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洲際導彈,戰略轟炸機有哪些優勢?為何要研製隱形轟炸機?

琳琳-吾輩要做淑女


我們把這個問題化簡單點說就3點:

1.洲際導彈的確非常重要,但戰略轟炸機作為空基核平臺在核戰爭中同樣重要。

2.戰略轟炸機的籌載能力和任務靈活性都遠遠高於洲際導彈。

3.戰略轟炸機在政治和外交方面的震懾作用高於洲際導彈。


先說下第一個問題:有個詞叫“三位一體”核打擊,它是指同時具備從陸地、空中和海上投放核武器的能力。洲際導彈作為一種有效的陸、海核武器投放工具具有極大的核投送能力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為了中保證核反擊的效率和生存能力最大化依舊還是要保證空中核武器投送平臺,也就是三者缺一不可。

既然是要保證完整的海陸空核投送能力,那麼單單靠洲際導彈本身是不行的,核打擊手段必須多樣化。在這種情況下,載彈量達到20噸以上的戰略轟炸機是強有力的核武器運載平臺。下圖為美國W80型核彈頭,當量20萬噸TNT,安裝在上射程2500公里的“戰斧”巡航導彈和AGM-86空射巡航導彈,由戰略轟炸機空中發射。還有下圖2的B81型自由落體熱核彈頭,當量5萬噸,每架B-2轟炸機可以攜帶16枚。

至於為什麼是隱形轟炸機,這麼說吧:防空系統的發展使得轟炸機的生存能力越來越差,在60年代後期還可以依靠速度進行突防,典型的是B-1A/B、Tu-22M系列和Tu-160。但是防空導彈動輒上百公里和3倍音速的攻擊能力使轟炸機靠速度也越來越沒有勝算。既然高空、高速都無法躲避防空系統的追蹤,那麼幹脆讓雷達看不到你,這才是目前戰略轟炸機突防最有效的手段。如果再投入巨大的資金去研製類似B-52和B-1這類轟炸機那麼就是本末倒置,所以我們直接一步到位搞大型隱形轟炸機。

第二個問題:戰略轟炸機是一種核常兼備的空中打擊平臺,除了用於核戰爭之外還可以用於常規戰爭的空中打擊,論利用率和費效比遠遠比洲際導彈要高。我們說,洲際導彈作為核打擊的特定武器他的有效載荷就是戰略級核彈頭,當然,我們不是說他不能帶常規高爆彈頭,但是作為單價5000萬美元以上的武器帶1噸炸藥?顯然這不現實!洲際導彈是一次性武器,打出去就回不來了。

但是戰略轟炸機就比洲際導彈靈活的多,他既可以攜帶核武器也可以攜帶常規武器執行各種打擊任務。我們換個角度說,洲際導彈自1957年誕生以來從未應用在實戰上,但是戰略轟炸機卻幾乎出現在每次大大小小的戰爭或衝突,單次出動花費不到洲際導彈的幾十分之一。下圖為美國B-2隱形轟炸機的載彈,既可以攜帶常規的MK-82自由落體炸彈,也可以攜帶B-83/61核炸彈,還可以攜帶JDAM精確制導彈藥。

從載荷上講,世界上最大的洲際彈道導彈R-36M最大載荷10噸,最大射程16000公里(二者只能取一個)。但是戰略轟炸機載彈量動輒20噸以上,甚至Tu-160可以達到45噸,如果航程不夠可以由空中加油機協助。美國在1991年海灣戰爭開始之初由本土巴克斯代爾空軍基地起飛的7架B-52轟炸機跨越半個地球對伊拉克發射巡航導彈,又在空中加油機支持下返回美國本土。而美國在美韓軍演期間也曾經由本土派出B-2隱形轟炸機直飛半島,在不降落的情況下由空中加油機支持返回美國本土。

第三個問題:戰略轟炸機往往在政治和外交鬥爭中產生個更明顯的震懾作用。雖然洲際導彈作為極有力且幾乎無解的核打擊平臺,但是政治威懾不是真刀真槍的實戰。所以像這種“一次性”的洲際導彈一旦發射就無法回收,而且洲際導彈攻擊速度較快,一般1小時完成全部飛行,主要飛行階段也在外太空。說簡單點:洲際導彈的威懾過程別人都看不到。但是戰略轟炸機不同,他可以長時間在某個空域滯留,甚至攜帶巡航導彈滯留,這種實實在在的戰略威懾能力顯然比看不見的洲際導彈更強。下圖為2019年中俄轟炸機聯合巡航紀念臂章

