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大熊貓”青頭潛鴨戀上武漢,背後的神祕溼地故事感人

“鳥類大熊貓”青頭潛鴨戀上武漢,背後的神秘溼地故事感人

溼地保護成長江沿線城市“武漢樣本”

武漢兩江交匯,江河縱橫

湖泊庫塘星羅棋佈

城市因水而生,靠水而興,伴水而美

全市溼地面積16.2萬公頃

佔國土面積的18.9%

位居內陸副省級城市第一

號稱“百湖之市”、“溼地之城”

曾被美國《國家地理》雜誌

評為全球內陸溼地資源最豐富的三座城市之一

“鸟类大熊猫”青头潜鸭恋上武汉,背后的神秘湿地故事感人

△ // 青山區湖戴家湖公園

近年來,武漢市依託豐富的自然資源,不斷加強溼地保護和修復,46處自然保護地與長江、漢水水系連通構成溼地保護網絡,形成了長江中下游特大城市溼地保護的“武漢樣本”。

青頭潛鴨、東方白鸛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紛紛戀上武漢。

“鸟类大熊猫”青头潜鸭恋上武汉,背后的神秘湿地故事感人

/“鳥類大熊貓”青頭潛鴨戀上武漢

武漢取“別名”保護神秘“善水溼地”/

一種名叫青頭潛鴨的冬候鳥,戀上武漢,並在長江支流府河流域溼地安家落戶,迄今已歷時5年。

“鸟类大熊猫”青头潜鸭恋上武汉,背后的神秘湿地故事感人

△ // 青頭潛鴨 魏斌攝

這種極善潛水的冬候鳥,全球目前僅存1000只左右,比大熊貓的數量還要稀少。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其列為極度瀕危物種。

然而,青頭潛鴨在武漢觀察記錄到的數量,就有308只,約佔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

雖然每年飛往中國南方越冬,來年春天北返,但其繁殖地卻在北方。

2014年,10餘隻青頭潛鴨首次被觀察記錄到在武漢府河溼地築巢繁殖。

5年來,在武漢的青頭潛鴨家族添丁加口,不斷“擴軍”。

它們每年生兒育女的全過程,都被觀察到,並拍攝圖片和視頻保存下來。

其間,世界水禽與溼地基金會專家來漢調查確認:武漢成為已知全球青頭潛鴨的最南繁殖地。

這一結論,與之前推測的“最南繁殖地”河北衡水相比,向南推進了近900公里。

“鸟类大熊猫”青头潜鸭恋上武汉,背后的神秘湿地故事感人

△ // 青頭潛鴨 武漢觀鳥協會提供

武漢相關專家通過科考發現,青頭潛鴨在武漢的棲息地,是一塊麵積約5000畝的原生態溼地,這裡溼地植被豐富,很少受到人類活動的干擾,又處在鳥類遷徙通道上。

特別是淺水中長有一種雁鴨類水鳥愛吃,而別的溼地又沒有的水草,非常適合青頭潛鴨生存和繁衍。

自從發現青頭潛鴨落戶後,武漢市政府相關部門和民間NGO組織,就採取了一系列保護措施。

黃陂區政府在溼地周邊設置鳥類監測點,設立宣傳牌並對周邊居民進行宣傳教育,並安排人員24小時巡邏。

湖北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組織武漢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相關專家,開展青頭潛鴨的生存繁殖研究。

“鸟类大熊猫”青头潜鸭恋上武汉,背后的神秘湿地故事感人

△ // 青頭潛鴨 武漢觀鳥協會提供

為了便於開展保護工作,又不致洩露這塊溼地的具體位置,武漢大學相關專家特意為這塊溼地取了一個別名——“善水溼地”,取老子《道德經》中的“上善若水”之意。

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野保處負責人坦言,“善水溼地”與青頭潛鴨的“聯姻”堪稱天作之合。

其生態系統一旦遭到破壞,就很難恢復原貌,青頭潛鴨就只能遠走高飛。

“取別名,是為了保護好這塊珍貴溼地的‘隱私’。”

“鸟类大熊猫”青头潜鸭恋上武汉,背后的神秘湿地故事感人

△ // 青頭潛鴨 武漢觀鳥協會提供

除了青頭潛鴨,還有不少珍稀瀕危水鳥也戀上了武漢溼地。

近4年來,武漢鳥類記錄不斷被刷新,截至目前,鳥類記錄已達到413種。

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黑鸛等有10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灰鶴、白琵鷺等有28種。

