也更會選擇購買

02、加強權威轉嫁

權威轉嫁,說白了就是為產品尋找背書。塑造權威形象,打造權威高標準,靠譜,有保障!

找一些更可靠、更權威、更有信譽、更有影響的人/平臺幫你背書。比如:權威機構、KOL專家、明星代言、CCTV廣告等等……

這種背書就是為了將其他平臺的權威形象轉嫁到自家品牌或產品,讓消費者信任感更強,決策更快。

掌握好這14個營銷方法,最難纏的客戶也更會選擇購買

03、展示客戶見證

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你要告訴消費者,和他類似的人,都在使用這個產品,這樣他就很可能也去搶著做。

老客戶對你產品的信任,會轉嫁到新的客戶對產品的信任。之前在小米松果芯片發佈會上,雷軍除了講述自家產品的創新與品質外,還列舉大批米粉對小米的一系列高度讚揚評論,這本質就是一種高級的客戶見證方法。

掌握好這14個營銷方法,最難纏的客戶也更會選擇購買

對於客戶見證,我們可以使用客戶現場證明、客戶視頻、客戶音頻、網頁評論截圖、客戶手寫信、客戶答謝會等等。

並且,提供客戶見證的人跟目標人群越相似,說服力就越強。最好是能讓目標人群看到自己的身影,能夠引起共鳴。

另外,對於客戶證言,不要寫成了硬廣,別動不動就是“我以前有某某煩惱,自從用了這款產品,問題解決了,我很開心!”很像朋友圈的微商體,看一句就知道是廣告了。

對於客戶證言,這裡有兩點建議:

第一、要口語化。真正的客戶寫東西是不講究什麼文采的,他們評價很隨意,甚至有錯別字和語病。這都可以接受。

第二、不同的客戶寫出的東西,角度和語氣肯定都不一樣,當你把幾個客戶證言放在一起,發現像是一個人寫的時候,那就尷尬了。

04、打消形象顧慮

很多時候,消費者想買某個產品,但是又擔心會損失自己的形象,或者與別人期望的形象不同。

怎麼辦?

這個時候,需要改變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判斷,同時消除產品帶來的負面形象,提高它的正面形象,從而降低這種形象阻礙。

就像之前的日本一個電飯鍋產品案例,廣告是:做飯更快。很多家庭主婦都想買,但是擔心買了後婆婆覺得自己懶,損失了自己的形象。

而之後這個電飯鍋公司就把廣告改成:給家人更健康的飯。

掌握好這14個營銷方法,最難纏的客戶也更會選擇購買

這個時候這些家庭主婦就紛紛交錢購買了,因為這個時候她們的形象變成了一個為家人著想的好媳婦。

這樣就打消了消費者的不好形象顧慮,一個說法的改變就讓她們更願意購買。整體而言,就是不斷增加這個產品帶來的正面形象,消除可能帶來的負面形象。

05、讓購買合理化

購買合理化簡而言之就是為消費者購買找個合理的藉口,不要讓消費者產生“內疚感”、“虧欠感”、“自我懷疑”等心理阻礙。

這種情況常見發生在購買像各種享樂型產品、奢侈品、非必須品等。比如很多人購買奢侈性消費品,都會覺得:我太浪費!有時候還會有強烈的負罪感和不安感。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倡導享樂、強調要享受美好生活、過好當下每一天,以此減少消費者心理阻礙。

掌握好這14個營銷方法,最難纏的客戶也更會選擇購買

當然,我們也可以告訴他,這個產品不是為了享受,可以是為了補償自己,可以是為了激勵自己,也可以是為了補償或者感恩別人等等

掌握好這14個營銷方法,最難纏的客戶也更會選擇購買

06、利用從眾心理

人在群體中行為往往會受到他人影響,甚至會根據周圍人的反應作出相應的=反應。大部分營銷人員已經意識到這個概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之前有一個實驗就指出:當不去從眾時,人會感覺被排擠了,而從眾會讓他自在很多。

從眾心理還有一種降低損失的自我暗示,如果不從眾,感覺會損失什麼。比如購物時,會認為天貓裡“按銷量排行”的商品性價比一定最高,紙質書的“暢銷多少萬冊”會讓你更願意掏錢...

