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亂猜,就怕對比!萬曆,天啟,崇禎三位到底誰是亡國之君

萬曆

如果只是說施政水平,萬曆大概說得上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明君了。先看看他即位初始時的時代背景:先是權臣勾結宦官把持朝政(張居正施政綱領還是很不錯的,不過這裡講他是權臣是從政治權利構成上考慮的),然後是持續性的災害,中後期還有邊疆的民亂和外敵(日本)的入侵。加上王朝後期必然性的官員腐敗問題(這幾乎是不可避免的,舉個例子:清官提拔的後進總免不了有少量貪腐之人。而貪官則幾乎只會提拔貪官,不然自己的劣跡有可能會成為自己手下的晉身之階,互相都有把柄制衡才比較保險)。面對這些萬曆應該如何做?

不怕亂猜,就怕對比!萬曆,天啟,崇禎三位到底誰是亡國之君


以現代人事後諸葛亮的想法,萬曆解決問題的方式只有一個:取消明朝的低稅收低福利政策,對富人增加稅收來補貼國家在賑災和軍事上的支出。如何對富人徵稅而儘量不波及窮人?首先是對奢侈品和工商業徵稅。工業方面萬曆的做法是從原材料上入手,對本來就在法律上屬於皇帝自己的礦山派太監嚴加監管。這時候被證明是很有效的。太監即使貪汙,但數量畢竟有限,涸澤而漁的事太監是不會做的。案發抄家也會挽回一部分損失。

不怕亂猜,就怕對比!萬曆,天啟,崇禎三位到底誰是亡國之君

而用更加貪婪(可以參考一下崇禎年修河堤的事情)而且有利害關係的文官(尤其是南方文官,親戚家人經商的比比皆是)來監管,往往會一文錢也收不到。其次是"賣丵官"。萬曆的賣丵官和清朝"聖祖爺"不同,萬曆買的是官員甚至皇室在衣食住行方面的特權(比如衣服的顏色,哪怕您只是個青樓東家,只要花錢就可以身著本來只有官員能用朱,紫色衣服)。而實行這些政策必然與文官階層的利益產生矛盾。萬曆的做法幾乎完美:整個萬曆朝,皇帝貌似不理事,連朝都不上(內閣票擬製度下)。但是國家的一切始終掌握在皇帝手裡,而巧妙的把矛盾轉嫁在官員內部黨派之間的矛盾,而萬曆則在幕後搞平衡。朝廷是始終沒有能夠做大的文官黨派集團。

不怕亂猜,就怕對比!萬曆,天啟,崇禎三位到底誰是亡國之君


最後總結一下萬曆的政績:

經濟上:小冰河貫穿整個執政時期的情況下,朝廷收支基本平衡甚至略有盈餘,在位時期也沒有爆發大規模的民變。

政治上:政權一直掌握在皇帝手中。皇帝對自己的國家的事情也都能瞭解通透。朝廷中始終沒有強大到可以威脅到皇權的政治集團。

軍事上:打贏了"萬曆三大徵"。薩爾滸之敗後,直接轉入反攻一度兵指遼陽

天啟

天啟執政時期大概可以以天啟3年為分水嶺。天啟上臺後,面對擁立(東林黨人發動的移宮案實際上可以看做是一次宮廷政變)的東林黨和自己淺薄的政治實力,天啟3年以前天啟選擇了"和光同塵"(當然也可能是皇帝自己還沒有足夠政治經驗)。

不怕亂猜,就怕對比!萬曆,天啟,崇禎三位到底誰是亡國之君


天啟3年以後,面對已經做大的東林黨,天啟沒有萬曆走鋼絲的水平扶植新的文官勢力(可能也是條件不允許,畢竟自己是東林黨扶上位的)。天啟3年採用的是他唯一可以走的路:跳出幕後,用太監聯合政治鬥爭中失勢的文官集團壓制東林黨。與東林黨相同,失勢文官集團的利益與國家利益是有矛盾的,不過因為他們必須要團結皇帝的勢力來對抗東林黨,所以行事會收斂的多。

不怕亂猜,就怕對比!萬曆,天啟,崇禎三位到底誰是亡國之君


終天啟一朝,黨爭雖然不斷,但兩股勢力客觀上互相監督,互相制衡,而沒有出現任何一黨專擅政務的局面。天啟遺命表示他在朝中最信任兩個人,一個是魏忠賢,閹黨首腦,一個是孫承宗,東林領袖一直到死,天啟心中的信任天平都沒有絲毫傾斜,更談不上什麼"太阿倒持"。而魏公公主要的"惡政",除了害死幾個東林黨以外,還是那一套:派太監監察稅收,使得文官無法截流中央的財政。按照現在流行的說法,魏忠賢派出礦監稅使到民間四處盤剝,搜刮民財以中飽他九千歲自己的私囊。奇怪的是,太監四處橫徵暴斂,卻沒有如崇禎朝那樣激起北方大規模的民變,只是造成江南商業由於"商課太重"而發生一定程度的衰落……

