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赤峰市發展現代農牧業掃描

喜看稻菽千重浪——赤峰市發展現代農牧業掃描

翁牛特旗玉田皋萬畝稻田。 記者 馬天烈 攝

開欄的話

7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時作出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在集中集聚集約上找出路的重要指示,為赤峰市在新時代推進農牧業高質量發展指明瞭方向。赤峰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轉型升級發展理念,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優化農業產能和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全市農業農村工作呈現穩中向好、穩中向新的發展態勢。

本報即日起開設《農牧業轉型升級這一年》專欄,派出記者深入農村牧區、農業產業園區、田園綜合體等地採集新鮮發展成果,與讀者共同見證我市推動集中集聚集約發展、加快農牧業產業轉型升級的典型經驗與做法。

□特約通訊員 肖璐

豐收時節的赤峰大地,田疇織錦,沃野泛金,處處是農業興、農民富、農村美的繁榮景象。在中國草都阿魯科爾沁旗,70多萬畝的苜蓿迎來大豐收,放眼望去,滿眼蔥綠、暖意融融,誰曾想到十多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漠,如今已成“綠海”;在松山區大廟鎮公主嶺現代農業產業園,設施農業實現大發展,年產蔬菜7萬噸以上,年產值4億元,年純收益3億元,讓我市農民不再依賴於春種秋收;在蒙都、草原興發、凌志、禾為貴等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生產車間裡,機器高速運轉,產品源源不斷輸出,我市農牧業轉型升級實現綠色化、規模化、特色化、產業化、效益化發展,逐步探索出一條農牧民收入不斷增加、農村牧區面貌煥然一新的現代農牧業創新發展之路。

作為傳統的農牧業大市,赤峰市糧食產量連續多年突破百億斤,保障糧食安全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持續增強;牲畜存欄連續多年位居自治區前列;農牧業與二、三產業持續融合發展,產業轉型升級穩步推進,取得新突破。

培育五大主導產業,實施重點工程推動農牧業轉型升級

9月16日,全市農牧業產業集中集聚集約發展現場觀摩會在寧城縣召開,市委副書記、市長孟憲東強調,推動我市農牧業轉型升級和現代化,歸根結底就是要做好集中、集聚、集約這三篇文章。

集中,就是要在產業選擇和培育上集中,只有集中才能形成規模、形成區域性市場、形成產業競爭力;集聚,就是要讓單個產業或單一品種在空間佈局上集聚,這樣才有利於開展專業化服務、跟進基礎設施配套、形成產業集群效應;集約,就是要將項目、資金、技術、領導力量、群眾注意力等要素向重點產業進行集約配置,堅決防止“天女散花”“撒胡椒粉”。

產業集中集聚集約發展是現代產業的發展方向,也是全市推進特色發展的重要抓手。一年來,赤峰市堅持以打造大園區、培育大龍頭、建設大基地、創建大品牌為著力點,全力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目前全市各類園區已成為龍頭企業的“孵化器”和農牧業產業化轉型升級的“推進器”。現已形成糧、肉、菜、草、果五大產業,是自治區重要的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

一年來,赤峰市成功引進了中糧集團、江蘇雨潤、廣東溫氏、北京首農、澳亞集團等一批國內行業領軍企業來投資發展。今年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農畜產品加工企業銷售收入達146億元,同比增長6%。全市計劃投資千萬元以上農牧業產業化重點項目50個,2019年計劃投資36.9億元,一季度完成投資4.7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2.7%。與此同時,赤峰市農牧業科技園建設進展順利,市農牧科學院基地選址和市種公牛站搬遷選址工作正在積極推進,完工後將建成國內一流的種公牛站,極大促進農牧業科技進步、改善居住環境、提升城市品位。

同時加強農牧業、林業、氣象等科研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科研環境,提高我市農牧業科技創新能力,加快推進農牧業轉型升級。

實施品牌帶動戰略,提高農牧業發展效益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農產品具有鮮明的地域性,農業的特殊性則決定了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的重要性。加強農牧業品牌建設,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重要載體,是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實現農業增效、農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赤峰市堅持品牌帶動戰略,不斷提升農畜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完善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檢測機構和追溯體系建設,全市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總體平穩,繼續保持在較高水平,為農畜產品品牌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赤峰是世界旱作農業遺產地、世界小米發源地,“赤峰小米”顆粒圓潤、色澤金黃、口感香醇。8000年前華夏民族在這裡開創旱作紀元,盛世中華赤峰人民依舊傳承創新。世界小米看赤峰,“赤峰小米”香天下。

自2014年起,世界小米起源與發展大會連續6年在赤峰市召開,“赤峰小米”於2016年3月被國家農業部認定為農產品地理標誌。2017年6月,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受理了“赤峰小米”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的申請,標誌著“赤峰小米”正式有了進入市場的“通行證”,更大限度挖掘了“赤峰小米”的富民效應,對於推動產業持續發展、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不光是“赤峰小米”,赤峰市還有“昭烏達肉羊”“赤峰蕎麥”“赤峰綠豆”,都先後通過了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截至目前,全市“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總數已達408個。今年下半年,赤峰市將繼續著力抓好農畜產品品牌建設。加快推進全域公用品牌的頂層設計工作,重點加大“赤峰小米”的宣傳推廣力度。充分利用第七屆內蒙古自治區綠博會、第十七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等展會平臺和第二屆農民豐收節慶祝活動,對我市特色農畜產品品牌進行廣泛推介宣傳。力爭讓品牌農牧業成為我市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發展現代農牧業的重要抓手,成為農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促進了經濟的高效發展。

