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63歲那年,半夜召見一位大臣,從此不再尋找建文帝

公元1375年,朱元璋登基已有八年之久,天下太平,明朝百姓安居樂業。在常州武進,一戶姓胡的士紳家中,誕生了一位男嬰。據說,男嬰出生時,負責接生的產婆嚇了一大跳,直呼這是“怪胎”,因為孩子出生時滿頭濃密的白髮。還好嬰兒的父親是讀書人,及時保護了這個孩子,為其取名為胡濙。在胡濙滿月之後,頭髮竟然全部變黑了,成為一時奇談。胡濙白髮變黑的故事,很多史料上都有記載,其中,《明史·胡濙傳》雲:

胡濙,字源潔,武進人。生而發白,彌月乃黑。

​朱棣63歲那年,半夜召見一位大臣,從此不再尋找建文帝

胡濙從小敏而好學,熟讀詩書,建文二年,胡濙進京趕考,高中進士(二甲第三十四名),但當時正逢靖難之役,胡濙沒有被建文帝重用,僅僅被任命為給事中(從七品)。兩年後,朱棣攻入南京,胡濙和同榜進士楊榮、楊溥、胡廣、金幼孜等一起迎接朱棣入城,因此被朱棣重用。並且,胡濙還被朱棣委以重任,那就是尋找建文帝。

​朱棣63歲那年,半夜召見一位大臣,從此不再尋找建文帝

眾所周知,朱棣是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南下的,在攻入南京後,建文帝朱允炆在大火中消失。據《明史紀事本末》記載:

問宮人內侍以建文帝所在,皆指認後屍應焉,乃出屍於煨燼中。

朱棣對外聲稱,在灰燼中的一具屍體是建文帝,朱棣給“建文帝”以天子之禮厚葬。實際上,這具屍體到底是不是建文帝,朱棣心知肚明,他如此做不過是為了告訴天下人,建文帝已經“死”了,朝廷需要一位新的君王。此後,朱棣登基稱帝,終於圓了自己的帝王夢。但在朱棣心中,建文帝的下落,永遠算是他的一塊心病。

​朱棣63歲那年,半夜召見一位大臣,從此不再尋找建文帝

於是,朱棣至少用了三種方式來尋找建文帝:

第一,派遣士兵、使者等到貴州、雲南等地公開搜尋建文帝的下落。

第二,派遣鄭和下西洋,在南洋諸國打聽建文帝的消息。

​朱棣63歲那年,半夜召見一位大臣,從此不再尋找建文帝

第三,派遣心腹大臣暗中查訪建文帝。永樂五年,朱棣派胡濙走遍天下州縣,秘密尋找建文帝。當然,胡濙畢竟為朝中大臣,常年行走在外,總要有個說法。所以,胡濙公開的任務是尋找張邋遢(張三丰)。《明史》:

五年遣濙頒御製諸書,並訪仙人張邋遢,遍行天下州郡鄉邑,隱察建文帝安在。

胡濙從永樂五年啟程,走遍明朝的各大州縣,這期間,胡濙的母親病逝,按照慣例,他應該回家守喪。但朱棣不允許胡濙回家。到永樂十七年,胡濙回到京城。這一次,胡濙回京沒幾天,就又​立即啟程,“繼續尋找張邋遢”。又找了4年,直到永樂二十一年,朱棣63歲這年,胡濙終於回來了。

​朱棣63歲那年,半夜召見一位大臣,從此不再尋找建文帝

《明史·胡濙傳》:

二十一年還朝,馳謁帝於宣府。帝已就寢,聞濙至,急起召入。濙悉以所聞對,漏下四鼓乃出,先濙未至,傳言建文帝蹈海去……至是疑始釋。

也就是說,永樂二十一年,胡濙終於來到北京,聽聞朱棣並不在宮中,而是在宣府(宣化府),胡濙又連忙趕往宣府,“馳”謁朱棣,說明胡濙非常緊急。到了宣府之後,天已經黑了,朱棣已經睡下。聽聞胡濙回來了,朱棣“急起召入”。

​朱棣63歲那年,半夜召見一位大臣,從此不再尋找建文帝

等待已久的胡濙,到底給朱棣帶來什麼消息呢,史書並沒有告訴我們。只知道胡濙在朱棣睡覺時被朱棣召入,到了“漏下四鼓”,也就是四更天才出來,可見,若不是有重大事情,二人絕對不會聊到半夜的。自從這一次和胡濙深聊之後,朱棣“至是疑始釋”,他對建文帝的去向終於釋然了,從此不再尋找建文帝。

​朱棣63歲那年,半夜召見一位大臣,從此不再尋找建文帝

建文帝的去向一直是朱棣的心病,朱棣見過胡濙之後,竟然能夠釋然,只有一種可能,就是胡濙通過18年的尋找,終於準確地掌握了建文帝的消息。需要說明的是,從這一年起,朱棣停止了鄭和下西洋(第七次下西洋發生在明宣宗時期,非朱棣所為),這也可以間接的說明,朱棣從胡濙口中,知道了建文帝的下落。

​朱棣63歲那年,半夜召見一位大臣,從此不再尋找建文帝

只可惜,建文帝到底是去世了,還是出家了,或者是其他結局,史書並無記載,這也許只有胡濙知道了。

明仁宗、明宣宗即位後,胡濙都得到重用,擔任吏部尚書等職位。明英宗登基時,胡濙和“三楊”、張輔一起輔佐明英宗,是當時的內閣五位大臣之一。土木堡之變後,胡濙又被明代宗重用,升為太子太傅。後來奪門之變爆發後,胡濙告老還鄉(下圖為胡濙的書法)。

​朱棣63歲那年,半夜召見一位大臣,從此不再尋找建文帝

胡濙歷經朱允炆、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正統)、朱祁鈺、朱祁鎮(天順),是七朝老臣,也是明朝的傳奇人物。胡濙89歲去世,明英宗為他舉辦了非常隆重的葬禮,只是,胡濙的去世,徹底帶走了建文帝的消息。

本文參考:《明史》《明史紀事本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