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蘇聯最狠王牌:解體後被自毀成廢墟,仍令西方倍感後怕

俄羅斯地廣人稀,除了幾座大城市外,其他地方更多的是一些小鎮。這裡生活節奏緩慢,綠樹紅牆,景色秀麗,乍一看只是個不錯的旅遊去處。然而,這種平靜很有可能只是表面的,在俄羅斯,說不定人們腳底下就藏著意想不到的“驚喜”呢?咱們這篇文章要講的巴拉克拉瓦港就是這樣一處存在。它曾是蘇聯高層最為倚仗的“寶貝”之一,若是把時間往前推個二三十年,誤入附近地帶的遊客用不了幾分鐘就會被克格勃或是蘇軍當成外國間諜抓起來。

當年蘇聯最狠王牌:解體後被自毀成廢墟,仍令西方倍感後怕

巴拉克拉瓦港的誕生十分有趣: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前,即便是蘇聯已經掌握了核武器,而且其核武庫也在瘋狂擴充,但蘇聯領導人卻怎麼也放不下心來。蘇聯人可是親眼目睹了“小男孩”和“胖子”是如何在一瞬間內核平一座城市的,而蘇聯地盤大是真大,但人口卻又相對集中,美軍想要打擊,一下子就能找準目標。那會兒的蘇軍規模不小,手裡的坦克飛機也是數量可觀,但敵方一炮打來,這些東西不都變成廢鐵了?

斯大林曾也想同西方國家緩和關係,為蘇聯爭取一個更好的發展和外交環境,然而當他意識到與西方攜手發展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後,也不得不開始認真考慮“三戰”爆發的可能。當時,蘇軍無論是軍力還是軍事科技都要比美軍遜色一截,一旦戰爭爆發,蘇聯最“划算”的做法就是在被西方國家徹底摧毀前,拉著敵人同歸於盡。想要做到這一點,蘇軍就必須擁有在承受核打擊後仍然具備反擊的能力。為此,斯大林當即一拍桌子,決定悄悄地搞點大動作。

當年蘇聯最狠王牌:解體後被自毀成廢墟,仍令西方倍感後怕

蘇軍將計劃中的龐然大物稱為“825-GTS設施”,本著領導人的預期,咱們不難推測這張“王牌”具備以下功能和特點:其一,鑑於美軍的核打擊能力在當時幾乎是無解的存在,這處秘密工事必須要足夠隱蔽;其二,它一定要足夠耐揍,即便是被美軍發現,核武器也不一定能摧毀它;其三,工事還要方便出入。綜合以上考慮,蘇聯工程師們將基地的位置選在了黑海沿岸克里米亞半島的陶羅斯山一側,這兒水面開闊,十分利於修建深水港。蘇聯人這一回劍走偏鋒,從海岸的一側入手,硬是把小山給鑿空了。

巴拉克拉瓦港可以為3000名蘇軍官兵提供長期生活的條件,除了武器儲藏室、彈藥倉庫、指揮所等軍事設施外,其中還設有宿舍、醫院、澡堂、廚房和餐廳等場所。這些設施按照功能被劃分為幾個區域,每個區域都有獨立的排水和換氣系統。也就是說,即便是其中之一受損,其他部分也能正常運轉。據說基地中儲存著大量乾糧、罐頭以及其他生活必須物資,即便是大門被堵死,官兵也能藏在基地裡生活3年。

當年蘇聯最狠王牌:解體後被自毀成廢墟,仍令西方倍感後怕

世界上並不缺少這樣規模龐大的設施,但就軍事功能而言,巴拉克拉瓦港又是相當強悍且很可能是獨一無二的。正如咱們剛才所說,蘇聯高層想要這座基地足夠抗揍,工程師們便將它打造成了一座幾乎無法洞穿的壁壘:按照設計,這座基地整體被平均厚度在數十米的混凝土層包裹,其中最厚處可達56米,堆在地面上大概有近20層普通住宅那麼高。如此一來,巴拉克拉瓦港就具備了承受10萬噸級核武器直接打擊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殺死8萬多日本人的“胖子”也不過只有約2萬噸而已。另外,基地可同時維修7艘潛艇。

