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上市地產公司:近一年重組三次,兩次跨界失敗

最苦上市地產公司:近一年重組三次,兩次跨界失敗

跨界不能停的亞太實業,問題也許並不在業務。

文 | 華商韜略 方樂迪

編 | 倪晨

近日,亞太實業發佈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朱全祖承諾給予上市公司子公司同創嘉業的1000萬元項目啟動資金並沒有按時交付。

但在此前的2019年胡潤百富榜單中,朱全祖、俞金花夫婦以60億元身價位列第684位。這樣一位地方巨賈,卻拿不出1000萬元啟動資金,不禁讓人質疑。

而借地產起家的亞太實業雖然是一家房企,但十多年來業績慘淡,但主營業務不精的這家企業還熱衷於跨界。

11月3日晚間,亞太實業披露重大資產出售及重大資產購買預案,擬向亞太房地產出售所持同創嘉業全部84.156%股權,同時購買亞諾生物所持臨港亞諾化工51%股權交易作價預計為7069.10萬元至7910.66萬元

若此次交易能順利完成,公司將實現由原房地產行業向精細化工行業的主營業務的轉型。

但即便把自己公司搗騰出手,這次重組需亞太實業再支付2.07億元現金,這已超過亞太實業總資產,亦是三季度末其可動用現金的近365倍,用蛇吞象形容也一點也不過分。

企查查顯示,同創嘉業、亞太地產的大股東就是亞太實業。而亞太實業的大股東大市投資卻正處在破產清算過程中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這家公司因為董事長三萬年薪而著實出名了一番。

2018年A股高管薪酬數據顯示,董事長馬兵的薪酬僅為2.94萬元,公司原董事會秘書王瑞華9.57萬元的年薪,已是公司高管中的頂薪。2017年,亞太實業全部高管的薪酬合計65.48萬元,除ST公司外,位居A股房企的榜尾。

但董事長的低年薪除了騙取一些流量之外,並沒有給這家公司的業績帶來積極提振作用。無論是主業還是跨界重組的領域,亞太實業的日子可謂是一年不如一年。

據亞太實業2019年三季報顯示,該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178.26萬元,同比下滑37.38%;實現淨虧損707.77萬元。

最苦上市地產公司:近一年重組三次,兩次跨界失敗

受大環境影響,作為一家區域房地產公司,亞太實業持續盈利和抗風險能力都遇到了問題,近一年股價也是跌跌不休。

為解決這一問題,亞太實業也隨著地產公司轉型大趨勢,開始轉型去地產化。不過頻頻跨界的結果卻是從失敗走向失敗。

2018年年底,亞太實業宣佈擬收購創新藥研發外包企業信實香港70%的股權。該收購項目於4月10日正式宣佈終止。

而在信實香港收購終止的同一天,亞太實業又表示,為全力推進公司轉型,解決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問題,擬以現金方式購買欣捷高新持有的成都新恆創藥業有限公司(簡稱“新恆創”)不低於70%股權,同時,擬向亞太房地產出售上市公司持有的蘭州同創嘉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簡稱“同創嘉業”)84.156%股權。

但僅僅5個月後,該收購項目又宣佈終止。

從目前的情況看,亞太實業此次重組的結果也不甚理想。亞太實業所持有擬出售標的同創嘉業一千多萬股股權,目前處於凍結狀態。凍結期限自2018年12月27日凍結至2021年12月26日。上次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導致了4月初那次重組的失敗。

但頻頻跨界失敗的亞太實業,也曾經歷輝煌。

亞太實業曾叫寰島實業,屬於較早上市的房地產企業中赫赫有名的一家企業。但如今年年徘徊在虧損的邊緣,實控人也是換了一批又一批,一系列重壓下,亞太實業頻頻跨界也屬無奈之舉。

但無論是跨界醫療還是化工行業,都需要紮實的專業底蘊和技術支持,僅靠一時的噱頭,沒有主營產品支撐,無異於以卵擊石。此外,不紮實做產品的亞太實業卻熱衷於資本運作,從97年上市以來,亞太實業的資本運作不下上百起,但是運作來運作去,日子卻越過越不好。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