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號460毫米艦炮和陸用460毫米大炮有什麼區別?

冬天我最帥1


大和級的460mm艦炮的確是赫赫有名,但陸用的18英寸(457mm)火炮,小編還真的沒有什麼印象。



↑在這裡多說一句,大和級戰列艦的460mm主炮口徑,實際上是由18英寸(457mm)換算為公制長度後向上取整得到的。英國早在一戰時期就在暴怒號巡洋艦上裝備了實驗性的457mm艦炮,裝備457mm艦炮的淺水重炮艦也在一戰中投入了實戰。美國的18英寸艦炮計劃也曾造出3門457mm樣炮。但無論如何,這3mm的向上取整,讓大和級的460mm主炮成為了史上投入實戰的最大口徑艦炮。

<strong>


↑除了一戰中的短身管大口徑臼炮,陸地上最大的火炮就是各種用鐵路平臺運輸的列車炮了。而艦炮由於身管倍徑比較高,也有許多被改裝為列車炮或是岸防炮的典例。圖為用美國新墨西哥級戰列艦主炮改裝的356mm列車炮。

功夫不負有心人,小編翻箱倒櫃,總算是找出來了一款457mm的陸用火炮,而它正是一款英國列車炮。

先說說二者有什麼共同點

在介紹日本460mm艦炮和英國457mm列車炮的不同之前,我們不妨先看看二者之間有什麼共同點。

↑槍支或者火炮的基本原理其實並不複雜:簡單來說就是用發射藥爆燃產生的能量把彈丸向前炸出去,彈丸經過在身管中的加速過程積累速度(本質上是能量),最後飛出身管。自然,無論是英國的18英寸列車炮,或是日本的460mm艦炮,都要遵守這樣的基本原理。


但“都是炮”,基本上就是二者唯一的共同點了。因為艦炮和列車炮二者除了身管和炮尾有著相近的結構外,其裝填、俯仰、瞄準系統乃至是彈藥,由於遂行的任務以及工作環境差異太大,幾乎沒有什麼完全相同的地方。

英國18英寸列車炮

想必大和級的460mm主炮,大家多少都有所耳聞。因此小編先和大家聊聊這款英國的18英寸列車炮。

↑在一戰時,由於當時還沒有像坦克這樣成熟高效的機動突破兵器,地面戰爭的形式依舊是以塹壕戰為主。在一些較為關鍵的戰略節點,更是會出現一些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永備工事,甚至是有縱深的要塞。而在那個航空力量尚不發達的年代,攻克這種擁有較強防護水平的目標,往往就只能祭出口徑誇張的重炮。


↑1914年8月12日,久攻比利時列日要塞不下的德軍搬出了口徑達420mm、單炮重達120噸的大貝莎塔火炮,它能將近1噸重的炮彈發射至12.5km之外。此前列日要塞在德軍大小火炮的轟擊下,仍能組織有效的防禦力量。但在1914年8月12日的炮擊後,列日要塞西北角的蓬蒂斯堡壘中了45發炮彈,坍毀不堪,並於次日被德軍步兵攻陷。到8 月16日,隨著大貝莎火炮不斷向前推進,列日要塞12個堡壘中已有11個失守。

大貝莎火炮的身管很短粗,倍徑比僅有16.7,炮口初速也只有400m/s。而且大貝莎需要至少200餘人進行運輸和操作,在陣地前更是需要數天時間進行部署展開,射擊時也只有約8發/小時的射速。

換句話說,大貝莎需要很長的時間在敵軍陣地前展開,轟擊敵軍要塞後需要及時進行拆解運輸,伴隨戰線向前推進。它需要一直佔據寶貴的一線前線空間,轟擊位於敵方前線一線的目標,本質上是一種射程很短的攻城炮。

↑如果負責攻堅的重炮有足夠的射程,那麼就可以佈置在陣線後方,提高火炮在戰場上的生存性。如果這些重炮還能架設在鐵軌上進行機動,還能大幅減少火炮反覆拆裝更換髮射陣位的所耗費的時間。

而且對於英國來說,一款射程能夠覆蓋英吉利海峽,甚至能夠打到對岸的大威力岸防炮,對於英國自身的海防安全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英吉利海峽最窄處,即多佛爾海峽,寬度僅有34km)

↑在一戰期間,英國研製了一種18英寸(457mm)列車炮。英國軍方本計劃將該炮投入西線作戰,用於轟擊德軍前線要塞和其他擁有良好防護的重要目標。但直到一戰結束的兩年後,即1920年,該炮才完成研製工作並進入英軍服役。

