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幫助魚苗冬季安全越冬?

大別山鷹


我國幅員遼闊,南北各地氣候差異巨大,對於水產養殖也同樣存在著巨大的差異,特別是到了冬季,很多北方地區開始結冰,魚類的養殖管理也相對困難,而在南方溫度相對較高,魚類的養殖管理要簡單很多,那麼在冬季我們該如何幫助魚苗安全過冬呢?

加強營養管理

在入冬以前,我們要對魚苗進行營養強化,特別是北方結冰的地區,由於冬季時間長,水溫低,魚是屬於變溫動物,冬季不會攝食而只消耗,如果在入冬前沒有強壯的身體,在越冬過程中很容易發生各種病害。

在南方各地區則要簡單很多,很多品種的魚都可以繼續投餵,只是投餵量要降低一些。

加深水位

冬季降雨量少,魚塘水體補充相對困難,伴隨著北風蒸發量也會加大,因此在入冬時要加深水位。水位的提高不但可以保證底層水的溫度,還可以提供充足的空間,增加藻類的光合作用,為魚苗提供足夠的溶解氧。

降低養殖密度

魚群的密度越高,對於氧氣的需求也會越多,在水體未結冰的時候水體一般不會出現缺氧的現象,但是如果水體結冰,冰隔絕了空氣魚水的接觸,非常容易造成越冬池塘缺氧,因此要適當降低魚苗的密度,而對於南方魚塘來講可以不用降密度。


除了以上的幾點,在越冬前還要進行池塘的消毒、魚體殺蟲等操作。與此同時也要進行肥水,因為藻類是重要的氧氣來源,在進行光合作用過程中伴隨著光能的吸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體溫度。


珠海禾蟲哥


怎樣幫助魚苗冬季安全越冬?

現在氣溫一天天地下降,冬天離我們也不遠了,那麼對於水產養殖來說,進入冬天之後魚雖然不怎麼吃,但是整個冬天魚苗的狀況好與差卻是直接關係到第二年養殖的成敗,因為魚苗在冬季沒有處理好的話,開春之後水溫一高問題也會隨之出現,那麼怎樣幫助魚苗安全越冬呢?關於這一問題,踏火個人的建議是從以下方面來處理好:


  • 做好魚病預防:想讓魚苗過冬之後少出現問題,那在越冬之前一定要對魚做好魚病預防工作,正常情況下,建議在水溫還處於15度之上時選擇合適的時機對魚塘水體和魚用藥來消毒,之後再用一次殺蟲的藥物,其目的就是減少病原體過冬,這樣開春之後水中的病原就會減少。

  • 養好水: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操作,養魚先養水水這一道理我想大家都知道,如果水質不好只要溫度一高魚的疾病會很易爆發出來,因此在入冬前一定要將水質處理好。在進入冬天之前將水質調好,在有必要的時候可以用藥來改底、調水以減少水中有機質和有害物質的存在。
  • 做好投餵:有時我們總有一個誤區,總以為水溫低了之後魚就不會吃食,所以在低溫天氣很少去餵魚。踏火個人以為這是很不科學的,如果在這一時期沒有喂好的話,魚的體質會慢慢下降,這樣一到溫度升高時等各種病原繁殖起來時,魚很易疾病。因此建議水溫在10度以上時如果天氣好要適投餵一些精料給魚吃,水溫低於10度時在中午如有魚浮於水面時也可以適當少量喂一引起給魚吃,以提高魚的體質。

以上僅為踏火個人經驗見解,供參考用,更多的水產、水族類經驗分享敬請關注踏火逍遙說魚,謝謝!


踏火逍遙說魚


您好,我是牧海,很高興能為您解答!

那麼正如題主所問,怎麼幫助魚苗冬季安全越冬呢?