商家營造“熱銷”假象,往往真就會造成真正的熱銷結果。比如廣告上常用的“累積銷量XXX”、某飲料“環繞地球XX圈”、“連續N年銷量第一”等等,都是促銷常見的方法。

香飄飄奶茶 連續五年,成交量遙遙領先,圍起來可繞地球十圈。

拼多多 3億人都在拼的購物APP

唯品會 註冊會員突破一億

火山小視頻 X億人都在玩

而即使沒有具體數據或案例來製造熱銷,還可以通過廣告呈現無數人在某場景下,同時正在使用或追捧某品牌產品來暗示產品的受歡迎程度,王老吉、可口可樂等很多品牌廣告都長期使用這種暗示手法。

掌握好這14個營銷方法,最難纏的客戶也更會選擇購買

07、不要讓用戶從零開始

當你給消費者一個選擇,希望他去完成的時候,不要讓他從零開始,這樣很沒勁,他的行動慾望也不強烈。

你也不需要刻意去降低完成所需要的門檻,有一個方法能讓他更有意願,且更快完成這個任務。

這個方法就是將決策設計得已經開始了,而不是從零開始。

舉個例子,有一些健身機構發行會員卡,每次在你充值的時候會幫你蓋個章,你有10個章後就可以成為高級會員,獲得誘人的獎金和福利。

他們的做法就非常聰明,在最初給你辦卡的時候,卡上面就已經蓋了3個章。(剩下只要7個章就OK了)

想想看,如果換一種方式,是“從零個章開始,蓋滿7個章就可以成為高級會員”,結果會怎樣?同樣都是需要7個章,很明顯決策阻礙完全不一樣。

人們越接近完成目標時,就會更容易設法去達成,你只需要幫他更進一步即可。


掌握好這14個營銷方法,最難纏的客戶也更會選擇購買

08、零風險承諾

最後一個就是零風險承諾,這個不用多說,一句讓人放心的話會讓消費者付錢更放心。最簡單的比如什麼“假一賠十”、“30天無理由退換”。

這個東西,有和沒有完全不一樣。

好了,在降低消費決策阻礙後先別歇著,再多做一步,效果更佳。

二、限制選擇範圍

當降低消費者各項決策阻礙之後,已經大大提高了他決策的可能。但是別忘了,除了可以選你,消費者可能還在猶豫其他選擇。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主動限制選擇範圍,讓他覺得你才是更好的選擇。

掌握好這14個營銷方法,最難纏的客戶也更會選擇購買

01、主動建立對比

在消費者做消費決策的時候,不要讓他自己到處去尋找對比,我們應該主動幫他去對比。

一個東西單獨放在消費者的面前,他是很難感覺到價值;但如果跟一些東西放到一塊對比,這個東西的價值就會很清晰了,甚至超出認知。

這時,我們可以製造產品的各種對比,“有技巧“的利用強項對比來適當抬高自己,突出優劣感,證明你的產品更好。

每個產品都有他的核心賣點,或者重點突出項,我們可以把這些項拿出來和同行進行比較,就像田忌賽馬一樣,怎麼對比還不是你說了算。

比如小米手機就是各種高手,經常在產品發佈會就會進行各種參數、價格的對比,看起來性價比超高,哪哪都好。

掌握好這14個營銷方法,最難纏的客戶也更會選擇購買

02、增加附加值

有一句話叫“人無我有,人有我優”,要限制消費者選擇,我們可以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強化產品被選擇的籌碼。

附加值最簡單的理解就是,除開產品本身以外的其他吸引品。比如送一個精緻禮品,提供超誘人贈品,送一個頭銜稱號等,給客戶帶來更多驚喜感。

掌握好這14個營銷方法,最難纏的客戶也更會選擇購買

這就像我們買電腦,是不是經常說送耳機、送鼠標墊、送u盤等等。其實這都是你自己花錢買的,但分開說會讓你覺得買了這個電腦更好,還送了很多東西。

來感受一下以下3個簡單說法,你會選哪個?

1)電腦5999,送耳機、送鼠標墊、送u盤;

2)電腦5900;

3)電腦5900,耳機50元、鼠標墊9元、u盤40元;

營銷裡有一個說法,就是在促使消費者成交的時候,要分散利益去說,其實這也是在增加產品附加值。

03、優惠福利製造稀缺

消費者習慣於用獲得一件東西的難易程度來判斷它的珍貴程度,一件東西越難獲得,它的價值往往也就可能越高。因此,稀缺性會刺激我們對其奮力爭取,如果再加上緊迫感,那就更難抗拒了。

也自然就沒那麼多功夫去對比其他選擇了。

所以,“截止日期”、“搶購”、“限定數量”、“秒殺”等等銷售手段,一直在刺激消費者馬上購。在文案中優惠上加上限制,不論是時間限制、價格限制、數量限制,還是人群限制,依然管用。

掌握好這14個營銷方法,最難纏的客戶也更會選擇購買

而說到稀缺性的打造,那就不能不說DR鑽戒:男士一生僅能定製一枚。

DR鑽戒(Darry Ring)品牌從誕生起便立下浪漫規定,男士憑身份證一生僅能定製一枚,贈予此生唯一摯愛的女士,寓意“一生•唯一•真愛”。購買時,簽署一生唯一真愛協議,終生不可更改。

這樣稀缺的真愛象徵,還有選擇的範圍嗎?