關於該炮的資料少之又少,因此如果小編的敘述有失準的地方,還請各位讀者老爺批評指出。



↑該炮的身管倍徑比為34.7,在一戰時算是身管比較修長的火炮了,一枚高爆彈重達1134kg。該炮的俯仰角為0°-40°,炮口初速570m/s。根據小編的估算,該炮的最大射程應當在33-35km左右。這也就意味著,這門炮不能遂行跨英吉利海峽的炮擊任務。換句話說,該炮只能作為純粹的岸防炮使用。這也是該炮迅速退居二線,在整個間戰期和二戰期間默默無聞、並在二戰結束後被退役拆解的一個重要原因。

↑體型較小的列車炮能夠通過“弗格勒轉盤”的鐵軌佈局模式獲得全向射界,但像本文457mm炮這樣體量的列車炮,就只能通過佈置弧形鐵軌,列車炮通過在弧形鐵軌上前後移動進行瞄準。而且列車炮每發射一枚炮彈,便要把身管歸位到0°的位置進行裝填。這就讓列車炮的射速非常低下——即便是不加瞄準地射擊,這樣一門457mm列車炮一小時最多也只能打出5-6發炮彈。如果算上瞄準、校正的時間,一小時可能就只能發射2-3發炮彈。

圖為1942年6月,塞瓦斯托波爾前線,已經就位的德軍古斯塔夫列車炮正在等待射擊命令,注意因為其體型和重量過於巨大,移動和瞄準都需要使用雙軌鐵路。


↑值得一提的是,英國人於1915年建造了三條勇敢級“大型輕巡洋艦”——標準排水量16500噸,航速32節,前兩艦“勇敢”號以及“光榮”號首尾各裝一座傳家寶雙聯裝15英寸(381mm)主炮,而三號艦暴怒號原計劃裝兩座單裝40倍徑18寸(457mm)主炮,實際上僅安裝了艦艉的一座主炮,前甲板被改為飛行甲板(後來循序漸進地,後主炮被拆除,全艦經過數次改裝成功蛻變為“暴怒”號航空母艦)

上圖為暴怒號全貌,攝於1917年;下圖是暴怒號艦尾的單裝457mm艦炮。

↑這款457mm艦炮僅生產了三門,第一門被安裝在暴怒號上,第二、三門則裝在了兩艘淺水重炮艦上 。而其中這兩條淺水重炮艦中的沃爾夫將軍號(HMS General Wolfe),更是創造了大不靠譜聯合王國皇家海軍有史以來向敵軍開火(艦炮)的最遠距離記錄。

1918年9月28日,該艦向位於比利時城市奧斯坦德(Ostende)以北4英里(6.5km)的Snaeskerke的一座鐵路橋開火,最大射擊距離達36000碼(32.92km)。沃爾夫號向目標共發射了81枚炮彈,而後同級的西利弗領主號又補射了四發炮彈。

<strong>

↑但需要強調的是,這款457mm艦炮和之前所寫的457mm列車炮除了口徑相同,沒有任何直接關係。它們的身管倍徑不同、製造廠商不同、採用的彈藥不同。

上圖是僅存的一門英國457mm列車炮在2013年被運送到博物館、在碼頭卸貨時的圖片。

↑而且當時間步入二戰,隨著坦克的不斷髮展,地面戰爭的形態也從相對固定的塹壕拉鋸戰,變成了瞬息萬變的機動戰。迂迴、包抄、穿插,成為了二戰歐陸戰場上的主旋律。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這些龐大笨拙,還必須佈置在距離前線僅有20-30km的列車炮就丟掉了工作——不僅不再需要遂行攻堅任務,而且在面臨敵方機動部隊的推進時,連自身在戰場上的生存能力都難以保障。

大和460mm艦炮——冰山一角

↑艦炮,絕不僅僅是甲板上的炮塔那麼簡單。一個完整的艦炮系統至少還應該包括諸如揚彈、裝填、旋轉俯仰機構、瞄準、指揮等諸多子系統。大和的460mm艦炮,在甲板以下還有多達總深度達19m的6層艙室,負責給甲板上的炮塔提供各種彈藥、電力支持。