1961年,巴拉克拉瓦港正式落成並投入使用,以其龐大的規模為基礎,冷戰中上演了這樣一段小插曲:某日,北約衛星在黑海沿岸拍攝到十餘艘蘇聯潛艇,可幾小時後再看,這些潛艇憑空消失了一部分。西方國家翻遍附近的圖像也沒能找到它們的行蹤,正當人們大惑不解時,僅隔了一夜,這些潛艇又莫名其妙地出現了。這種情況令西方國家倍感驚悚,人們還以為蘇聯人又造出性能超乎預期的新式武器了呢!在確定了當時的蘇聯潛艇絕無可能擁有如此卓越的性能後,西方專家便立馬猜到了附近藏有某座秘密設施的可能性。

當年蘇聯最狠王牌:解體後被自毀成廢墟,仍令西方倍感後怕

作為蘇軍最為倚仗的王牌之一,巴拉克拉瓦港自然有著高度的保密性。在設計之初,這座基地就被設計得極易掩藏,幾個入口都經過巧妙偽裝,沒有潛艇出入時,只需要一艘充氣艇就可以把洞口完全堵起來。除此之外,克格勃還專門調來了200名資深特工,專門負責這裡的保密工作,另有數以百計的特工輪流值班,只要有可疑人物闖入,特工和駐紮在附近的特種部隊只需要幾分鐘就能趕到。每當有潛艇出入或是其他軍事行動,附近的居民都會接到通知,要緊閉門窗,拉上窗簾;若要碰到演習,人們怕是好幾天都要見不到太陽了。

可以說,若是蘇聯人不想讓外人知道這座基地的存在,即便是有人僥倖摸到它門前怕是也找不到口。既然保密工作做得如此之絕,美國人又是怎麼把它挖出水面的呢?說起來,附近的居民無意間充當了一次“間諜”。

原來,在克格勃嚴密的監視下,想要直奔主題怕是十分困難,西方間諜反其道而行之,他們化裝成俄國人或是國外遊客,接連幾日在周邊晃悠,有一搭沒一搭地同附近居民聊天。間諜們也不急於刺探情報,而是把問題隱藏在一些邊邊角角的話題中,例如打聽小鎮麵包房的消息,然後再跑到麵包房裡跟老闆聊天。雖說基地中設有廚房餐廳,但一是食材有限,做飯也挺麻煩,二是官兵數量實在太多,頓頓飯做起來有些麻煩,因此,蘇軍也會經常向附近的麵包房等訂購食物。除此之外,工事中有幾千人生活工作,而它又相對封閉,因此,每當有潛艇進出或是通風口被打開,附近居民都會問到一股濃濃的、十分複雜的氣味。幾經打探,基地的規模、其中蘇軍的活動規律,西方國家便能猜個大概了。

當年蘇聯最狠王牌:解體後被自毀成廢墟,仍令西方倍感後怕

當然了,以蘇聯人的作風,我們有理由相信巴拉克拉瓦港只是諸多類似工事中的冰山一角,說不定水面之下還隱藏著更為可怕的存在呢。作為浮出水面的那一部分,這些存在令西方世界如坐針氈,它們也是“紅色帝國”國力鼎盛的見證。然而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繼承了巴拉克拉瓦港,在一味的親美親西方思想下,烏克蘭人自廢武功,把其中的先進武器拆除,白菜價售賣或是直接銷燬。而由於疏於管理,基地在“探險者”的一輪又一輪洗劫中徹底淪為廢墟。有些人甚至帶來工具鑿開牆壁,試圖從中尋找值錢物件。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當下行情,在建築工藝如此發達的今天,開鑿供汽車穿行的隧道,每1米造價也在12萬元以上;若碰到花崗岩這樣堅硬的巖體,造價恐怕還要往上加。以此推測,巴拉克拉瓦基地究竟耗費了多少蘇聯人民創造的財富!我們把導致蘇聯解體的一大罪魁禍首歸咎為窮,但窮也是有原因的,諸如巴拉克拉瓦港這樣的存在怕是“居功至偉”。為了跟西方國家爭個面子,硬是賠進去了整個國家,蘇聯這種窮兵黷武式的發展實在是不可取。

當年蘇聯最狠王牌:解體後被自毀成廢墟,仍令西方倍感後怕

如今,俄羅斯政府重新開放了巴拉克拉瓦基地,不過,它已被改造為一處軍事展覽館。咱們從照片中不難看出,冷冰冰的混凝土牆配合黑乎乎的水面,把這座空殼渲染得死氣沉沉,沒有一絲生命力。即便如此,許多慕名前來的遊客還是被深深震撼。不少美國遊客更是直言:雖然美國媒體把當年的“紅色帝國”吹得天花亂墜,但真實的蘇聯怕是比媒體渲染得還要難以對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