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說說李自成為何敗給了清軍

我們都知道在明朝末年明朝主要有兩患,一個是清軍,一個是國內的流寇。流寇就是指李自成、張獻忠等人。當國內的農民起義遭到圍剿元氣大傷時清軍就會進關內掠奪一番或者打擊關寧軍使明朝不得不加強山海關、密雲等地的防務,如山西宣府等鎮就不能夠抽兵來圍剿李自成,明朝也不得不加餉籌措糧草來對付清軍,這樣使農民軍可以得以留存星星之火。

大順軍對於清軍的認識錯誤導致的戰略錯誤

雖然雙方有著這樣的配合,不過並沒有宣之於人,也沒有互相來往,李自成對於清軍是沒有足夠的瞭解的,在李自成進北京之後明朝官員多投降大順軍,包括當時的吳三桂,但是李自成並沒有接收山海關等地的防務。也沒有派一員大將駐紮在山海關附近,只是讓當時的明朝降將唐通部的八千人留守山海關,並把吳三桂的部隊調回北京。在山海關吳三桂的部隊才是主力,兵力大約是唐通的五倍,山海關附近的大部分兵力都被調走了,即使吳三桂不反叛其實只要清軍攻打也很難防守,這說明李自成和手下的參謀集團對於清軍是沒有足夠的認識的,也不知道清軍的野心的,所以李自成的主力才會去南下而沒有鞏固京畿地區和山海關等地的防務。

簡單說說李自成為何敗給了清軍

這裡還體現了一個問題就是李自成太過於相信明朝投降將領,如唐通、吳三桂等等,唐通剛剛投降卻仍然能獨自率領軍隊鎮守一方,一方面是因為李自成京畿地區力量不足,李自成進北京時其實只有兩萬人,後來吳三桂反叛奪取山海關李自成討伐才抽調湊集了十五萬人,其中還有五六萬人是明朝投降李自成的部隊,他的主力部隊放在山西、陝西、河南一線是他的重大失誤,但其實即使李自成有主力部隊在此或許還是會選擇明朝降將單獨駐守一方,這一點在後來清軍入關進入北京,李自成防禦山西的時候也能看的出來。

當李自成向西逃竄時就清軍鞏固京畿地區只是追到山西就回去了,此後的一個月並沒有對李自成採取軍事措施,山西作為大順與清軍的對抗前沿,李自成並沒有親自坐鎮太原指揮,也沒有讓手下的二號人物李宗敏留守指揮,李自成雖然派了手下大將防守,但是卻沒有一個統一的指揮系統,只是各自為戰,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讓明朝降將獨帶軍駐守一方,如我們之前所說的唐通,就再次叛變歸清,結果防守一下就出現了漏洞。

簡單說說李自成為何敗給了清軍

清朝對於未來的預見性

如果說李自成是一直沒有認識到清軍的威脅的話,那麼清軍是早早的就已經注意到大順軍。1643年皇太極臨死前就說明朝將要亡國,流寇和清軍已經到了明朝不可治的地步,而明朝能夠打仗的軍隊如祖大壽、洪承疇等邊軍要麼被清軍打敗,要麼投降清軍,而內陸軍主要指孫傳庭的軍隊也是危在旦夕,所以明朝必亡,並且定下了明朝覆滅清軍與大順爭奪天下。投降清朝的謀士范文程也向上進言說,明朝相當於秦朝,而清軍和大順軍就是楚漢,應當早做打算。

吳三桂投降之前清軍就已經出發,多爾袞決定饒過山海關從密雲等地進入關內。以上我們可以看到清朝對於局勢是有清醒的認識的,並預料到大順奪取明朝政權,清軍入關並非是一時的興起而是早有預謀的了。在大順東進北京已經奪取山西之時清朝就已經派人與大順軍接觸,並提出和大順半分天下的構想,但是並沒有得到大順高層的重視,在如此赤裸裸地野心之下李自成仍然沒有在奪取北京後加強京畿和山海關等地的防務,這隻能說明大順對於未來的預見性和大局觀是不行的。

我們都知道清軍曾經多次繞道進入明朝內地燒殺搶掠,是完完全全的強盜行為,但是這一次卻一改之前的做法軍令嚴明,在《鴻門宴》中說劉邦“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當時的清軍完全正是如此行為,以前在建州時過來燒殺搶掠現在卻不這麼幹了,這是為了收買人心,清軍的志向也不在小啊。

簡單說說李自成為何敗給了清軍

總結一下李自成所犯的錯誤。第一點就是在之前清朝已經向大順表明心跡的情況下大順沒有認識到清朝的威脅和野心導致李自成防禦政策的錯誤,這一點主要體現在未曾加強京畿地區防務,沒有派自己的主力接管山海關或在山海關附近駐軍。第二點就是過於相信明朝降將,無論是吳三桂又或者唐通等人,吳三桂降清開山海關,唐通叛亂使大順在山西的防禦出現了巨大的缺口,使清軍能夠迅速的西進,並損失了大量的有生力量。

如果說李自成過於相信明朝降將而導致出現了戰略部署漏洞的話,那麼清方是如何對待這些明朝降將的呢?

清軍雖然優待明朝將領但是也對他們有所防備,這點和李自成是不同的。在清朝統一的過程中明朝的投降將領出了大力,而這些人中有不少是原先投降李自成的,那麼為什麼這些人沒有再次叛變就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了。第一點就是清朝對於官紳地主的優待政策,包括承認他們的財產歸他們所有,之前被大順軍分的土地全部歸原來的所有人,還有願意為清朝的效力的官員保留原職或者提高職位,這是完全和大順相反的。另外一方面是因為清朝的八旗強大,在當時滿清有著過萬不可敵的說法。

在李自成觸犯到官紳地主和這些軍閥將領利益時並沒有當時就反抗李自成,因為李自成軍威強盛他們不敢反抗,他們的反抗是以吳三桂叛變開始的,是以清軍大敗大順軍開始的,大多數人都會這麼選擇,因為誰都有欺軟怕硬這種本質,自然界是崇拜強者的,還有就是清軍對於降將的防備。清朝是漢軍滿族和蒙古族聯軍,屬於混編,漢軍在前清軍在後,以清軍將領為主將來牽制和管理漢軍,這點是和大順軍不同的,對於新降的漢軍清朝是不放心的,所以清軍的編制多是如此,再後來的南征北伐中更是以漢軍和蒙軍打頭陣滿軍壓陣,遇到無法打敗的敵人再向清軍求援,而清軍往往能夠一戰而定,在這種情況下更加清軍神話了,明朝投降過去的將領也更不敢反叛了。

簡單說說李自成為何敗給了清軍

大順和清軍爭奪的失敗有多樣的原因,以大順和清朝對比可以看到李自成有很多政策或者戰略上的失誤,在這方面清朝是比大順更勝一籌的,所以清朝的成功雖然有很多偶然性但也有它的必然性,清朝幸運的方面在這裡就不講了,因為運氣畢竟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我覺得應該注重於人為。

清朝的成功和大順的失敗也並不僅僅只是我前文所言,本文也只作為個人觀點,歡迎吐槽但是不要罵人好吧,我是何以知世,感謝各位觀眾老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