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教授劉運峰:《箋譜日曆》的出版,關乎文脈的延續

1933年,魯迅和鄭振鐸一起自費編印了《北平箋譜》,當時頗引起一些非議,認為“提倡中國古法木刻,真是大開倒車,老將其實老了”。對此,魯迅有足夠的自信,他在《引玉集》的後記中寫道:“但目前的中國,真是荊天棘地,所見的只是狐虎的跋扈和雉兔的偷生,在文藝上,僅存的是冷淡和破壞。而且,丑角也在荒涼中趁勢登場,對於木刻的紹介,已有富家贅婿和他的幫閒們的譏笑了。但歷史的巨輪,是決不因幫閒們的不滿而停運的;我已經確切的相信:將來的光明,必將證明我們不但是文藝上的遺產的保存者,而且也是開拓者和建設者”。

南開大學教授劉運峰:《箋譜日曆》的出版,關乎文脈的延續

當今天我們面對魯迅和鄭振鐸編印的《北平箋譜》和覆刻的《十竹齋箋譜》時,不得不佩服兩位先賢的遠見卓識,如果沒有他們當年的義無反顧、不遺餘力,那麼,當時那些精美絕倫的箋紙就會煙消雲散,我們就很難體會古人的生活狀態、人文情懷和精神追求。因為,事實證明,隨著人們交流方式的改變,箋紙逐漸退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即使還有少量的遺存,也形不成氣候。何況,箋紙的繪、刻、印,也後繼乏人,幾成絕響了。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儘管現在的人們很少寫信,更很少有人能夠用毛筆在箋紙上寫字,但是,看到那些小巧、精緻、高雅的箋紙,人們不由地就會產生一種親近之感,就會從這些箋紙中找到一種久違的情感。

南開大學教授劉運峰:《箋譜日曆》的出版,關乎文脈的延續

這些年,由於教學研究的需要和個人興趣,我搜集了不少箋紙和箋譜,但也感到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一工作越來越難以進行,因此也就格外關注有關箋紙、箋譜的信息。

三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得知河南文藝出版社出版了《箋譜日曆2017》,馬上訂購了一本,迫不及待地打開,真是大吃一驚。沒有想到,這本日曆的編者竟然有這樣好的創意,將箋紙和日曆結合起來,使人們在查閱日期、標記備忘的同時,得到一種視覺的美感,進而獲得一種心靈的愉悅。

還沒有想到的是,編者何以蒐集了這麼多的箋紙樣張,除了《蘿軒變古箋譜》《十竹齋箋譜》《北平箋譜》《百花詩箋譜》之外,還收錄了大量沒有編入箋譜的箋紙,如許多南紙店或文化機構印製的箋紙。更為可貴的是,編者並非僅僅停留在設計的美觀和編排的方式上,而是做了許多考訂的工作,諸如作者生平、詩文出處、典故來源以及箋譜序言等,這就使這本日曆帶有很強的學術性和很高的文獻價值了。因此,我對編者的創意是非常讚佩的。

此後,《箋譜日曆2018》《箋譜日曆2019》一出版,我就趕忙買到手,有的還不止買一本,因為其中有一些難得的資料,可以進行專題研究。

南開大學教授劉運峰:《箋譜日曆》的出版,關乎文脈的延續

正因為對《箋譜日曆》的偏愛,也便記住了策劃者劉運來的名字。他的名字和我僅有一字之別,堪稱“吾家兄弟”。

人生處處有機緣。今年的7月27日,我赴西安參加第29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見到河南文藝出版社的陳杰社長,第一句話就是問《箋譜日曆2020》出版沒有。陳社長說,已經設計完成,很快就會出版。我第二句話便問,劉運來先生來了沒有?陳社長指著遠處的一位男士說:“來了,就在那邊!”我走過去自報家門,劉運來愣了一下,隨後便緊握著我的手說:“哎呀,您就是劉老師,一直想和您聯繫。”雖是初次相見,卻如同故人重逢,真是興奮莫名。

南開大學教授劉運峰:《箋譜日曆》的出版,關乎文脈的延續

本文作者劉運峰(右)與《箋譜日曆》策劃者劉運來於西安書博會的合影

看到《箋譜日曆2020》的設計樣稿,我眼前一亮,因為其中同樣收錄了不少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箋紙,比如松茂室、錦潤堂、麗華堂、十二樓、春在堂等箋扇莊的製品,還有上海聯益貿易公司、同文書局、中華書局等文化機構的製品,真有琳琅滿目、美不勝收之感。

我邊看樣稿邊問運來,這些箋紙你是從哪裡搞到的?運來回答,大部分都是自己從網上淘來的,而且,價格越來越高,往往一枚箋紙就要數百元,為此,他已經負債累累,雖苦不堪言,但也樂在其中。

我深為他的執著而感動。我雖然也有為了蒐集箋紙、箋譜而一擲千金的時候,但是,像運來那樣堅持那樣痴迷那樣投入卻沒有做到。我覺得,運來所做的,不單純是滿足個人的興趣愛好,而是一種信念的堅守。

箋紙雖小,但卻關乎文脈的延續,關係文化的傳承。作為後來者,一方面要有所創造有所作為,同時也要承擔一種責任一種使命,就是不能讓前人的好東西在自己手中流失,就是要把這些好東西不斷傳承下去並使之發揚光大。從這個意義上說,《箋譜日曆》就有了一種沉甸甸的分量。

本文為《箋譜日曆》的跋,標題為小編所擬;本文作者為南開大學教授。

相關圖書

南開大學教授劉運峰:《箋譜日曆》的出版,關乎文脈的延續

《箋譜日曆2020》(上下冊) 劉運來 編 河南文藝出版社2019年10月出版

紙之精緻華美、尺幅較小者,曰“箋”。用來寫信,稱信箋;用來寫詩,稱詩箋。有的箋紙上印以漢瓦周壺或銘文,還有以各種色彩印製山水花鳥等,故又稱“彩箋”“花箋”“錦箋”等。將箋紙輯成圖冊,則為箋譜。

《箋譜日曆2020》是暢銷日曆書《箋譜日曆》的延續產品,受到了賈平凹、周大新、遲子建、張煒、李佩甫、李洱、徐則臣、蔣子龍、張抗抗、葉兆言等多名作家青睞。日曆編者從《蘿軒變古箋譜》《十竹齋箋譜》《北平箋譜》《北平榮寶齋詩箋譜》《成都詩婢家詩箋譜》《補拙齋箋譜》等不同時期權威箋譜中精選365種箋紙和12幅箋封,配以簡潔說明文字,力圖以日曆這一最日常的形式,呈現精美的箋紙,展示精深的箋紙文化,奉獻給讀者一份最純正最中國的新年禮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