為了滿足不同地區的市場需求,現在魚苗也基本上實現了全年供應,比如夏秋季節出塘的夏花、秋花,而魚苗順利越冬之後,在春季出塘的魚苗又稱為仔口魚種或隔年魚種。

由於魚苗本身體質脆弱,抗逆能力弱,再加上冬季池塘環境比較惡劣,因此很容易導致魚苗減產,魚苗的過冬管理對養殖戶的技術要求也更高。

▼▼草魚苗


我認為首先要進行的就是魚苗越冬前的營養強化,這是提升魚苗體質、保證其順利越冬的首要前提條件。

對魚苗的營養強化的主要手段是為魚苗提供豐富而充足的高蛋白生物餌料,比如,大型枝角類、橈足類、紅蟲、滷蟲等,同時輔以豆漿、蛋黃等高蛋白物質。這樣,魚苗才能夠有充足的能量來抵禦冬季的低溫、低氧等條件,才能提高安全越冬的成活率。

其次還要做好肥水工作。魚苗肥水下塘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則,因為肥水中含有大量的浮游植物、浮游動物,這些都是魚苗良好的天然餌料。做好肥水工作的池塘可以不用頻繁投餵人工飼料,魚苗也可以生長的很好。

▼▼加州鱸魚苗


同時為了減少魚苗病害的發生,在魚苗下塘之前要做好消毒工作。做好這些工作,基本上魚苗不會有大礙了。但是在冬季水塘結冰時,要加強巡塘,必要時進行破冰增氧,也可以增加池塘深度、提高水位,這樣同時也能有效避免魚苗凍傷的現象發生,對春季的水黴病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以上觀點均為個人看法,僅供朋友們參考。

我是牧海,專注於特種水產的研究與分享,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


牧海


由於冬季池塘普遍水溫較低,魚類攝食較少,其生長速度也隨之緩慢,往往給人們造成一種錯覺—魚“養”冬,人也“養”冬,放鬆了管理。以致第二年開春銷售魚苗時,才發現魚苗成活率低。那麼,如何才能提高魚苗的越冬成活率呢?

一、越冬前的準備

  1、清塘消毒 魚苗越冬的準備工作應在每年10月份前後進行,越冬地大小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條件選擇,儘量選取背北向陽,排灌方便,面積1畝以上,水深保持80釐米以上。準備放養越冬苗的池塘,在魚投放前應先清塘消毒,較好放幹水暴曬一星期,處理好超過15釐米厚的淤泥(用抽泥機或流動水沖洗或肩挑排出塘外)。

  越冬池的清塘消毒也和其它季節魚苗投放前一樣,可用生石灰、茶麩或強氯精(漂白粉)潑灑。主要是殺滅病毒細菌、雜魚和其它天敵。用法用量。

  注意:茶麩應該先搗碎、浸泡2-3天,然後用開水沖泡,再充分拌攪,連渣帶汁全池潑灑。生石灰、強氯精(漂白粉)兌水後全池潑灑。

  2、魚種的準備 越冬魚苗的放養品種應因地制宜,適應自身的池塘條件和市場需要。若池塘水溫能保持12℃以上,水深保持1.5米以上,可適當考慮放些野鯪、土鯪、羅非魚等暖水性魚類。如果往年放養鯪魚都不能安全越冬,那麼暖水性魚類就不必考慮了。一般情況下,每畝水面,平均水深1.2米以上,越冬魚苗常規放養量。

二、日常管理

  越冬魚苗的日常管理,首先是水質管理,冬季水溫較低,魚類攝食較少,新陳代謝物也較少,浮游生物自然減少,池水透明度較高,這樣不利於魚類的越冬和生長髮育。所以,冬季池塘一般用堆漚後的豬、鴨、雞糞或稻稈定期放置於塘角邊,使池塘水質清爽,呈綠豆色,透明度保持20釐米左右。這樣既可以節約飼料成本,又可以提高魚苗的成活率。其次:飼料投餵的把握,當水溫在20℃以上時,每天應堅持投餵青飼料(如蘇丹草、黑麥草、油藤菜等)和精飼料(如花生麩、顆粒飼料、谷芽等)。一般青飼料的日投量約佔魚體重的6%-8%,上午投餵,精飼料約佔魚體重2%-3%。當水溫低於15℃,不必再投飼料。不過,應注意塘堤有無漏水,防止池塘水位降低造成魚苗缺氧或凍死。再次,適當補充新水,越冬池塘經一段時間的飼養管理,水質容易變壞,所以有條件的地方在晴朗的日子裡,適當注入新水,對魚類生長髮育有極大的益處。

