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藝術節|龔天鵬交響曲《潮》:不單是一部紅色交響樂

上海國際藝術節|龔天鵬交響曲《潮》:不單是一部紅色交響樂

藝術節委約作品《潮》新聞發佈會

第21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委約作品,由上海愛樂樂團駐團作曲家龔天鵬創作的第十一交響曲《潮》將於11月13日於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首演。

“從上海看新中國的70年 ,從上海聽新中國的70年。”龔天鵬把《潮》看作是一個“90後”年輕人獻給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禮物,“它不單是一部紅色交響作品,還是一個非常浪漫的作品,是一個當代年輕人在表達他心中的共和國萬千意象。”

《潮》是第21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委約青年作曲家龔天鵬全新創作的大型交響作品,他的第59號作品,也是他的第11部交響曲。該部作品由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毛時安受邀擔任文學策劃,上海愛樂樂團藝術總監張藝執棒獻演。有專家稱,這部作品既有晚期浪漫主義的磅礴氣勢宏偉結構,又不乏委婉動聽的詩化旋律,同時廣泛借鑑了現代的音色音響和技法。

上海国际艺术节|龚天鹏交响曲《潮》:不单是一部红色交响乐

離首演還有兩天,上海愛樂樂團在緊張地排練。

全曲以“潮”為核心意象,共分聽潮、趕潮、弄潮、夢潮四個樂章,蘊含了抗爭、建設、改革和未來四個主題,託物言志,借景抒情,藉助樂音大寫意地隱喻、勾勒了當代中國在美好理想的驅動,不畏千難萬險,意氣風發奔向未來的歷史進程,抒發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勢不可擋的精神氣質。

2017年10月20日,年僅25歲的上海愛樂樂團駐團作曲家龔天鵬帶著他的第九交響曲——交響合唱《啟航》,拉開了第十九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帷幕。龔天鵬與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緣分”也從這裡開始。

《啟航》得到廣泛好評,兩年後,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再次把一部紅色交響樂的委約交到了上海愛樂樂團和龔天鵬手中。

年初接到委約,龔天鵬放下自己其他工作,投入到這部交響樂的創作中去。他還記得自己一個音都沒寫下的時候,去毛時安家討論創作思路。毛時安提示他把新中國走過的歷程想象成“從一滴水匯聚到海洋”的過程。

“這個概念一下就把我打動了。”龔天鵬說,《潮》修改了4版,這個最初的想法一直像一根主線貫穿在他的創作之中。

除了西方古典音樂,在《潮》中,龔天鵬還吸收了許多民族音樂的曲調。在最寫實的第三樂章《弄潮》中,鋼琴奏出流水般的引子,人們在三峽大壩漫步,望著從閘門奔湧而出的瀑布般的洪流,思潮起伏。歡快的西域的音樂形象出現,彷彿一帶一路揚起的綵帶。高山流水,雪梅綻放。戲曲和民族音調交相輝映,猶如江河的支流匯入時代的大潮。

“民族音樂閃現,象徵著56個民族走到一起,最終回到很有家園氣息的小家氛圍。大國和小家,是這部作品追求的氛圍。”龔天鵬說。

《潮》的誕生也是向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獻禮。龔天鵬選擇以“潮”為標題,用音樂從上海的視角回憶共和國的70年。潮水是時代變革的象徵,感染著人們內心洶湧般的家國情懷。音樂以上海文化特色為基調和世界人文交融為格局,通過正統磅礴的風格、深情浪漫的旋律、深入淺出的配器和海納百川的語彙為聽眾帶去新的驚喜。

“我很喜歡‘中國上海’4個字,它既是家國情懷,又能看到我們國家的歷史現實。”在創作中,龔天鵬堅持融合“上海特色”和“家國情懷”,“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的優勢在於它是國家的經濟文化創新中心,從上海看新中國的70年能看到很多縮影。所以它不單是地方文化的特色作品,探索的是大國和小家的關係,有很多溫馨的表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