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情懷,阿倫艾弗森到底有多強?

誰是NBA歷史上最獨一無二的球員呢?

這個有點難以取捨的問題自在我腦中生成以來,就盤旋過無數名字。比爾拉塞爾的防守、邁克爾喬丹的飛翔、魔術師約翰遜的傳球、大夢的腳步、勒布朗的全面或者是斯蒂芬庫裡的投籃,甚至是查爾斯巴克利的屁股與卡塞爾的長相。[1]

[1]在前段日子我組出的“銀河最強籃球隊”裡,我決定把帕森斯第十四人的位置換給卡塞爾,因為只有他能聽懂外星人的語言,這有助於我們竊聽火星人的 戰術。

但如果非要把這個題目加上一個“最”的限制,或者有一個百分百準確的儀器檢測我挑出來的球員是否真的是最獨一無二並且在我答錯之後一槍崩掉我的有點小帥的腦袋瓜。那為了活命,即使我是一個堅定不移的喬丹粉絲,我還是會看著和他九成像的科比嘆口氣,然後在這一行堅定的寫下阿倫-艾弗森的名字。

這或許是因為他據說實際身高不足一米八的小個子和四座得分王之間微妙的搭配;或許是因為他每場比賽都能複製起碼八次大衛衝向歌利亞的壯舉;或許是因為他帶動了一場不可逆的NBA街頭化風暴;或許是他作為最名貴的商品卻能對貨架說出“草泥馬”的爆裂秉性;或許是因為他能讓已經把哨子放在嘴裡的裁判生生吞下第二個技犯,只是因為他用一個瞪眼就讓暴力的氣氛充斥了整個球場。[2]

又或許是因為他叫阿倫-艾弗森,所以就一定是這個問題的答案。

跳出情懷,阿倫艾弗森到底有多強?

有關艾弗森的最大嘲諷,就是效率。

原本就不以命中率著稱的艾弗森,在真實命中率這一能完全反映投籃分佈的數據出臺後,因時代原因用大量中距離急停跳投撐產量的艾弗森就如同遊街一樣被現在的論壇天天拉出來示眾。看看庫裡杜蘭特勒布朗哈登們動輒60%+的數據再瞅瞅艾弗森常年在50%飄蕩的真實命中率,再加上“如果XXX像他們一樣投XXX也能得這麼多分”的奇葩論點,你難免不會在鼻孔裡擠出一聲不屑的輕哼聲。

但要我說,這個起點是不客觀的。

作為NBA歷史上最黑暗的年代,我們必須對1999-2005這個時間段有一個清醒的認知:

1.從規則上看,99-05年間的NBA,既保留著聯防規則,又沒能享受到2006年後大行其道的no handcheck福利,對突破手的懲罰和對中距離持球跳投的依賴歷史最強

2.從能力上談,99-05年間的NBA,角色球員還沒有進化出現在的投射能力替巨星拉開空間,巨星本人也沒有在魔球理論的指導下儘量優化自己的投籃選擇。劣質的空間又反過來減少切入機會和球星每場打戰術球的次數,使得比賽充斥著低效的面框單打和低位背身。

3.從速度上講,99-04NBA的回合數一直在90~92之間浮動,明顯低於90年代初和如今的95+,更不用說80年代乃至更早騎著拖拉機一路狂飆的節奏。

速度慢、空間堵、規則糟心、單挑多,這就是99-04年代NBA的真相,也是NBA有史以來進攻效率最低的年代。低到什麼地步?99年到04年,NBA的平均進攻效率是102.2、104.1、103、104.5、103.6和102.9,而今年NBA的進攻效率110.4,今年和這六年裡進攻效率最高一年的差距,等同於勇士和今年步行者的進攻效率差距。

我們常說,評價一名球員的表現到底如何,除了絕對強度,還要看相對強度。絕對強度不難理解,讀場看比賽、翻數據研究強弱,看的就是橫向對比論高低,但懂得看相對強度的人不多。一個極端的例子,庫裡顯然比戈貝爾強,但如果你球隊的後場是喬丹+哈登,但最高的球員不過2米3,當這個補強機會擺在你面前時,任何不選戈貝爾的經理都應該拿去餵豬——相對強度是指,能夠多大限度的負擔起球隊需要他們負擔的職責。

99-04年的NBA,不需要翻雲吐霧,縱貫半場的擋拆手,沒有那麼多的無球跑動和優質射手。只需要單挑,不斷的面框單挑,不斷的消化把球丟給你但進攻時間只剩下一半的球權。你沒有多少機會能突破進籃下,只能不斷的半途急停出手半截籃,即使能突破進去,你面前也不是被射手拉空後只剩下一箇中鋒的禁區(有時還是中鋒被無球橫切逼出換防後來補防的後衛),而是根本看都懶得看你待在底角虛張聲勢三分命中率30%不到,全聚集在籃下的長臂叢林。

這就是那個年代外線巨星的究極目的,這就是科比、艾弗森、麥迪和卡特為什麼是他們當時樣子的原因,這就是時代和球隊的要求——優先追求產量,無上限開發進攻消化球權。

那麼,艾弗森做的怎麼樣呢?

跳出情懷,阿倫艾弗森到底有多強?