所以,雖然洲際導彈很厲害,但這不意味著沒有必要發展戰略轟炸機,只是很多國家因為技術財力問題根本沒有精力去搞那麼多核打擊手段,比如英法兩國都已經放棄。目前世界上擁有完整洲際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的國家只有中美俄三個最大的軍事國家。


雛菊西瓜Peterpan


洲際導彈、戰略轟炸機和戰略核潛艇,“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是大國象徵、是大國重器、是一個大國安全保障的堅實基礎。


如果說, 洲際導彈和戰略轟炸機相比有哪些優勢,我認為,它們二位的同時存在,應該是各有各的特點,不然就不會同時出現在這麼重要的位置上了。

洲際彈道導彈;一般射程都超過8000公里、目前,世界上現存洲際彈道導彈有名的幾種:我國的“東風~41”,最大射程可達1.4萬公里,俄羅斯的“白楊”系列洲際導彈,最大射程也可達1.3萬公里、美國的“民兵3”射程也超過了1.2萬公里,以上幾個核大國的導彈幾乎都可以打遍地球無死角。載一枚或多枚核戰鬥部,其核當量一般在50萬噸以上,一枚就可以給一座中等城市造成重創,是一個大國的對於敵對國家的最大威懾。它比較轟炸機的優勢在於;射程遠、威力大,便於突然對敵發起攻擊。

戰略轟炸機;也是一個大國核威懾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核常兼備,可載核彈直接投放敵方目標,也可載中遠距離巡航導彈,進行遠距離核打擊,相比洲際導彈它的特點是:可以掛彈巡航,對於敵對目標進行“示威”,可以做到“舉彈而不發”,最大限度的對敵以威懾,比較洲際導彈,它比較靈活,有“再次核反擊”能力,既,假如某個國家全境都受到來自敵國的核攻擊而亡國,不過,只要一架戰略轟炸機升空,也會給敵對國家以沉重的打擊。

以上兩點,就是戰略轟炸機比較洲際導彈的優勢。

那麼為什麼還要發展“隱形轟炸機”呢?答案是:使轟炸機發揮最大限度的能力,使其更具有隱蔽性、突然性,它可以躲避世界上90%以上的雷達跟蹤,它具有,普通轟炸機所不具備的戰場生存能力。這就是各個大國都爭先發展“隱形戰機”的理由。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一款隱形轟炸機;“B2~幽靈”隱形轟炸機,現存20架。平均造價在5億美元左右,因為造價昂貴,美國只保存了20架。

目前世界上具備“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的國家只有;美國、俄羅斯和中國,“三位一體”能力:

1、美國:戰略轟炸機有;B52/76架、B1B/60架、B2/20架,陸基洲際導彈;“民兵3”,庫存核彈頭5500枚,戰略核潛艇;16艘。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美國第一。

2、俄羅斯:戰略轟炸機有;圖160/16架、圖95/90架,陸基洲際導彈;“白楊系列”洲際彈道導彈1200枚,庫存核彈頭6000左右,戰略核潛艇9艘。

3、中國:戰略轟炸機;轟~6K/90架、陸基洲際導彈;250枚,庫存核彈頭在1000枚左右,戰略核潛艇6艘。

我國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在三國當中最弱,尤其在轟炸機和核潛艇方面,與俄美差距巨大,在陸基核打擊方面,沒有差距。


東義義


不是經常說,“與其抗議100次,不如戰略轟炸機出動一次”,戰略轟炸機有洲際導彈無法做到的“故意噁心你”的優勢。戰略轟炸機可以不間斷的向你領空附近飛,你知道它來了,但是卻拿它無可奈何,這不就是故意噁心你的麼!

而洲際導彈最大的作用就是威懾,我有洲際導彈,但是卻不能輕易使用。相對而言,戰略轟炸機也具有威懾力,只不過還多了一個上面所說的功能。戰略轟炸機可以隨意的到你領空附近轉悠,只要不進入你的領空即可。只要有需要,戰略轟炸機可以依靠其較長的滯空時間,在領空附近不斷地繞圈。令你煩不勝煩,但卻無可奈何。另外,戰略轟炸機還可攜帶電子偵察設備,飛到你的領空附近蒐集雷達等信號。


研製隱身轟炸機最重要的就是具備三位一體的核打擊能力和隱蔽突防能力以及強有力的威懾力!