至少從這一點來說,艦炮的伺服、供彈、瞄準等系統比列車炮都要完備得多。自然,艦炮和列車炮相比,在射速上會有非常顯著的優勢。

↑大和級的一座460mm三聯裝主炮塔重達2774噸。要知道,同時期的一艘秋月級驅逐艦也只有2701噸的標準排水量。如此龐然大物,其反應速度當然也十分遲緩。 大和級的每座炮塔由一臺功率高達500馬力的電動機驅動,旋轉速度卻只有約2°/秒。也就是說,當大和級需要將指向正前/後方的一座主炮塔轉到90°位置的舷側時,需要至少長達45秒時間,而且這還是在採用全功率電力驅動的情況下。如果採用人工操作,這一過程可能需要耗時幾分鐘甚至十幾分鍾。

值得留意的是,圖片右側有一艘船露出了其艦尾——鳳翔號航空母艦,她是日本自產的第一條航空母艦。也是世界上第一條按照航空母艦標準建造的航母(早期航母多由其他船隻的艦體改造而成)

↑大和級的460mm主炮採用3°定角裝填,即射擊後主炮需復位到3°的俯仰角進行裝填,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炮的射速。不過幸運的是,在電動機的驅動下,大和級的主炮俯仰速度達到了10°/秒。

在以3°的平射仰角持續射擊時,大和級460mm主炮的單炮射速能夠達到30秒/發,但是此時主炮的射程僅有6000m左右。在對艦作戰時15-20km的通常交戰距離中,大和級則一般採用20°左右的仰角發射,這時的持續射速也可以保持在42秒/發左右。在遂行對陸打擊時,則往往採用40°左右的仰角(此時的射程在40km左右),這時的持續射速在57秒/發左右。

從射速來看,大和級的460mm艦炮還是相當出色的,至少比前文的457mm列車炮強得多了。

本是同根生

↑但是我們退一步說,正如小編在文章一開頭時所寫,如果只是比較艦炮和列車炮的身管,二者是沒有任何本質上的區別的。圖為美軍將繳獲的編號為23的日本460mm艦炮裝在LSM-632號登陸艇上,準備運回國進行進一步研究。圖片攝於1946年的吳港。

如果從這個角度看,它和英國457mm列車炮實際上也沒有什麼區別。把它裝在戰列艦的炮塔裡,那它就是一門艦炮;如果把它裝在專用的列車底盤上,那它又可以是一門列車炮。

↑值得一提的是,在1957年,蘇聯推出了一款口徑為406mm、採用加長T-10重型坦克底盤的2A3自行火炮,用於向敵軍前線發射核炮彈。但由於試裝過程中暴露出來的種種問題,加之當時的導彈技術不斷進步,它和英國457mm列車炮一樣,默默無聞地淡出了歷史舞臺。

從中我們其實也可以管中窺豹地看到,製造超大口徑的重炮,試圖從較遠距離外打擊敵方重要目標,其實效率不高。遂行遠距離打擊任務,導彈才是屬於未來的趨勢。


Sabot穿甲哥


九四式艦炮(460毫米艦炮)搭載於大和級戰列艦上。搭載了該艦炮的主炮塔每座可重達2,700公噸,相當於當時的一艘大型驅逐艦的噸位了。

炮身重量:(164.654噸,包含炮門)

炮身長度21.130米

內膛長度20.700米

膛線長度約20.480米

炮室容積約680 升

射速每分鐘1.2-1.5發

主要發射炮彈九一式穿甲彈、一式穿甲彈、三式彈

射程最大42,000米

炮口初速780 m/s

抱歉,世界上沒有460毫米陸地炮


古斯塔夫超重型鐵道炮

重量1,350噸

長度47.3m

槍管長度32.48 m

寬度7.1m

高度11.6m

操作人數 250人於3日內完成組裝,2,500人鋪設鐵軌(含路基)

口徑800mm射擊

仰角最大仰角48°

射速每30~45分鐘射擊一發或一天內可射擊14發

槍口初速每秒820米(高爆彈/HE);每秒720米(穿甲彈/AP)

最大射程48km(高爆彈/HE);38km(穿甲彈/APCR)


裝備解讀


口徑相同的情況下,艦炮的倍徑一般要比地面火炮大的多,射程、射速、炮彈重量等參數均優於地面火炮


飛天陶罐


艦用大口徑火炮推進藥是可以增加和減少的藥包。陸用點太不方便。需要火車拉。460陸用大炮運輸就是問題。必須火車。


灌南潘體寶


射擊速度不一樣的!艦用是自動供彈系統,水冷。所以,艦用的速度快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