三、病害的防治

  越冬魚苗大多數在入冬初期易患細菌性爛鰓病,開春前患寄生蟲引起的魚病,水溫15℃-25℃時患小瓜蟲病或擦傷魚體後患的水黴病等。

  1、預防措施:①小心操作,儘量減少魚體受傷。②魚苗過數、轉塘時用0.5%-0.6%的食鹽水浸洗魚苗10-15分鐘或每立方水用0.1克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魚體5-10分鐘,然後再放入池塘。③每隔20-30天,用生石灰全池潑灑一次,用量為每畝均1米深用15-20公斤,兌水全池潑灑。④用茶麩(整塊、不宜打碎)每畝水面,深均1米用7-8公斤,置於池塘四角和中間,讓其慢慢溶解,起消毒和調節水質的作用。

  2、治療方法:①細菌性爛鰓病。症狀:病魚體色變黑,離群獨遊,打開鰓蓋,鰓絲上有許多粘液,有些腐爛成“開天窗”狀,這是典型的細菌性爛鰓病。此時,池塘水體可用生石灰消毒(方法與預防措施③一樣),第二天用半斤敵百蟲(晶體)加2兩粗鹽溶水全池潑灑(每畝均1米深用量),同時用複方魚藥投餵連續3-6天。②小瓜蟲病。流行於水溫15℃-25℃時,病狀:病魚游泳遲鈍,浮於水面,有時集群繞池,檢查病魚魚體,鰭條、鰓部有許多小白點。此時,每畝水面均1米可用半斤幹辣椒和2兩乾薑片,用4斤清水煮沸後熬半小時,然後連渣帶汁全池潑灑,連續2天,每天一次,可達到預期的效果。③寄生蟲引起的其它魚病。主要是越冬後期、春初,魚苗個體較大,水質不良引起的,如車輪蟲、隱鞭蟲,鈄管蟲等疾病,屆時可用苦楝枝葉漚水,每667立方米水體用40公斤左右紮成把,堆漚在進水口附近,可達到預防的目的,也可用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每立方水分別用0.5克和0.2克溶水後全池潑灑。④水黴病或鰓黴病。主要是機械損傷或凍傷引起的,病魚消瘦行動遲緩,魚體上有一團棉絮狀物質,如不治療慢慢死亡。此時可用萬分之四的小蘇打和萬分之四的食鹽混合溶水後全池潑灑或每立方水用0.1克高猛酸鉀溶液全池潑灑,連續2次,每天一次即可。⑤魚苗敵害—水蛇。水蛇一般在夜間巡塘時捕打,或用蕉樹莖置於塘中,每隔幾天拉上岸,若莖內有蛇其會自然溜出,然後將其打死。當然入冬前清整塘堤時,儘量堵塞漏洞,防止水蛇藏身,也可用效減少水蛇的存活,對魚苗越冬,提高成活率都具有積極的作用。


蓮頭港原小野


乾貨:如何讓魚苗安全越冬?

  進入冬季,受寒冷天氣的影響魚苗的存活率變得很低,甚至出現魚苗越冬死亡的現象。魚苗越不了冬,養殖戶直接面臨經濟損失。漁樂豐的大水面養殖專家認為做好魚苗越冬管理至關重要,以下分析魚苗無法越冬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X

  1、魚苗體弱

  苗種體質瘦弱,這些苗種體內貯存的營養物質就少,抗病、抗凍、耐低氧能力就差,越冬死亡率就高。

  正確方法:越冬前一定要加強苗種的培育,投餵足量的脂肪和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飼料,以培養體格肥滿的苗種越冬。

  2、池水水瘦

  冬天,池水水瘦時,浮游生物欠缺,加上苗種放養密度過大,天然餌料嚴重不足,水質清瘦水溫就越低,對魚兒渡過漫長的冬季就不宜。

  正確方法:肥水越冬。在越冬前肥水,保有一定量的浮游植物,肥水的水溫高一些,又有一定量的天然餌料供魚吃食。

  漁樂豐肥力源適用水體清瘦池,有效改善水體水質,全面補充水體營養,抑制水體中有害藻類的過量繁殖, 增加水體內部循環動力,為水生物營造穩定、肥、活、嫩、爽的水環境。

  3、水質差

  老化水越冬,看似越冬魚對水質和溶氧不高,其實魚兒在冬天仍然對水質有一定的要求,雖然需氧量不高,但也不能沒有溶氧量,不能處於低溶氧狀態下生存過冬。

  正確方法:老水或水質異常時,苗種會深感不適,對越冬存活率的影響相當大,應該保持水體清新,有新水加註條件的可少量補水,對水質施用生石灰調節,讓魚生活在良好的水體中。

