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購物必須避開雙十一?究竟有什麼貓膩?


說白了就是商家的套路,比平常便宜不了多少,促進別人消費,買了一大堆一年都用不完,衝動是魔鬼,所以要理性消費最好,能避開還是避開吧。


好好生活日記


其實也不能說的這麼絕對,雙十一有的東西確實比以往便宜,當然有的就另當別論了。這個雙十一我給孩子買了六罐奶粉三箱尿不溼,奶粉每罐比平時便宜三十多,尿不溼每一箱便宜將近二十塊。因為經常買這些價格我都是很熟悉的,其他的東西,比較價格覺的不便宜就沒出手。


寶媽魚兒日記


因為在這之前我基本上每天都在選產品嗯,該買的都買了,今年是最理性的購物的一年,因為我發現往年雙11買了很多東西,都不是必須品,當時看了價格很低,後來發現品質不是自己想要的,退貨又很麻煩,所以呢,就不了了之,湊合著用,自己不能用了就捐出去了。

有很多套路,先漲價再打折,先漲價再斷貨,等等等等,往年的雙11,其實我都經歷過這一些。 所以今年呢,就是工作比較忙,當天沒怎麼去關注這個特別的優惠,但是我是一個網購達人,每週都要買很多東西給家裡人買,給公司採購等等。

其實我們還是理性消費吧!需要買的雙11肯定感覺要優惠的多,對於自己不是特別急需的,也不要被優惠迷惑了雙眼而輕易剁手!


我從花中來蜂蜜姐張丹


套路1 先漲價 再打折

仔細觀察(比如:看中的商品提前截個圖),你就會發現所謂活動價、促銷價、跳樓價幾乎都是一個價!打折前打折後價格沒有任何變化!

套路2 先低價 再無貨

與第一個套路相反,這次活動是真正的放血了,而且保證讓你動心。

什麼?你真想買啊?哎呀不好意思,剛剛買完,要不您再挑點別的?

很多商家用低價,超低價吸引消費者,然後再以無貨或者斷貨為由,讓消費者挑選其他同類產品,既提高了店鋪人氣和點擊量,又提高了其他商品的曝光。就問你服不服吧?

套路3 每天都是“僅限今日”

“僅限今日,過時不候”“僅限今日,過期漲價”……

然而,和街邊某些大甩賣一樣,今天看最後一天,明天來看還是最後一天,你過幾天再來看看,還是“僅限今日”。

本著消費者愛搶購活動的心理,永遠給你製造一種“我買到了最優惠”的假象,不知道的就容易被套路了!

套路4 以次充好 魚目混珠

“雙11”狂歡,很多無良商家想著大撈一把,假貨、水貨開始在這個時候橫行,一不小心就會踩坑。

退貨,換貨更是一場與商家客服的持久戰,買東西時你是大爺,退貨、換貨,商家是大爺,各種流程對於我們來說苦不堪言,所以一定要注意。

套路5 優惠券、滿減的誘惑

“本來參加雙11的活動,是覺得這一天買東西能夠優惠些,沒想到為了湊夠滿減、優惠券雜七雜八地買了許多計劃外的東西,反而花過頭了。


減肥深排營


我覺得雙十一買東西,就怕被套路,玩的套路最多的大概就是先漲價然後再降價或者是給些優惠券之類的,看似是便宜優惠實則是個坑啊,其實細算下來一點都不優惠,或許還比平時貴也說不一定,所以今年我什麼都沒買。


深漂小程


首先就是快遞慢,一下擠到一起送,快遞很容易出現破損。而且,有好多東西以前都是有優惠券的,雙十一就變成原價甚至還會漲價,苦苦算著滿減到最後也就跟平時差不多錢,還得熬夜搶購。也不是說不能買一些剛需的,大品牌的東西,雙十一的時候還是真有優惠的


三口之家小日常




90後無畏


1.感覺有優惠,購買慾望停不下來。

2.有些商家套路營銷,並沒有真正讓利優惠。

3.物流相對緊張。


鮮介


雙十一又稱剁手節,也有人稱套路節,經常網購的就深知了,大部分人大剁手後才知道其實買的一些東西根本用不上,只是看便宜沒管住自己的手,更重要的是大部分人都是超前消費 ,因此也引發很多家庭產生矛盾,網購,要量力而行


廣東小黑


淘寶已經很成熟,雙11不過是一種營銷模式,是一種營銷策略,剛開始確實優惠很多,但現在很多商品的價格根本沒變,或者故意提高再優惠。所以建議不從眾,避開好一些,買東西主要看是否真的需要,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