各旗縣區曬出發展成績單,引領全市農牧業轉型升級大跨越

一年來,赤峰市各個旗縣區加快推動資源集中、模式集約、產業集聚,全市農牧業發展水平全面提升,引領農牧業轉型升級實現大跨越。

寧城縣集中推動設施農業、林果、肉牛養殖三大產業迅速發展。截至目前,全縣設施農業總面積46萬畝,年產蔬菜112萬噸,產值44億元;果樹經濟林面積23萬畝,年產果品13.5萬噸,產值6.8億元;全縣耕地面積154萬畝,年產玉米60萬噸、秸稈70萬噸。藉助這一優勢,大力發展肉牛產業,走出了一條產業富民的“牛”路子。

松山區立足糧食、蔬菜、生豬三大主導產業優勢,推動農牧業由規模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加快轉變。目前全區糧食產量穩定在16億斤以上。調整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到75萬畝,糧經飼比例達到62∶32∶6。建成10個萬畝設施農業園區、75個千畝特色設施農業園區,年產蔬菜120萬噸以上,實現年產值35億元。建成種豬繁育基地5處,並與廣東溫氏集團深度合作,推廣“四統一保”合作養豬模式,帶動建成萬口以上豬場75個、千口以上豬場345個,年出欄生豬200萬口以上。

紅山區著力構建“特色成塊、基地成片、產業成帶、集群發展”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做精特色產業,打造精品農業集聚區。規劃10萬畝旱作農業景觀帶,打造4個萬畝特色產業園。同時依託紅山綠色食品產業園區,打造區域性農副產品加工中心。

元寶山區充分發揮企業集群集聚效應,推動農牧業項目向園區集聚。綠色農畜產品加工園區現有31家企業簽約入駐,18家企業建成投產。按照“菜、乳、肉”產業佈局,做精“菜”產業,做優“乳”產業,做強“肉”產業,同時做強龍頭企業,成功打造了伊品生物、瑞陽化工等產業體系的領頭羊。通過農牧業產業化渠道人均實現收入11461元,佔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的60%。

喀喇沁旗堅定不移走特色、精細、品牌、高效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全旗特色農業佔比達53.3%。打造牛家營子鎮為“中國北沙參、桔梗之鄉”、王爺府鎮為“中國番茄之鄉”。依託“全國首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的金字招牌,實施旗鄉村合作社四級全方位無死角農產品質量監管,實現了從田間到餐桌全過程質量可追溯。

敖漢旗全力推進小米、肉驢等百億元主導產業,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全旗建設優質穀子生產基地92萬畝,佔全國總量的3.8%,年產優質小米3.9億斤,產值超過20億元。毛驢存欄30萬頭,佔全國的11%、全區的26%,通過“小規模、大群體”“抓大戶、建小區”的模式,培育養殖大戶75戶,扶持壯大合作社39個,帶動6萬肉驢養殖戶實現戶均收入1.3萬元。

翁牛特旗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佔全市的1/6。近年來,翁牛特旗著力創優農畜產品品牌,同時積極推動多個重點項目落地實施、投產達效,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農畜產品加工企業達33家,帶動發展規模種養基地172處,扶持發展農牧民專業合作組織2300多家,帶動8萬多戶農牧戶參與經營、實現增收。

林西縣作為全區首個脫貧摘帽的國貧縣,大力發展甜菜、金雞、中藥、生豬、野果五種富民產業,開創了“1+4+5”產業脫貧林西模式,同時大力推行“園區+企業+農戶”的經營模式,共建成農牧業產業園區26個,帶動貧困人口2612戶5713人,人均增收1620元。

巴林左旗將笤帚苗、肉驢和肉牛確定為農牧業發展三大主導產業,笤帚苗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35萬畝以上。規模化加工廠達到86家,使全旗資源優勢直接變為產業優勢,同時發展養驢專業村25個、肉驢交易市場3處,肉驢年飼養總量達18萬頭,打造“全國烏頭驢養殖示範基地”。

巴林右旗提出了“市場引領、政府扶持、科技支撐、企業運作、草業先行、示範帶動”的24字農牧業產業發展方針和“小規模大群體”的發展思路,逐步形成了“為養而種、為牧而農”的發展格局。全旗以畜牧業為主導產業,推動良種化進程,2018年全旗實現肉羊養殖量305萬隻、肉牛養殖量20.5萬頭。同時打造1000畝現代農業科技試驗示範園區,帶動主導產業實現大發展。

克什克騰旗始終堅持“生態農牧業”發展思路,以改良創品牌,以園區聚特色,以融合興產業,持續推動農牧業集中集聚集約、高質量發展。同時將經棚鎮作為扶貧產業發展重點,打造五大園區,並藉助農旅結合項目以及正在規劃建設的中國北疆風景大道,助力全旗經濟社會發展實現綠色崛起新跨越。

阿魯科爾沁旗探索在南部沙化退化草場人工種植優質紫花苜蓿並取得成功,是全國集中連片種植優質牧草面積最大的地區,被授予“中國草都”稱號。目前,國內第一家集生產、加工、貯運、銷售、信息服務、草業博覽為一體的綜合型草產業服務園區已拔地而起,肉牛業和奶業也都實現了健康、蓬勃發展。

今年兩會期間,赤峰市委副書記、市長孟憲東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努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夯實經濟高質量發展根基,切實提高農牧業現代化發展水平。這意味著我市農牧業轉型升級的號角已經吹響,劈波斬浪勇向前,鼓勁揚帆再出發。我市將繼續推動集中集聚集約發展,著力調優農業產業空間佈局,持續推進傳統農業大市向現代農業強市轉變,著力構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利益聯結機制,開創我市農牧業高質量轉型發展新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