  4、魚體受傷

  在拉網並塘時,由於操作粗暴,造成魚體受傷,病菌入侵,導致感染疾病,在越冬期間易死亡。

  正確方法:預防魚體受傷。魚體擦傷後易患水黴病,魚種並塘時,操作要輕、慢,以免損傷魚體。

  5、淺水越冬

  越冬池水位過低,不能形成'冷熱分層',在極冷時魚兒沒有底層的'溫水'保障,對越冬不宜。

  正確方法:保持一定的水深,至少1米以上,水深達劇2米甚至2.5米以上更好,並有補充水源。

綜上所述: 以上五個具體措施是對防治魚苗防治的方法,希望對於魚苗安全過冬有所幫助。



遇見山水


1、魚苗體弱

  苗種體質瘦弱,這些苗種體內貯存的營養物質就少,抗病、抗凍、耐低氧能力就差,越冬死亡率就高。

  正確方法:越冬前一定要加強苗種的培育,投餵足量的脂肪和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飼料,以培養體格肥滿的苗種越冬。

  2、池水水瘦

  冬天,池水水瘦時,浮游生物欠缺,加上苗種放養密度過大,天然餌料嚴重不足,水質清瘦水溫就越低,對魚兒渡過漫長的冬季就不宜。

  正確方法:肥水越冬。在越冬前肥水,保有一定量的浮游植物,肥水的水溫高一些,又有一定量的天然餌料供魚吃食。

  漁樂豐肥力源適用水體清瘦池,有效改善水體水質,全面補充水體營養,抑制水體中有害藻類的過量繁殖,增加水體內部循環動力,為水生物營造穩定、肥、活、嫩、爽的水環境。

  3、水質差

  老化水越冬,看似越冬魚對水質和溶氧不高,其實魚兒在冬天仍然對水質有一定的要求,雖然需氧量不高,但也不能沒有溶氧量,不能處於低溶氧狀態下生存過冬。

  正確方法:老水或水質異常時,苗種會深感不適,對越冬存活率的影響相當大,應該保持水體清新,有新水加註條件的可少量補水,對水質施用生石灰調節,讓魚生活在良好的水體中。

  4、魚體受傷

  在拉網並塘時,由於操作粗暴,造成魚體受傷,病菌入侵,導致感染疾病,在越冬期間易死亡。

  正確方法:預防魚體受傷。魚體擦傷後易患水黴病,魚種並塘時,操作要輕、慢,以免損傷魚體。

  5、淺水越冬

  越冬池水位過低,不能形成"冷熱分層",在極冷時魚兒沒有底層的"溫水"保障,對越冬不宜。

  正確方法:保持一定的水深,至少1米以上,水深達劇2米甚至2.5米以上更好,並有補充水源。


大眼睛的我


到了寒冷的冬天,能冬眠的動物都會去溫暖的洞穴裡進行冬眠,而不能冬眠而定動物也會南遷去往溫暖的地方過冬。特別是在北方的冬天到來時,幾乎就是一種“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狀態了。那麼魚這種動物在冬天要怎麼過冬呢?

如果是在野外生存的魚,大部分是不會冬眠的,它們會下沉到水底溫暖的地方進行生活,並減少活動量。而在水塘里人工養殖的魚類,則需採取相關的安全渡過低溫季節的技術措施。

1、水質保障 老水或水質異常時,苗種會深感不適,對越冬存活率的影響相當大,應該保持水體清新,有新水加註條件的可少量補水,對水質施用生石灰調節,讓魚生活在良好的水體中。

2、肥水越冬 在越冬前肥水,保有一定量的浮游植物,肥水的水溫高一些,又有一定量的天然餌料供魚吃食。

3、預防魚體受傷 魚體擦傷後易患水黴病,魚種並塘時,操作要輕、慢,以免損傷魚體。

4、保證魚苗健康 越冬前一定要加強苗種的培育,投餵足量的脂肪和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飼料,以培養體格肥滿的苗種越冬。

5、池水保溫 保持一定的水深,至少1米以上,水深達劇2米甚至2.5米以上更好,並有補充水源。越冬池水位過低,不能形成"冷熱分層",在極冷時魚兒沒有底層的"溫水"保障,對越冬不宜。