當然,我們不能在一篇以艾弗森為主題的文章裡強行顛倒黑白,把艾弗森說成一個其實十分高效的球員,但如果摘下有色眼鏡好好審視這位職業生涯充滿爭議的巨星,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艾弗森生涯的評價被一些“過分”的賽季給拉低了。

因為性格、球隊矛盾甚至配置問題,艾弗森在00、02和04賽季,以極度瘋狂的打球方式讓自己的真實命中率跌到了低於聯盟平均3%的地步,無論出於什麼原因,這都是不能容忍的低效。以至於直到今天,我們提起艾弗森的76人生涯除了01年勝過OK一場之外,最鮮明的記憶只有02、04那兩個只有三成命中率的得分王。

但不能忘記的是,在1999、2001(MVP賽季)、2005、2006和2007年,艾弗森都在維持超高回合佔有率的情況下保證了幾乎和聯盟平均水準一樣的輸出效率,這是非常契合那個時代所需要的巨星特徵的,如果考慮到後衛的平均真實命中率還要比聯盟低2%左右,可以說艾弗森是在維持超高佔有率的情況下,打出了超出聯盟平均雙能衛的表現。對於這樣的巨星,建隊策略也非常簡單,就是用防守兜底、瘋狂衝擊前場籃板增多回合數,然後用球星高產中效的輸出淹沒對面——是的,這正是費城76人在那個年代的建隊邏輯。

以往評價艾弗森-木桶伯時期76人時,總有兩級分化的傾向。一方面,有人認為艾弗森的隊友弱爆了,完全是憑藉AL一個人從頭凱瑞到尾,沒見過有人打球這麼難的;另一方面,會看數據的朋友,自然會對著那幾年費城的WS分佈和GMSC等數據吐槽“這艾弗森的隊友一點都不弱嘛”。要我說,這兩個觀點都沒錯,前者說艾弗森獨木難支,是進攻端開發的獨木難支;後者說76人整體不弱,是說防守+籃板等進攻端之外的綜合貢獻——76人確實不弱,但他們的進攻端確實只能指望艾弗森一個人撐場子,兩者並不矛盾。

再最強調高產和扛球權的時代裡待在最強調高產和扛球權的球隊中,我得說,艾弗森對自己的角色,完成的不錯。

跳出情懷,阿倫艾弗森到底有多強?

另一方面,艾弗森的技能點其實更適合現代籃球。

依據SYNERGY06年起的數據統計,艾弗森在06年場均轉換次數高居聯盟第三,07年是第五,08年又是第三,09年才正式下滑退出前十行列。無論怎樣,艾弗森都是一個擅長打機遇戰、推轉換、快節奏的選手——我應該說過了,99-04年間的NBA是歷史上最龜速沉緩,轉換機會少的年份。

雖然要靠中距離急停撐產量,但艾弗森的中距離即使以那個年代的標準看,也不夠出色。在1999-2005這漫長的七年裡,艾弗森的中距離命中率從未超過40%,他的中距離並不好,又無法真的靠籃下吃飯,因此總不能維持真實命中率。但06年handcheck解禁後,巔峰末期的艾弗森把每場2.8次籃下出手42.5%命中率,驟然提至4.1次籃下出手44%命中率,罰球投籃比是生涯新高的45.5%,07年再漲至47%,08年又升到51%——艾弗森造罰球和殺傷禁區的能力極強,但99-05又是NBA歷史上對突破手最不友好的年代。

最有意思的是,在拉里布朗入主76人前,艾弗森曾經因為大量控球而遭遇批評,之後改回了得分後衛的位置,更多的無球移動後接球從側翼發起進攻才獲得普世意義上的成功。但看看艾弗森之後的曾經連續幾個賽季打出過35%回合佔有率+35%助攻率+13%失誤率的超級雙能衛的表現——

如果晚生十年,艾弗森是不是有可能變成一個適當減少一部分球權,可以更多利用擋拆發起進攻而非單挑,在魔球理論和優質空間的雙重加持下堅決的衝擊籃下,一個不用揹負起主流輿論批評的正統持球攻擊型控衛呢?

跳出情懷,阿倫艾弗森到底有多強?

但我講了這麼多,也只是關於“艾弗森牛逼”的論據,而並非“艾弗森特殊”的緣由。我想了很多種方式來為大家找到一個可以說明艾弗森特殊的角度。

我不想說艾弗森讓黑人街頭文化入侵併改變了NBA,成為了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黑人巨星(喬丹他們精英白人化了,所以無法引出艾弗森一樣的共情與認同感);我也不想說那些打碎牙齒和吞血奮戰的爛俗故事(在NBA誰沒帶傷作戰過呢);我更不想玩什麼桀驁的一米八之類的爛梗(我還不如去粉博格斯),在仔細的思考後,我認為有兩樣東西可以最好的證明艾弗森有多獨一無二:

第一條:在艾弗森的巔峰時期,我只在艾弗森的巔峰時期感受到了那種明明是商品卻能對貨架樹中指的暴戾氣息。

第二條:NBA歷史上矮個子的超級英雄並不少,克里斯保羅、大小以賽亞托馬斯甚至是斯蒂芬庫裡,他們種有人是超級大腦、有人是革新籃球的偉大球員,但無論如何,他們都遵從著一號位和矮小個子球員的鐵則——依靠擋拆,儘量尋找錯位,持球時像個正統一號位一樣在弧頂進攻。

只有艾弗森,作為一個可能比他們上述除了小刺客都矮的球員,巔峰時期的他在兩翼接球單挑,像個鋒線搖擺人一樣打球。

普世價值觀、主流媒體、喬丹、OK,乃至於籃球規律,艾弗森挑戰一切。

作為一個客觀的籃球評論者,我無法說出01年的阿倫艾弗森肯定比17年跳投還沒壞掉並且能場均三雙的威少更強,我也無法在一場生死攸關的建隊比賽裡為選擇他跳過哈登庫裡,但如果我作為一個球迷並且被塞了一張可以跨越時空來到任意一個比賽日的球票,然後被告知這將是我今生看到的最後一場球,我只會說

“去你的吧,趕緊給我阿倫艾弗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