三位一體的核打擊能力

眾所周知,戰略轟炸機具有較大的載彈量和遠航程。將常規巡航導彈的改裝成核巡航導彈也不是什麼難事,有了戰略轟炸機就可以搭載核巡航導彈,使我方具有空基核打擊能力。現在來說,最普遍的也就是海基和陸基核反擊能力。而空基核打擊能力也只有美俄兩個國傢俱有,畢竟也只有這兩個國家裝備有戰略轟炸機。



隱蔽突防能力

隱身轟炸機自然具有隱身的優勢,依靠這種優勢可以靠近敵方領空附近,發射機載導彈對縱深目標展開隱蔽的突襲。目前來說,隱身飛機的探測對世界各國來說都是個難題,而這也是隱身飛機可以借的勢。雖說,隱身飛機的RCS非常小,敵方雷達難以實現穩定的跟蹤,況且發現的距離大幅度縮短。


強有力的威懾力

因為隱身轟炸機不僅僅可以攜帶核武器還可以攜帶常規武器,它不像洲際導彈那樣,容易引起戰略誤判。一般來說,洲際導彈都攜帶的是核彈頭。一旦對方發現有洲際導彈來襲,那肯定認為是搭載核彈頭的。而戰略轟炸機則不會引起這種誤判,因為戰略轟炸機相對洲際導彈來說,較容易攔截,當核戰爭爆發時,肯定是不想讓對方攔截的。

事實上,戰略轟炸機的威懾力主要體現在不對等打擊。也就是說,我有可以到達敵方附近的戰略轟炸機,而敵方沒有這種武器。這麼一來,我方對敵方的打擊就多了一種方式,而敵方想要打擊我方就比較難了,這種不對等的打擊尤其是對兩個相距較遠的國家來說比較有效。



所以說,有實力的國家都想要擁有隱身戰略轟炸機,以提升自己的戰略威懾能力。只不過隱身轟炸機的研發難度太大,且造價高昂。經濟實力和技術實力只有一個達不到要求的,都沒辦法制造出隱身戰略轟炸機。目前來說,也只有美國一家擁有建造隱身戰略轟炸機的實力。(圖片來自網絡)


江山何沉


相比洲際導彈,戰略轟炸機有哪些優勢?

顯然洲際導彈在核打擊能力上比戰略轟炸機要重要很多,反應時間要快很多,比如8000公里~10000公里的洲際導彈飛到目的地只要30分鐘左右,而且洲際導彈一次性就能攜帶8~10枚核彈頭同時攻擊10個目標,突防速度達到20馬赫以上,現目前根本就無法攔截,從各方面的性能比較來說,戰略轟炸機都是無法與之相比的!

戰略轟炸機要進行同等距離的洲際飛行需要達到10小時以上,而且同時投放10枚導彈去攻擊10個目標倒是可以做到,不過被攔截的概率就要大多了,導彈的突防速度也要慢好幾個檔次等等,這些都是非常直觀的差距,因此在核威懾力上來說,戰略轟炸機確實不如洲際導彈,這一點必須要承認!而且戰略轟炸機養起來的成本也不低,研發難度更大,目前真正擁有戰略轟炸機的其實就只有美俄兩國,其他國家要麼是聚的養起來不划算就放棄裝備了,比如歐洲國家,要麼就是技術不到家研發不出來,比如中國和印度等國!

但即便如此,戰略轟炸機也是三位一體的核威懾中重要的一部分,主要作為洲際導彈核威懾力的一種補充,有很多戰略轟炸機能幹的事情,洲際導彈根本幹不了,比如在俄美雙方叫渣的時候,俄羅斯說我有7000顆核彈頭對準你了,美國根本感受不到這個威懾力,但洲際導彈又不能發射出去,一旦發射就沒有挽回餘地了,就是全面核大戰爆發的時候了,而如果俄羅斯的圖95或者圖160時不時的去美國海岸線飛一圈,甚至在惹得不高興的時候掛著核彈去美國海岸線飛一圈,這個威懾力就非常直觀了,就是警告美國你在XX事上惹我不高興了!還有如果北約針對俄羅斯搞演習,俄羅斯可以故意爆料戰略轟炸機掛著核彈起飛了,然後什麼都不說,北約自然明白是什麼意思!戰略轟炸機的好處就是掛著核彈出去威懾完了還可以飛回來,這一點洲際導彈根本做不到!