6、冬季餵食 越冬期間在風和日暖的天氣時魚兒還是要吃食的,因此,越冬塘仍要根據情況適當投餵一點飼料,只要魚兒要吃料哪怕吃得很少(一般在水溫8度以上時),都需要飼料投餵。在晴暖的時候,一般每天投餵1次即可。

7、病蟲害防治 冬天也不能忽略防病工作,有些病種(比如水黴病、赤皮病、小三毛金藻、打印病、口絲蟲病和科管蟲病等)恰是低溫時才發生。越冬前苗種消毒不嚴,池塘清塘又不徹底,有些人將苗種一放了之,對放苗後的管理工作從不或很少過問。導致病蟲危害嚴重,忽略冬天防病工作,苗種的死亡率增加。

以上觀點純屬個人建議,希望可以幫到養殖戶朋友,如果有不妥之處請指出,對大家有幫助的話就點個贊,謝謝。


山程水驛中


你好,我是晴格格,安全越冬對魚苗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由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立冬以後,氣溫逐漸下降,魚苗需適時並池越冬飼養。為了使魚苗安全越冬,提高魚苗越冬的成活率,在冬季的魚苗管理上一定要做到“堅持三好、到三保、注重三防”,這樣才能夠保證魚苗安全的越冬,為第二年魚類的大豐收打下良好的基礎。

1. 堅持三好 :

(1)魚池條件好:魚苗越冬池應該選擇避風向陽,面積以3-5畝為佳,池底平坦,淤泥少,底泥為10-20釐米,沒有水草,水深1.5-2米,注排水便利,保水保肥力強,交通方便。

(2)池水源頭好:俗話說,水好魚長。水源要求水質清新,沒有汙染,有條件的地區最好選擇江、河、湖泊的水源。

(3)魚苗體質好:魚苗體形肥滿,規格大是提高越冬魚苗成活率的重要環節。魚苗健壯肥滿度大,耐寒耐氧力強。所以,要加強秋季魚苗的培育,投餵適量精飼料。魚苗經過秋季培育,以健壯的魚體進入冬季水體越冬。 2. 做到三保 :

(1)保池水深度:冬天氣溫低,池水淺容易結冰。所以,池水深度要求經常保持1.5米以上,這樣既有利於越冬魚苗生活和生長,又可以使魚苗不容易凍傷。

(2)保水體肥度:由於冬季溫度低,天然餌料少,除定期施用有機肥或者無機肥,增加魚池浮游生物的含量以外,還需投餵適量的精飼料。比如:菜餅、糠餅、糟渣、熟紅薯和米糠等含蛋白質高的精料,以促進魚苗增強體質。

(3)保魚苗膘:越冬期間,放養密度要合理。放養量過密,會造成食料少、溶氧不足、魚體瘦等。放養密度要視魚苗規格大小而定。規格在15-16釐米的每畝放養魚苗10000-15000條,規格在13-14釐米的每畝放養魚苗20000-25000條。晴暖天氣要投餵適量的精飼料,以保魚苗健壯肥膘安全越冬。

3. 注重三防 :

(1)防病:魚苗進池以前半個月,魚池要用生石灰消毒,每畝用量100千克左右全池遍灑,以殺滅病原體。每半個月用漂白粉全池潑灑預防魚病。每隔20-25天要加換新水1次,新水溫度和池內溫度儘量相同。

(2)防害:既要防止水老鼠、水鳥等敵害,又要防止有害物質流入池內危害。

(3)防凍:可以在魚池北面設防寒棚,把餌料、肥料投在棚下,讓魚苗聚集在這裡。如過遇嚴寒水面結冰的時候,應該破冰通氣,防止魚苗缺氧窒息而死。

以上就是幫助魚苗安全越冬的方法了,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吧!祝大家養殖的魚苗都能夠安全越冬!


晴格格在東北


由於冬季池塘普遍水溫較低,魚類攝食較少,其生長速度也隨之緩慢,往往給人們造成一種錯覺—魚“養”冬,人也“養”冬,放鬆了管理。以致第二年開春銷售魚苗時,才發現魚苗成活率低。那麼,如何才能提高魚苗的越冬成活率呢?

