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成功引種甜柿:自然脫澀,即摘即食,市場批發價30元每公斤

普通柿子必須自然變軟或者人工脫澀才能食用,而經過廣西特色作物研究院5年多的努力,一種自然脫澀、摘下即可食用的新型甜柿在廣西引種成功,入列“晚秋水果佳品”,成了消費者的搶手貨,目前市場批發價達到每公斤30元,且供不應求。

日前,記者走進廣西特色作物研究院果樹研究所基地,見證了甜柿的獨特妙處:從柿子樹上摘下甜柿直接食用,味道甜脆鮮美,毫無澀味。

廣西成功引種甜柿:自然脫澀,即摘即食,市場批發價30元每公斤

據該所科研人員介紹,甜柿果實可溶性單寧含量低,是澀柿的1/20、獼猴桃的1/4、山楂的1/15。每100克甜柿鮮果肉中,可溶性糖高達22-24克(澀柿為11.6克左右),與蘋果相比,其含糖量高出13倍,蛋白質高出6倍,維生素B高出10倍。

據瞭解,目前廣西柿子產量佔全國30%左右,位列全國首位。但由於品種單一(多數為恭城月柿)、加工技術落後等原因,經濟效益普遍較低。

如何改變這一現狀?自治區科技廳將《葡萄、柿等落葉果樹的引種及高效栽培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作為廣西創新驅動發展專項列入計劃。承擔實施該項目的廣西特色作物研究院果樹研究所柿課題組專家,克服了甜柿引種和栽培過程中的種種困難,從2015年春開始引種,經過近5年多的多點試種觀察,於今年9月初步確定了適宜廣西種植的太秋、陽豐、早秋和花御所等甜柿品種。

據廣西特色作物研究院院長鄧崇嶺介紹,甜柿雖然在國內一些省份已有種植,但在廣西尚屬新型果樹品種。相比其他省份,廣西引種和栽培的甜柿,成熟期提前近1個月,可以填補市場空檔,潛力巨大。加上其適應性強,在廣西北部山地、丘陵等地均能種植,是貧困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最佳水果樹種之一。該院將進一步探索甜柿苗木繁育技術、高效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控技術,為廣西甜柿栽培推廣提供技術支撐,助力果農脫貧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