另外戰略轟炸機平時還能作為常規武器平臺使用,而且戰爭期間使用成本相比戰鬥機低很多,比如美國的俄B-1B槍騎士在科索沃戰爭期間出動佔比2%架次,卻投下了20%的精確制導武器;而伊拉克戰爭的戰略轟炸機更是以出動不到4%的架次,投下了60%左右的精確制導武器。因此戰略轟炸機在常規戰爭中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但是洲際導彈卻什麼也做不了!

為何要研製隱形轟炸機?

戰略轟炸機最大的問題就是自身的防禦幾乎為零,對於像俄羅斯的圖160、圖95,和美國的B-52、B-1B戰略轟炸機來說,如果真的核戰爭爆發,這些非隱身的轟炸機也就只能在2000公里外投下遠程導彈,然後返航以保證自己的安全,但即便如此也有被擊落的風險,因為對手也可以在加油機的支持下利用重型戰鬥機進行遠距離攔截,最典型的就是俄羅斯的米格-31,他可以輕易的做到在離開國土線3000公里外執行攔截任務,一旦逮住轟炸機,轟炸機在空空導彈面前沒有任何的反抗能力!而且這些轟炸機如果想要執行轟炸對手縱深目標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因此美國率先研發了隱身轟炸機B2,目的就是用隱身性能去突防,並打擊蘇聯縱深目標,而這款滿身都是黑科技的“幽靈”轟炸機還沒有研發完成,蘇聯就崩塌了,加上高昂的費用,美國便將最初計劃的採購100架削減到21架,即便如此,現在美國依然為B2高昂的使用費用而頭疼,並計劃研發簡化版的第二代戰略轟炸機B-21來代替B2的位置!

雖然隱身轟炸機有著高昂的成本,但不得不承認未來天空,隱身才是王道,隱身轟炸機讓對手雷達和衛星都無法偵查,自然也就無法遠距離攔截了,甚至有可能被隱身轟炸機神不知鬼不覺的突防到縱深執行了核轟炸,因此美國發展隱身戰略轟炸機的方向並沒有錯,現在要解決的其實就是如何降低成本的問題,當然這個降低成本其實是對於美國而言,對中俄等國家而言,還得先解決隱身轟炸機的技術問題,


狼煙火燎


答:現代隱身戰略轟炸機、洲際戰略彈道導彈,水下潛射核導彈是三位一體核威懾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大國三位一體核打擊的重要標誌。必須看到,在和平時期,這些重器的政治意義不可估量。相比於洲際導彈,戰略轟炸機在更多時候能發揮出來比洲際導彈更有效的震懾作用,而陸基洲際導彈比較容易受到敵人功擊,生存能力較低。相比戰略轟炸機生存能更高,這一因素是洲際導彈無法取代的。戰略轟炸機載量大,是高空中的移動發射平臺,生存能力強,還可重複使用,用途廣泛,跟據需要可搭載各型炸彈,核常兼備。另方面戰略轟炸機比洲際導彈優勢還在於機動性和實用性很強,比喻在有爭議區域或所謂灰色地帶攜帶導彈飛臨敵人區域起到威懾的效果,都是嚇阻敵人,也可以收回可進可退可收回,而洲際導彈一打出就無法收回了,是世界大戰了。可喜的是正是因為這樣的特點,備受世人關注的我國轟20正在加緊研製進行中,據說今年底將露出真容,絕不會遜色於美國最先進的隱身戰略轟炸機B21。





遍地黃金888


洲際導彈一旦大發射,人類就進入萬劫不復的時代,洲際導彈的成本也非常高,洲際導彈只有在發射架上才有威懾力,不能輕動。而戰略轟炸機就不一樣了,可核可常可選項很多的,是國家強力外交的有效手段,帶彈飛一飛,警告對手啥時候發射不一定,。戰略轟炸機相比洲際導彈的有效載何大了很多,但是轟炸機的個頭非常大,如果想轟炸對手,安全進出,還不被對手發現就必須要發展隱身轟炸機,。全球只有美國發展了一款隱身轟炸機B一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