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經濟學教授判斷人口負增長,馮侖建議賣掉多餘的房

北大經濟學教授判斷人口負增長,馮侖建議賣掉多餘的房

根據媒體報道,10月20日,由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主辦的 2019 年第三季度宏觀經濟形勢分析會上,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發表演講稱,目前中國人口數據並不可靠,2019年年初的統計公報公佈的中國2018年出生的人口數是1523萬,實際上中國衛生統計年鑑裡給出的數據是1362萬。

蘇劍認為,中國的人口峰值可能出現在2017年,大概是12.813億,峰值勞動力人口出現在2013年,大概是8.557億,中國去年可能已經開始出現了人口的負增長。

並且指出,去年開始,不少城市的房價開始出現下降趨勢,很多人認為這次房價的下調可能是一個週期性的因素,但是他認為,這跟中國人口峰值的到來密切相關。

北大經濟學教授判斷人口負增長,馮侖建議賣掉多餘的房

無獨有偶,近日房地產大佬,萬通集團董事長馮侖的《樓市與股市的關係》文章市場關注度非常高,其中有一句話令人深思,甚至與前文經濟學教授觀點不謀而合。馮侖提到,如果是我有“多餘”的房子,除了自己住以外的第二套,甚至第三套房,我就賣了,換成別的資產,流動性大的資產。

也不知為啥這麼巧,另外一則報道再次闖入我的眼簾,不得不看,不得不去了解。與北大教授同一分析會上,招商銀行研究院副總經理譚海鳴稱,根據測算,2021—2025年,我國房價將普跌,2026—2030年有所恢復;經歷下跌後,一線城市房價還能創新高,二線城市房價還能迴歸2020年水平,三四線則回不到2020年前的好時光了。

北大經濟學教授判斷人口負增長,馮侖建議賣掉多餘的房

縱觀各位大佬以及經濟專家觀點,普遍開始對房地產不看好。而北大經濟學教授,從市場根源去解釋原因,人口開始出現負增長。

可能很多朋友不願意聽這些市場悲觀預期,尤其是炒房的,或者房地產從業者,我接觸過很多這樣的朋友,在他們眼裡,房地產只可能漲,不可能跌的。

有些時候,錯誤的觀念需要市場教訓才能醒悟。

但作為市場的觀察者,我們更希望防範於未然,在事情沒有出現之前想好應對措施,而不是事情發生之後想辦法去彌補。

金融市場流行著一種說法,叫人生只要踏準一次經濟週期,就相當於搭上了財富電梯;而反過來講,一旦踏錯了經濟週期,可能人生跌入深淵短期很難有翻身機會,這種案例在資本市場比比皆是。

北大經濟學教授判斷人口負增長,馮侖建議賣掉多餘的房

眾所周知,影響房地產的主要因素幾大變量:長期看人口,中期看政策,短期看流動性。

倘若北大經濟學教授所談的人口負增長屬實的話,人口這一決定長期房地產的主要支撐變量開始動搖,如同股票的基本面發生改變,市場預期也隨之變化。

而中期政策我們都熟知的“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早已深入人心,所以中期來看也不具備堅挺上漲的基礎。

為啥一談宏觀經濟,一定要拿房地產這一重要變量來重點闡述呢?

因為房地產在國民經濟中比重非常大,按照官方數據顯示,中國房地產佔國民經濟生產總值的5---8%之間,而這一數據遭到很多業內人士的懷疑,具體應該是多少還是很有爭議的。

縱然只是這麼多,但房地產牽涉的產業非常廣。

上下游錯綜複雜,大致有這些行業,鋼鐵、建材、化工、機械、銀行、有色金屬、工程承包、家居、營銷、裝修、

家電

僅僅建材種類繁多,就可以讓你眼花繚亂,比如水泥,玻璃,石材,衛生陶瓷,牆體材料,塗料,門窗,五金,砂石,建築電氣,電纜,樓梯配件,冷暖設備,電池,保溫材料,輔料,清洗劑,潤滑油,膠粘劑,粘合劑,膠帶,混凝土外加劑等等。

化工:玻璃,金屬材料,複合材料。主要以基礎化工為主。

所以房地產行業對國民經濟影響非常巨大,像2018年美國的房地產業增加值約為24904億美元,約為其20.494萬億美元GDP總量的12.15%。

在國際市場上,房地產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變量,包括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根源,也源自於房地產的次貸危機。

北大經濟學教授判斷人口負增長,馮侖建議賣掉多餘的房

而當前該如何做?其實大師級別的投資專家已經告訴我們了。

我們不妨拿出三個案例,以供各位參考。

2015年,資本市場上著名的“野蠻人”舉牌萬科事件,而大家都在關注“野蠻人”,其實大家並沒有認真去思考當時的萬科第一大股東華潤集團,甚至沒有采取任何行動。

華潤集團難道實力不敵“野蠻人”嗎?

非也,在經歷該事件之後,我們卻發現華潤集團完成了金蟬脫殼,投資萬科不知道賺了多少倍,更為重要的是人家已經懂得“功成身退”。

與華潤集團總部同樣設立在香港的李嘉誠,港人對房地產看法更為客觀,尤其是他們投資房地產的時間更長,站的角度更高。對內地房地產市場而言,很難說經歷過一次像樣的調整,除了2008年短暫出現一次外。李氏集團從2013年至今的6年時間裡,大部分出售的都是內地房地產資產,累計獲得現金超過1700億元。

正如前文我們所提到的,房地產產業鏈牽涉到行業非常多,比如家電行業,而國內另外一家家電龍頭正忙著“混改”,而它的這種混改,竟然把自己一共持有上市公司18%的股份賣去15%的股份,僅剩3%。不用說了,大家都知道是哪家企業了,明眼人不妨思考一下,是不是跟不看好房地產的認知有關呢?

作為普通老百姓,多瞭解一下經濟專家是如何說的,然後再看看投資高手是如何做的,在關鍵大週期面前不要犯糊塗,這樣才能在紛繁複雜的經濟週期面前處理得遊刃有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