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尋常路:許家印詳解恆大造車戰略

11月12日,恆大集團在廣州舉辦新能源汽車全球戰略合作伙伴峰會,並與博世、麥格納、大陸、採埃孚、蒂森克虜伯、捷太格特、巴斯夫等世界前60大汽車零部件龍頭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恆大集團表示,這些合作協議的簽署標誌著恆大汽車建立了一個世界頂級的、龐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鏈體系。

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說:“站在巨人肩膀上,沿著恆大開闢的造車路,我相信恆大的造車夢一定能夠實現!”

不走尋常路:許家印詳解恆大造車戰略

此次峰會雲集了德國FEV集團全球CEO Stefan Pischinger、德國EDAG集團全球CEO Cosimo De Carlo、西班牙海斯坦普集團全球CEO Francisco López Peña、意大利賓法集團全球CEO Silvio Pietro Angori、德國博世集團新興市場全球CEO Stefan Seiberth等206家全球汽車產業工程技術、造型設計、製造設備、零部件、電池、電機等領域龍頭企業的CEO及高管1100多人。

在建立零部件供應體系之前,在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領域,恆大在電池、電機、動力總成、3.0底盤架構、先進整車製造等各領域關鍵環節擁有世界頂級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在工程技術領域,與FEV、EDAG、IAV、AVL、MAGNA等全球五大汽車工程技術龍頭戰略合作;在造型設計領域,與15位全球頂尖造型設計大師戰略合作。

此外,恆大於2018年9月收購了廣彙集團40.964%股份,成為廣彙集團第二大股東,也獲得了完善的汽車銷售和售後服務網絡。

這些佈局意味著恆大的造車版圖已經非常完善,接下來就該出成績了。按照計劃,恆大汽車旗下恆馳品牌的第一款車——“恆馳1”將在明年上半年亮相,恆馳全系列產品將從2021年陸續實現全面量產。

不走尋常路:許家印詳解恆大造車戰略

在此次峰會上,許家印詳細闡述了恆大的新能源汽車戰略,以及宏偉的目標——該公司計劃用三到五年時間成為全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10年內實現年產銷500萬輛新能源汽車。

具體來說,在投資方面,恆大新能源汽車投資預算為三年450億元,其中今年投入200億,明年投入150億,後年投入100億。

不走尋常路:許家印詳解恆大造車戰略

德國FEV集團、本特勒集團開發的新能源汽車3.0底盤架構

在產品方面,恆大將基於德國FEV集團、本特勒集團開發的新能源汽車3.0底盤架構同步研發15款新車型,覆蓋頂級型、超豪華型、豪華型、尊享型、舒適型、經典型等所有檔次及轎車、SUV、MPV等全系列車型,實現產品線全覆蓋。恆大已經與FEV和本特勒集團簽署協議,購買了這兩家公司開發的新能源汽車3.0底盤架構。

在生產基地佈局方面,恆大將在中國(目前已經簽約廣州和瀋陽)、瑞典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佈局十大生產基地。每個基地都將按照工業4.0的標準建造,每個生產基地規劃產能50萬輛,每期10萬輛。這些基地建成後前2-3年將生產100萬輛新能源汽車,10-15年內年產規模將超過500萬輛,同時,這些基地生產的車型將實現非常高比例的零部件通用,再加上規模效應,就可以大幅降低成本。

許家印說,恆大要開闢一條和全世界所有車企都不一樣的道路——恆大造車路”,恆大造車路有五個關鍵詞:

1、買買買:能買的核心技術就買過來,以加快研發計劃。比如購買FEV和本特勒集團開發的新能源汽車3.0底盤架構;

2、合合合:買不來的核心計劃通過合作來獲得。比如恆大與德國hofer成立合資公司,研發製造世界頂尖的三合一動力總成系統。

3、圈圈圈:建立世界級的汽車工程技術研發朋友圈、汽車設計造型朋友圈、以及零部件供應商朋友圈;

4、大大大:大戰略、大格局、大規模,同步研發15款車型、同步建設10大生產基地;

5、好好好:品質好、造型好、價格好(用戶負擔得起)。

不出所料,不按常理出牌的“恆大造車路”引起了輿論的分化。

一些評論認為,恆大造車路完全不符合汽車產業的規律,沒有一家車企會同時開發15款車型,同時建設10個生產基地。而且,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另外,恆大汽車提出的目標——3-5年內成為全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沒有可行性。全球汽車工業發展史上沒有這樣的先例。

也要一些評論認為,目前下結論為時過早,市場至少需要等到明年上半年看到恆馳1之後才能做出一些初步判斷。

EV世紀認為,恆大造車的決心不用懷疑,但一些具體做法確實有值得商榷之處,雖然恆大集團希望能夠大幹快上,但汽車行業的一些規律很難打破。

目前,恆大集團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已經進行了非常完善的佈局,但仍有一些核心問題需要解決。

首先,如何整合這些通過收購或者合作獲得的資源是一大挑戰。目前與恆大建立合作關係的都是全球汽車領域頂尖的公司,而且很多公司的業務都存在競爭關係。如何能夠讓這些資源形成合力,需要非常高超的技巧。

其次,目前恆大集團在汽車領域的佈局非常龐大,需要延攬汽車行業一位非常資深、有大型跨國車企的國內外運作經驗的專業人士來操盤恆大汽車的運作。

第三,恆馳作為一個新品牌需要儘快展開體系化的品牌建設工作。從過去幾年國內造車新勢力的發展來看,如果定位精準,配備足夠豐富的資源,再加上運作得當,一個新品牌脫穎而出也並非不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