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廉潔成為一種習慣

有位教育家說過:"良好的習慣,是人們存在於神經系統中的一種道德資本。這種資本是不斷增長的,所以它的利息是人們終身取用不盡的。"黨員幹部若能養成良好的習慣,讓廉潔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則終身受益。這樣,他們就不會為權利、金錢所惑,就能在思想上築牢防腐之堤,從而做到"心不動於微利之誘,目不眩於五色之惑"。

時至今日,我們絕大多數黨員幹部都是清正廉潔的。孔繁森、鄭培民、任長霞等便是其中傑出的代表。他們 "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溼鞋"的模範行動,樹立起共產黨人的光輝形象,同時也昭示世人:黨員幹部將廉潔作為一種常態、一種生活方式,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一句話說得很好:"天上鳥死於貪食,水中魚死於誘餌"。那麼人呢?就如天上鳥、水中魚,一旦動了貪念也必死無疑,遺臭萬年。所以只有永保廉潔,讓它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才能遠離腐敗,才能抵抗住誘惑保平安。

廉潔是一種人性的美,讓廉潔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更是為世人所讚頌的美。但養成廉潔的生活方式並非一日之功,而是一點一滴養成的。法國哲學家叔本華說過:"高度的才智根植於真摯的情感和強大的意志力"。僅有對廉潔重要意義的深刻認識,而缺乏與自身懈怠、放任、頹喪等進行不懈抗爭的精神,廉潔的生活方式是很難養成的。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是由小到大、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黨員幹部決不能以"下不為例"開脫、原諒自己,因為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慢慢地積少成多,積小成大,從而陷入不可自拔的泥潭。也不能抱著僥倖心理安慰自己,認為神不知鬼不覺不可能被發現。要時時以陳毅元帥的名句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黨和人民在監督,萬目睽睽難逃脫"來提醒自己,防微杜漸。從小節不保到大節喪失是一些黨員幹部走向腐敗的普遍規律,這就更需要黨員幹部,注重從點滴小事做起,始終堅守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做人的人格,防患於未然,千萬不能半途而廢,前功盡棄。

作為人民的公僕,黨員幹部都應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讓廉潔成為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克服各種私心雜念,沒有任何理由為自己的不廉乃至腐敗行為尋找藉口,更沒有權利褻瀆黨的形象。保持清正廉潔,是對廣大群眾一種至高的"承諾",也是對自己的前途和命運負責。讓我們共同努力,從點滴做起,從自己做起,共同築就堅不可摧的防腐之堤,讓社會的清廉之風長盛不衰。(文/孫立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