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專家樑小虹講述:航天人是怎樣看待失敗的?堅強鑄就航天品質

航天人是怎樣看待失敗的?

梁小虹:我們說任何一個科學試驗都有可能出現失敗,放到時間的維度上,沒有永遠成功的事情。永遠成功只是努力方向,是理想目標,不是科學的態度,因為任何試驗都有失敗的概率,努力的目標和實際的結果經常會有差距。怎麼看待成功和失敗?有位領導概括得很好:“失敗是差一點的成功,成功是差一點的失敗。”

航天專家梁小虹講述:航天人是怎樣看待失敗的?堅強鑄就航天品質
航天專家梁小虹講述:航天人是怎樣看待失敗的?堅強鑄就航天品質

我們認識這句話是有一個過程的。為什麼“失敗是差一點的成功”?失敗不是對整體工作的否定,而是對局部工作的否定。失敗是關鍵部位失敗,是部分失敗導致了整體失敗,失敗有原生性和次生性之分,關鍵要問題復現、定位準確、機理清楚,要找到關鍵點、關鍵原因,不能因為失敗就全面否定過去的工作,分析故障也不能懷疑一切。為什麼“成功是差一點的失敗”?成功裡有時候會包含隱患和險情,之所以隱患沒有變成事故,險情沒有導致災難,就是環境條件沒有形成。既然“差一點”就會失敗,所以要格外小心。我們要做的就是很好地認識成功和失敗背後的邏輯關係。

失敗以後,要正確對待,不要喪失信心。今天說起來好像很容易做到,但只有親身經歷過一些重大失敗後,人們才能體會到,這句話並不輕鬆,也不容易做到。

梁小虹:2006年4月,一個重要的潛基火箭發射失敗,“歸零”用了三年的時間。歷史上,我們沒有一個型號失敗後用三年時間“歸零”的。1996年長征三號乙火箭發射失敗,僅用15天就完成了“歸零”,接著就取得了成功。三年“歸零”,足見其難度之大、問題之複雜。為了查明失敗的原因,不光動員了航天系統的全部力量,還動員了有關高校、科研院所和相關企業的力量,同時還參考了國外研究機構僅有的材料,可以說是傾國家之力,以“國家隊”的能量連續做了三年的工作。三年之後,沒想到發射再次遭遇失利。當時很多人都感覺前途未卜、失去方向了。因為我們傾盡了全部的力量,用了1000多天的時間,調動了全國所能調動的資源,面對的依然是失敗。怎麼來證明你的工作?怎麼證明你的工作有效?怎麼證明你有能力取得成功?一時間,各種質疑紛至沓來。

那段時間,是我最痛苦的時候,也是研製隊伍最痛苦的時候,更是我們承受打擊、折磨,精神壓力最大的時候。因為你再往前走,看不到勝利曙光。在夜不能寐的時候,我寫了一首詩,叫《贏在頑強》。面對一次又一次的失敗,還能不能再成功?那種深深的自責和刻骨銘心的內疚,是外人無法企及、無法體會的。

航天專家梁小虹講述:航天人是怎樣看待失敗的?堅強鑄就航天品質
航天專家梁小虹講述:航天人是怎樣看待失敗的?堅強鑄就航天品質

您在詩中寫道:“多少次歸零重來/多少次改弦更張/選擇航天/就是選擇忍耐堅強/我們在大喜大悲中/挺起胸膛。” 科學研究不可能沒有失敗。據瞭解,中國航天的發射成功率在世界上還是很高的,我們航天人工作都非常努力,偶爾出現一些失誤,全國人民也是會理解和諒解的。

梁小虹:在經受了兩次連續失敗後,隊伍仍然不氣餒、不灰心,繼續埋頭攻堅克難,最後終於取得了後續任務的圓滿成功,為國防建設和軍隊裝備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在建設航天強國的過程中,我們依然會遇到新的挑戰。比如說,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在2016年首飛時出現了一點問題,2017年7月2日又第二次發射失利,火箭第三次發射會不會順利?今後的研製會不會一帆風順?其實,只要能夠辯證地、系統地、發展地看待問題,就不難得出正確結論,出現什麼情況都不會被動、不會措手不及,正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航天專家梁小虹講述:航天人是怎樣看待失敗的?堅強鑄就航天品質
航天專家梁小虹講述:航天人是怎樣看待失敗的?堅強鑄就航天品質

成功不等於可靠 可靠不等於萬無一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