掌握好這14個營銷方法,最難纏的客戶也更會選擇購買

04、突出驚人的產品事實

雖說消費者對你的產品已經有興趣有需求,他已經瞭解你的產品事實了,但是如果你能夠進一步展現出你更驚人的產品事實,他會更有興趣。對不對?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鬥智鬥勇的去展現產品事實,用事實表現,勝過一切。

文案大神奧格威的勞斯萊斯汽車廣告是他創作的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在這輛時速60英里的勞斯萊斯里,最大的噪音是它的電子鐘。

短短一句話,將產品事實展現得淋漓盡致。

還有更厲害的,用一些超常規方法讓產品事實得到讓人驚歎的展現。消費者能做的就是選擇、選擇、再選擇,沒必要選其他了。

美國Texas Armoring防彈玻璃公司就是一個經典的例子,他們的董事長Trent Kimball讓員工把自己公司生產的防彈玻璃(約2英寸厚)放在自己面前,然後讓員工在距離不到5M的地方手持AK-47,對著玻璃直接開槍,槍槍都是對著自己老闆的頭啊。

掌握好這14個營銷方法,最難纏的客戶也更會選擇購買

在射擊幾槍之後,他們玻璃上出現了明顯的彈孔,但玻璃沒有被打穿,有驚無險,Kimball滿意的笑了。之後這支視頻迅速走紅互聯網,人人都知道了Texas Armoring家的防彈玻璃真的能防彈,靠譜。

掌握好這14個營銷方法,最難纏的客戶也更會選擇購買

05、釋放產品更高階利益

之前,老賊有跟大家推薦過“產品利益階梯”這個概率。所謂產品利益階梯,就是對一個產品,我們可以從它最基本的產品特徵,到產品功能利益,再到更高層面利益進行分層分析,就像一層一層的梯子往上爬。

這樣,可以更清晰地梳理清楚自己產品的利益點和賣點,實現產品和用戶的匹配以及構建與對手的競爭壁壘。

我把這個產品階梯分為:產品特徵→產品利益/優勢→消費者利益→情感/價值觀。比如之前Vivo X7 / X7 Plus的廣告,用產品利益階梯的方法來分析一下。

掌握好這14個營銷方法,最難纏的客戶也更會選擇購買

產品特徵:1600萬柔光自拍功能;

產品利益/優勢:拍人很亮很清晰,照亮你的美;

消費者利益:輕鬆把自己拍得美美的;

情感/價值觀:展現最美的自己。

在需要和其他產品進行利益競爭,限制消費者選擇範圍的時候,我們需要問自己幾個問題:

我的產品有什麼顯著的特徵和功能?(特徵)

這個功能或特徵可以給用戶帶來什麼利益?(產品利益)

這個利益,能幫用戶創造什麼價值?達成什麼目標?解決哪些實際問題?(消費者利益)

給消費者的這個利益能觸發他什麼樣的情感共鳴?能帶來什麼樣的價值觀?(情感/價值觀)

搞清楚這幾個問題,相應你的產品營銷打法會完全不一樣。

當別人還在說產品基本特徵的時候,你可以說產品利益點;而當別人說產品利益的時候,你可以更高級一點,說消費者利益點,通過更高維度的利益來突出產品價值,獲得先機。

掌握好這14個營銷方法,最難纏的客戶也更會選擇購買

06、轉換價值,變成另一類

每一類產品都有它對應的價值屬性和歸類,我們可以通過營銷手段使之發生轉換,使產品產生不一樣的歸類和價值。

比如蜜餞本是個小得可憐的品類,葉茂中再把“溜溜梅”策劃成“沒事就吃溜溜梅”之後,從原來的小零食歸類,猛然一轉換,成了打發時間的消遣品歸類,這才有了之後上十億的市場規模。

再說香飄飄由奶茶功能,轉換成了“小餓小困,喝點香飄飄”,這個時候它的價值定位變成是能夠緩解你疲倦勞累、增加飽腹感。

掌握好這14個營銷方法,最難纏的客戶也更會選擇購買

這樣,香飄飄開創了更多的消費場景,不再侷限於冬季暢銷奶茶,不管你是在上班、運動,還是熬夜追劇,都有可能小餓小困。只要你覺得餓了、困了,就可能有了消費場景。

同理,你也可以為你的產品找到新的價值歸類,比如實用功能價值、身份價值、社交價值、符號價值、精神價值、情感價值......等等。在這個歸類之下,你和其他類似競品都不是一類了,還怎麼對比?

比如一個杯子賣幾百塊確實很貴,但Swell bottle把它轉換成高級裝飾品,感覺就不貴了,因為作為裝飾品這個價格很正常。

總而言之,心動不等於購買。

即使把所有的產品賣點都傳達給消費者,即使你的廣告吸引人,你的產品很驚豔,讓消費者無比心動,也可能因為有各種消費阻礙而推遲購買,甚至直接放棄……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做的不是繼續一無所知的強調產品有多棒,而是去找到消費者可能的顧慮,一個一個打消。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或機構所有,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聯繫刪除。

關注頭條號並私信回覆“SEM交流群”,可入群討論SEM營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