不怕亂猜,就怕對比!萬曆,天啟,崇禎三位到底誰是亡國之君

至於說魏忠賢導致"東廠探子遍天下",要知道東廠的情報人員是誰的耳目?如果你回答只是魏忠賢的耳目就錯了,除了木匠活,天啟另一大愛好就是聽東廠的報告,特別是軍情方面的。天啟對戰爭看得很重,可以說無論天啟朝的經濟政策還是政治政策,其實都是圍繞著戰爭在打轉的。無論是恢復工商稅,還是親自從跳出來壓制東林黨強行統一朝廷意見,都和天啟集中全力打贏戰爭的決心有關。而事實上,後金的戰略活動空間也確實在天啟朝被壓縮,蠶食得越來越小。天啟五年東江軍即開始小範圍收復失土,遼東戰局從防守轉成反攻之勢,如果天啟多活幾年,說不定就真能消滅後金集團,最起碼也能用糧食封鎖餓他們個半死不活。

不怕亂猜,就怕對比!萬曆,天啟,崇禎三位到底誰是亡國之君


從幕後跳出來直接與文官集團抗爭,天啟這手段顯然比萬曆遜色不少,不過至少在政治鬥爭大方向上天啟還是正確的。如果天啟不會早亡,明朝挺過小冰河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所以說,雖然天啟對比萬曆有所不足,但總體上講還是很不錯的。天啟知道國家財政、權勢和黨派的走向,在大方向上毫不含糊。

崇禎

崇禎的執政方式無論從政治方面還是從經濟都可以說是完全"滿擰"的。在政治上,過分打擊閹黨,導致東林黨一家獨大。棄用廠衛,失去對權臣的監管權,導致皇權矇蔽,使自己成為"聾子""瞎子",徹底失去了對自己國家的認識與掌控。

不怕亂猜,就怕對比!萬曆,天啟,崇禎三位到底誰是亡國之君

用人方面則徘徊於輕信與多疑之間。要知道對政治家來說,用人絕對是"疑人要用,用人必疑"。而傳統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這種說法絕對是糊弄百姓的,真正做事的連個商號掌櫃的都不會信那一套。崇禎倒是真正做到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袁崇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這裡就不多說了。在經濟上,任用東林黨的說辭取消各地礦山,港口的鎮守太監,改變自張居正時期的稅收方向,由商業稅轉為農業稅,導致最後財政崩潰,只能從受災地區的北方省份加稅,直接導致李闖的出現。在軍事上,徹底喪失對軍隊的掌控,用人不當,造成關寧軍閥集團形成。每年數百萬兩銀子就維持山海關一個關隘,畏縮不前……

不怕亂猜,就怕對比!萬曆,天啟,崇禎三位到底誰是亡國之君

  凡是歷史讀物,如果是取材滿清統治者編寫的明史,一般都有如下特徵:

(1)美化東林黨。因為東林黨人在明亡後大批賣身當漢奸。並在後來成了寫明史的主力。但是寫來寫出,除了三大案,看不出東林黨幹了什麼。而且三大案的基本性質就是干涉皇家事務,也沒什麼光彩的。

(2)把明亡的責任歸結為萬曆。因為當年萬曆對東林黨的前身不好,而且萬曆開礦稅相當於從把持礦區的東林黨前身口袋裡掏錢。東林黨人主要攻擊萬曆不上朝。但這不上朝的萬曆,在小冰河時期那麼久的情況下,能保障救災,沒有出現大批流民,還能打贏萬曆三大徵。雖有薩爾滸之敗,但萬曆起用的熊廷弼立刻扳回局面,轉入反攻。反倒是萬曆死後到天啟掌權這段"眾正盈朝"期間,替換熊廷弼的東林黨重臣袁應泰和王化貞,把遼東局勢徹底斷送。

不怕亂猜,就怕對比!萬曆,天啟,崇禎三位到底誰是亡國之君


(3)醜化天啟是"木匠天子"。因為天啟重錘打擊東林黨。但是這愛打木匠活的天啟,卻延長了大明的生命。天啟親政後,還是小冰河時期,天啟照樣能保障救災,沒有出現大批流民。通過"鑄幣案"打擊了東林黨蛀蟲後還改善了財政。在西南最終平定奢安之亂。在遼東,由於東林黨打造和把持的關寧軍野戰一敗再敗連遼河都過不去,轉而扶持由太監直接監軍的東江軍。毛文龍陳繼盛在得到天啟後勤支持後發起大規模反攻,一度收復遼南。

不怕亂猜,就怕對比!萬曆,天啟,崇禎三位到底誰是亡國之君

  對比明末的皇帝。爺爺輩的萬曆可以稱之為"懶惰"的天才。大孫子天啟則可以稱之為勤奮而優秀的政治家。至於小孫子崇禎,真是難為一個親王出身的皇帝了。我總覺得如果一個皇帝想盡一切方法將自己的國家搞垮,或者在政治上充當一個完美的反面教材。大概可以取材崇禎同志了,雖然這是一個無比堅韌且極端負責的真男人……

不怕亂猜,就怕對比!萬曆,天啟,崇禎三位到底誰是亡國之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