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太平鎮東岸村“番鬼託樑”

“番鬼託梁”何時了?

湛江太平鎮東岸村“番鬼託梁”

  “前人不講古,後人就離譜”。番鬼是什麼?少小時年聽祖母說“番鬼皂”,今時,前往湛江市博物館,發現擺在館內一組列“番鬼託梁”的木雕。博物館為何把“番鬼”的形象展示於眾呢?為何叫“番鬼”而進入中國呢?因番邦人體型與我們不同,五官與中國人差別太大,他們鼻高眼凹又青藍,所以我們以其所處番邦和鬼怪形貌而定名曰“番鬼”貶斥之。番鬼在廣州灣成為民間罵稱的綽號。其實,他們不是鬼,而是法國人。

早在19世紀中上葉,法國作為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工業品要去產能,必須向外擴張,佔領華南市場。清末1840年鴉片戰爭我國失敗後,英、法兩國瓜分中國。英國租借華南地區香港後,法國對中國也虎視眈眈。意料不到,法國圖謀在先,租借於後,早在康熙時期,廣州灣已經被狠吞虎咽的法國視為一塊肥肉。

查閱《麻章志》所悉二個問題:一是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法國貨船“安菲特理德”號在第二次來華時,遇颱風駛入吳川縣南三郡(今南三島)廣州灣擱淺,船員登陸停留6個月之久。他們看見這裡港灣優良,便偷測水道,繪製地圖,回國後獻給法國政府,為後來法國強佔廣州灣竊取情報。二是於1898年,法國向清延(光緒朝)提出“在南省海面設立躉船之所”等四項要求,清政府此時無奈同意,租地面積為20平方公里,地點在遂溪、吳川兩縣沿海岸上(今湛江灣),租期99年,於1899年農曆正月二十一日,清政府正式批准《廣州灣租界條約》,從此,廣州灣淪為法國殖民地。

從1701年至1898年,清代經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等歷八朝。提前了一百九十七年,法國早就看中中國南省海面廣州灣,由此可見,廣州灣天然良港,是他們目光中對外發展經濟的貿易港。

  閱盧子任同志所編《太平鎮傳統文化資料選編》一書所悉:於民國二十丙子年(1936年),太平鎮東岸村民盧成壯主修廟事,雕藝師盧良材,在是年重修本村“三帝廟”(其中奉祀關公)時,在廟前簷下雕兩幅對稱“番鬼託梁”的精緻塑像。此廟木雕番鬼之作,傳至太平法帝公局後,藍帶營兵立即湧進東岸村,策劃大動干戈拆除此廟,那時,關公降凡顯威,霎時天地昏暗,電閃雷鳴,風雨交加,法兵深知不利的來勢告急,被迫狠狽收兵,以後都不敢進剿東岸村。法國殖民者人神共怒,中國人民對其殖民恨之疾惡如仇。東岸村民愛國主義精神與關公忠於蜀國的精神恰如其份。至今,“番鬼託梁”隨永日,法國殖民了當年(1945年)。

  “番鬼託梁”的藝術品,是清末集木雕、法人形象、獅子於一體的佳作巧匠。其突出時代背景和人文精神。尤其是對法人肖像、託梁的姿勢、頭髮、五官、服飾加以實際刻畫,表現高超的手藝。以獅子雕代表中國人看管法國人,法人還跪在獅子下,斥意是法人跪求我們。這樣的組雕,藝術喻意含蓄。還有在東岸村廟木傭中法人左手拿銅錢,其含義是法人當年收取苛捐田稅,引起東岸村民不滿。

湛江太平鎮東岸村“番鬼託梁”
湛江太平鎮東岸村“番鬼託梁”
湛江太平鎮東岸村“番鬼託梁”
湛江太平鎮東岸村“番鬼託梁”
湛江太平鎮東岸村“番鬼託梁”
湛江太平鎮東岸村“番鬼託梁”

  “番鬼託梁”,表現在清代,我國民間的雕塑水平和社會想象力。清政府無能,國力軍火無法抵抗外侵,但是,在民間藝術界,他們只好用筆桿子或藝術品,作為抗法刀槍,誣衊番鬼永久被中國樑材壓倒。果真經過長期抗法鬥爭,於1945年,法國殖民者象鬼一樣灰溜溜離開我們國門。抗法精神依木偶,託梁番鬼到簷前。

十九世紀末葉,列強瓜分中國。1898年3月,法國帝國主義提出租借廣州灣(今湛江市)。無能清廷在法國軍艦大炮威逼下允租99年。法帝不待勘界、簽約。派遠東艦隊,入侵遂溪海頭汛。欲圖遂溪內地。法軍挾兵佔地,姦淫擄掠。激起民憤。1898年6月,遂溪縣南柳村民吳邦澤,率南柳村一帶30多條村莊民眾。首義抗法。湛江官紳民眾,同仇敵愾。遂溪知縣李鍾鈺支持辦團練,授武教戰。團丁、義勇抗法誅奸,屢屢奏功。1898年11月5日,於東菊嶺伏擊偷襲麻章團練法軍400多人。土槍土炮,斃敵8人,傷五六十人。侵略者勾結清廷,報復抗法軍民。16日,法軍800多人進攻黃略。黃略義勇奮力抗擊,前仆後繼。黃略村16至50歲村民也手持鋤頭,禾槍投入戰鬥。湛江人民抗法鬥爭,給侵略者以沉重打擊。法侵略者不得不打消以遂溪“萬年橋”為租界的企圖。後退30華里以赤坎文章河為界。為弘揚湛江人民寸土必爭愛國主義精神,後人在文章河上建了一座橋,取名“寸金橋”。

讀《湛江抗法史》有感七絕

抗戟沉沙鐵未銷,踞侵何止寸金橋。

企圖番鬼擴租界,控我河山劍出鞘。

  廣州灣留給我們的是”清代中法國情”的一部史籍。歷史讓它過去,但歷史文化永遠是一本通鑑書。我們認識歷史,審視昔日的政治、經濟,是為了今天更好地發展自我,揚長避短,避禍趨福,把握時代脈搏,判斷內外優勝。好將選勝創新生,留得功業展未來!

  “番鬼皂”是日常用品。於清代,我國工業尚欠發達,肥皂都靠法國供應。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進口“番鬼皂”即法國海外貿易,就是當今所談的法對華的“絲綢之路”。反過來,今天的中國,面向世界搞活貿易。今時中國築夢絲路花雨,香溢天下,澤沛全球。今年,是中法兩國建交55週年,中國以開放包容、人類進步為基準,聆聽中西方文明,擎起中法攜手互利共贏的旗幟。

湛江太平鎮東岸村“番鬼託梁”
湛江太平鎮東岸村“番鬼託梁”
湛江太平鎮東岸村“番鬼託梁”

昔番鬼非今“番鬼”,今中國非昔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