一、越冬前的準備

  1、清塘消毒 魚苗越冬的準備工作應在每年10月份前後進行,越冬地大小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條件選擇,儘量選取背北向陽,排灌方便,面積1畝以上,水深保持80釐米以上。準備放養越冬苗的池塘,在魚投放前應先清塘消毒,較好放幹水暴曬一星期,處理好超過15釐米厚的淤泥(用抽泥機或流動水沖洗或肩挑排出塘外)。

  越冬池的清塘消毒也和其它季節魚苗投放前一樣,可用生石灰、茶麩或強氯精(漂白粉)潑灑。主要是殺滅病毒細菌、雜魚和其它天敵。用法用量。

  注意:茶麩應該先搗碎、浸泡2-3天,然後用開水沖泡,再充分拌攪,連渣帶汁全池潑灑。生石灰、強氯精(漂白粉)兌水後全池潑灑。

  2、魚種的準備 越冬魚苗的放養品種應因地制宜,適應自身的池塘條件和市場需要。若池塘水溫能保持12℃以上,水深保持1.5米以上,可適當考慮放些野鯪、土鯪、羅非魚等暖水性魚類。如果往年放養鯪魚都不能安全越冬,那麼暖水性魚類就不必考慮了。一般情況下,每畝水面,平均水深1.2米以上,越冬魚苗常規放養量。

二、日常管理

  越冬魚苗的日常管理,首先是水質管理,冬季水溫較低,魚類攝食較少,新陳代謝物也較少,浮游生物自然減少,池水透明度較高,這樣不利於魚類的越冬和生長髮育。所以,冬季池塘一般用堆漚後的豬、鴨、雞糞或稻稈定期放置於塘角邊,使池塘水質清爽,呈綠豆色,透明度保持20釐米左右。這樣既可以節約飼料成本,又可以提高魚苗的成活率。其次:飼料投餵的把握,當水溫在20℃以上時,每天應堅持投餵青飼料(如蘇丹草、黑麥草、油藤菜等)和精飼料(如花生麩、顆粒飼料、谷芽等)。一般青飼料的日投量約佔魚體重的6%-8%,上午投餵,精飼料約佔魚體重2%-3%。當水溫低於15℃,不必再投飼料。不過,應注意塘堤有無漏水,防止池塘水位降低造成魚苗缺氧或凍死。再次,適當補充新水,越冬池塘經一段時間的飼養管理,水質容易變壞,所以有條件的地方在晴朗的日子裡,適當注入新水,對魚類生長髮育有極大的益處。

三、病害的防治

  越冬魚苗大多數在入冬初期易患細菌性爛鰓病,開春前患寄生蟲引起的魚病,水溫15℃-25℃時患小瓜蟲病或擦傷魚體後患的水黴病等。

  1、預防措施:①小心操作,儘量減少魚體受傷。②魚苗過數、轉塘時用0.5%-0.6%的食鹽水浸洗魚苗10-15分鐘或每立方水用0.1克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魚體5-10分鐘,然後再放入池塘。③每隔20-30天,用生石灰全池潑灑一次,用量為每畝均1米深用15-20公斤,兌水全池潑灑。④用茶麩(整塊、不宜打碎)每畝水面,深均1米用7-8公斤,置於池塘四角和中間,讓其慢慢溶解,起消毒和調節水質的作用。

  2、治療方法:①細菌性爛鰓病。症狀:病魚體色變黑,離群獨遊,打開鰓蓋,鰓絲上有許多粘液,有些腐爛成“開天窗”狀,這是典型的細菌性爛鰓病。此時,池塘水體可用生石灰消毒(方法與預防措施③一樣),第二天用半斤敵百蟲(晶體)加2兩粗鹽溶水全池潑灑(每畝均1米深用量),同時用複方魚藥投餵連續3-6天。②小瓜蟲病。流行於水溫15℃-25℃時,病狀:病魚游泳遲鈍,浮於水面,有時集群繞池,檢查病魚魚體,鰭條、鰓部有許多小白點。此時,每畝水面均1米可用半斤幹辣椒和2兩乾薑片,用4斤清水煮沸後熬半小時,然後連渣帶汁全池潑灑,連續2天,每天一次,可達到預期的效果。③寄生蟲引起的其它魚病。主要是越冬後期、春初,魚苗個體較大,水質不良引起的,如車輪蟲、隱鞭蟲,鈄管蟲等疾病,屆時可用苦楝枝葉漚水,每667立方米水體用40公斤左右紮成把,堆漚在進水口附近,可達到預防的目的,也可用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每立方水分別用0.5克和0.2克溶水後全池潑灑。④水黴病或鰓黴病。主要是機械損傷或凍傷引起的,病魚消瘦行動遲緩,魚體上有一團棉絮狀物質,如不治療慢慢死亡。此時可用萬分之四的小蘇打和萬分之四的食鹽混合溶水後全池潑灑或每立方水用0.1克高猛酸鉀溶液全池潑灑,連續2次,每天一次即可。⑤魚苗敵害—水蛇。水蛇一般在夜間巡塘時捕打,或用蕉樹莖置於塘中,每隔幾天拉上岸,若莖內有蛇其會自然溜出,然後將其打死。當然入冬前清整塘堤時,儘量堵塞漏洞,防止水蛇藏身,也可用效減少水蛇的存活,對魚苗越冬,提高成活率都具有積極的作用。