/武漢溼地

全部納入了保護/

鳥類戀上武漢溼地,與武漢市不斷加強溼地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改善鳥類的生存環境密切相關。

有“百湖之市”美譽的武漢,目前有166座湖泊,全部划進了政府設定的保護圈,湖泊藍線鎖定湖泊面積867平方公里。

其中,主城區40座湖泊,已有30餘座建成湖泊公園;新城區也有不少湖泊,已建和在建湖泊公園。

“鸟类大熊猫”青头潜鸭恋上武汉,背后的神秘湿地故事感人

△ // 江夏區上涉湖溼地自然保護區

武漢還大力推進溼地保護地建設。

截至2018年底,武漢共建設了沉湖國際重要溼地1處,漲渡湖、上涉湖等省、市級溼地自然保護區5處,保護區面積超過2.8萬公頃;東湖、後官湖、杜公湖、金銀湖等10個國家、省、市級溼地公園,面積8532公頃。

這16處溼地保護地,均已與長江、漢江水系連通。

加上5座國家森林公園、3個風景名勝區、19處縣級以上水源地、3處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全市共計46處自然保護地,合力構成了一個龐大的溼地生態網絡系統。

有識之士認為,如此數量和級別的自然保護地“拱衛”長江,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十分少見。

它們將“加持”長江大保護,使得長江流域生態系統更健康,更富生機。

“鸟类大熊猫”青头潜鸭恋上武汉,背后的神秘湿地故事感人

△ // 蔡甸區沉湖溼地保護區

武漢為保護溼地生態環境,還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

  • 通過立法,建立溼地分級保護管理制度和溼地保護目標責任制;

  • 通過強化規劃管控,將溼地保護納入《武漢市城市總體規劃》及基本生態控制線範圍,劃定湖泊“三線一路”;

  • 大力實施生態補償制度,每年安排約1500萬元,用於溼地自然保護區生態補償;

  • 籌資8億元,對生態敏感區域給予生態補償。

  • 還建立了長江跨界斷面生態補償機制,落實各區長江生態保護責任。

  • 實行多部門聯動制,形成溼地保護合力。

“鸟类大熊猫”青头潜鸭恋上武汉,背后的神秘湿地故事感人

目前,武漢市已將所有溼地納入了保護範圍;湖泊保護率達100%。

今年6月,國際溼地公約組織宣佈,2021年國際《溼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將在武漢舉辦。

這是我國首次舉辦此項會議。由該組織認證的國際溼地城市,代表一個城市對溼地生態保護的最高成就。

目前,武漢市正在積極創建中。

/“武漢溼地保護成果讓我自豪”/

有著14年觀鳥經歷,幾乎走遍了武漢大小溼地的武漢觀鳥協會會長顏軍稱,近幾年,他感覺武漢溼地的生態環境變得越來越好,鳥類的種類和數量逐年增多,周邊居民對溼地和鳥類的保護意識也在明顯增強。

這與武漢市不斷加大溼地的保護,高度重視溼地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的科普和宣傳分不開的。

作為觀鳥人,他對此感到欣慰和自豪。

“鸟类大熊猫”青头潜鸭恋上武汉,背后的神秘湿地故事感人

今年49歲的黃陂區前川街供電所農電工盧群,是青頭潛鴨的最早發現者。

5年來,他一直跟蹤觀察記錄其活動,並參與巡邏,保護青頭潛鴨。

他說,最初,當地農民不認識青頭潛鴨,見到野鴨蛋有人會去撿。

這幾年,經過政府部門和民間環保組織大力科普和宣傳,不但沒人撿了,在生產、生活中看見青頭潛鴨,還會繞道而行,以免驚擾它們。

這些變化,讓他打心眼裡高興。

“鸟类大熊猫”青头潜鸭恋上武汉,背后的神秘湿地故事感人

湖北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已多方籌資300萬元,將用於青頭潛鴨、長江江豚這兩種長江生態旗艦物種的保護,以此動員和吸引更多社會人士參與長江大保護。

該會負責人王利民博士說,為了保護好它們,他們將竭盡綿薄。

“鸟类大熊猫”青头潜鸭恋上武汉,背后的神秘湿地故事感人“鸟类大熊猫”青头潜鸭恋上武汉,背后的神秘湿地故事感人
“鸟类大熊猫”青头潜鸭恋上武汉,背后的神秘湿地故事感人

主編 | 賀方程

採寫 | 明眺生

美編 | 詹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