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雙11”成為新經濟的推手

11月11日零點剛過1分36秒,2019年天貓“雙11”成交總額即突破100億元。此速度再次刷新成交總額破百億的紀錄。

託互聯網和新業態、新技術的福,“雙11”期間,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僅憑一部手機,線上線下,吃喝玩樂,衣食住行,率性而為,盡情揮灑。

時至今日,“雙11”或成為一個內涵豐富的符號。直接表徵的是消費行為,隨後少不了宏微觀經濟的分析;再深入下去,則不乏文化象徵的指涉。誠然,無論從生活還是生產的角度,如果不過分,消費都是一個好東西。對於經歷過短缺時代的人們,縱情消費曾是他們的夢想;對於當今的年輕人,消費則是他們的日常生活。而滿足消費和創造消費更是企業的動力,所以“雙11”成為一個節日,成千上萬的企業無疑是其中的推手。

透過“雙11”,經濟學者們有更明晰而理性的歸納和判斷:互聯網經濟已然成為市場配置資源的全新手段;供需之間有了更良性的互動,從而使供給端更多元、更個性、更品質化;各要素間有更好的協同,線上與線下、電商與物流、科技與應用、平臺與商家,均有更好體驗和更大獲得感。

“雙11”在社會學家眼中更具文化色彩。“雙11”既然已成“節”,它所承載的一切便不會那麼單調,年輕的一代人也不會僅為24小時內的商品打折而狂歡。如同春晚,“雙11”前夕各地都有類似的預熱活動。10日晚,東方衛視、浙江衛視和優酷聯合舉辦了聲勢浩大的“天貓雙11狂歡夜”晚會,上百一線明星聚集,商家群起贊助,節目青春時尚;消費不忘扶貧,晚會上還在線銷售21個貧困縣區的農產品。這一切,無不顯示了“雙11”的社會號召力。

當然,“雙11”線上售出產品質量問題不少,更有假冒偽劣充斥其間,消費者退貨率時有上升。正因如此,政府今年推出最嚴監管舉措,為的是“雙11”有更好前景和更旺盛的生命力。如同所有新生事物,“雙11”免不了為人詬病、求全責備,在其成長的過程中遭遇波折和起伏。但無可置疑,十一週歲的“雙11”以及一切有益創新,終歸是面向未來。

梅明蕾專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