廣西甘蔗甲天下


我是小風子橋牌,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冬季天寒地凍,最適合貓冬了,魚類尤其善於此道,基本上整個冬天都處在“休眠”狀態之中,這也導致了魚類缺乏運動,營養不足,進而容易被各種疾病感染,最終導致死亡。

比如說水黴病、赤皮病等,都是病原體在魚類冬季抵抗力較低的情況下侵入魚體導致病害發生。

這也是為什麼魚苗安全過冬問題總是困擾著各個養殖戶的根源所在。

所以,要想讓魚苗冬季安全越冬,就要針對魚類“休眠”情況下的特質採取針對性的舉措。

首先,要做好越冬前的準備工作。一是選擇一個好池塘。池塘一般要保證水源充足,水質清新,光線足,避風,這是為了給魚類過冬營造一個好的環境,水質好水源足就可以在池塘裡較少的產生病原體,光線足避風是為了儘可能的保證水溫,減少魚類為了抵抗低溫的消耗。還要保證一定的水深,一般是2-2.5米,保證有至少20公分的淤泥做底層。

二是要清塘。所謂清塘,就是要把整個池塘洗一遍,跟洗衣服的道理是一樣的,只是這個操作起來比較麻煩也比較難一些。

為什麼要清塘?其實,這還是為了減少病蟲害的威脅。如果一直不清塘,就會產生大量的寄生蟲,你想想乞丐身上的衣服就明白這個道理了。池塘一直使用都會發生水質的變化,尤其是水質變化的時候,酸性增加,病原體滋生。

通過清塘,可以排出各類腐敗死亡的藻類等,還有魚類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糞便,投放的殘餌料等,避免病原體寄生。如果不清理,這些東西就會滋生藻類植物,讓水中的氧氣含量越來越低,如果到了3mg/L以下的時候,魚類就比較容易缺氧而死。

還有一種情況,池塘一般很少硬化坡面,要是坡面坍塌,就會在池塘底部積聚起來,擠佔空間,導致水量變小,魚類的活動空間就小了。

做完清塘的工作,就要曬塘!就是字面的理解,把池塘清理乾淨之後,讓它在太陽底下充分暴曬,一般要15-20天左右,直到池塘出現了2公分左右的龜裂,底部的顏色也從灰黑色變成白灰色。

然後要清雜,就是把池塘裡面的雜物清理出去,主要是一些雜草之類的腐爛物,還有蛇青蛙等一些天敵。

最後是最重要的消毒工作。建議用生石灰消毒,在投放魚苗前7-15天的時候進行一次消毒。主要目的是殺毒滅菌。這很重要,因為一般來說,冬季病原體都藏在池塘底部,開春的時候,氣溫回升,這些病原體就會滋生。消毒不僅僅是為了安全過冬,更是為了防止春季大規模疾病的發生。

其次,要增強魚苗的體質。要在越冬前一個月搞一個育肥期,讓魚苗健壯一些,增強自身的抵抗力。

最後,要加強對池塘的管理。要保持水深,定期注水,保持對溶氧量的監測,保持營養,讓魚有的吃有的活動空間。如果結冰了,要注意清掃冰雪,在冰面上打洞來投放餌料和通氣。加強巡邏,保持衛生,保持池塘周圍的安靜,不要讓魚苗受到驚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