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鹹情深

記者 李維君

金秋時節,咸豐縣坪壩營鎮老巖孔村附近的深山密林之中,一條長約4公里的施工便道直達建設中的杭恩坪壩營水庫。

杭情施意,餘鹹情深。黨政密集互訪,部門深度對接,民間有效溝通……隨著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縱深推進,杭州與恩施,餘杭與咸豐,餘杭所屬各街道及企業,與咸豐所轄各鄉鎮村,不遠千里,無問西東,在精準扶貧這場特殊的戰鬥中結下了深厚的戰友之情——餘杭咸豐一家親。

坪壩營原本是當地一家國有林場,林場地處高山,有原始森林及原始次森林、人工林近30萬畝,森林中還藏有四洞峽等自然奇觀。世紀之交,林場華麗轉身,變賣木材為賣風景,一個以古、奇、秀、幽、野為特色的4A級原始森林景區應運而生。位居山下的楊洞與甲馬池兩個鄉鎮,先是合二為一,稱甲馬池鎮,後又更名為坪壩營鎮,以策應全域旅遊,鎮域與景區相依相存、相傍相生。

楊洞和甲馬池過去是煤炭之鄉,數十年近似於掠奪式的採掘,帶富了企業和鄉民,為縣財政帶來了稅收,同時也捅壞了水井的底子——地表水蓄不了,地下水浸得深,村民靠天吃水,吃平房屋頂的積水,政府用消防車送水,仍然解不了飲用水之渴。更讓人憂心的是,礦區水質氟含量超標,居民氟斑牙突出,被人戲稱“八筒”,身心均受到傷害。

好水出高山。山下飲水困難,位居山上的坪壩營林場周邊植被豐富,森林覆蓋率高達95%,涵養了多處水源,而且水量充沛、水質優良,有幾岔溪流常年飛瀑,不僅養眼,還可止渴。略顯遺憾的是,群山溝壑之中有水源卻無水庫,潮漲潮落受制於天,架設的數萬米管網和修築的多個水池最終還是杯水車薪,並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精準脫貧,村民期盼一管清泉進農家。關鍵時刻,東西部扶貧協作餘杭工作組與咸豐縣及坪壩營鎮聯手出招,啟動投資總額為2700萬元的坪壩營鎮農村飲水連通工程,今年安排800萬元對口幫扶資金援建杭恩坪壩營水庫,從根本上解決飲用水水源儲備不足的問題。

11月5日,坪壩營高山地區層林盡染,落葉松的褐紅與柳杉樹的深綠加上點綴其間的各色雜木,形成五彩斑斕的森林調色板,杭恩坪壩營水庫猶如一個襁褓中的嬰兒,靜謐地躺在層巒疊嶂的彩繪搖籃之中,儘管有大型機械在施工現場穿梭,在這深山老林中卻不覺得喧囂。據瞭解,水庫選址大鏵尖村,建設規模為9.94萬立方米,當地幹部稱之為“十萬方水庫”,包括水庫建設在內的坪壩營鎮農村飲水連通工程完工後,將改善坪壩營鎮22個行政村(其中重點貧困村8個)7339戶2.62萬人的飲水條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48萬人,並可灌溉農田2.2萬畝,輻射當地特色種養等精準脫貧主導產業。

杭恩,不僅僅為水庫冠名,也不僅僅是地名的簡單疊加,其背後凝結著黨中央精準脫貧的普惠方略,也飽含著咸豐人民深深的感激之情,照耀著先富帶後富最終共同富的小康夢想。

咸豐所需,餘杭所能。偏居鄂西南一隅的荊南大地,餘杭幫扶援建的項目遍佈城鄉,譽滿各界。

咸豐種茶歷史悠久,作為精準脫貧主導產業的茶葉產業發展勢頭強勁,3年來累計安排2500萬元左右的對口幫扶資金支持咸豐茶葉全產業鏈建設。在兩地合作共建的咸豐餘杭現代農業園內,建成了輕基質白茶苗圃,並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安茶集團下屬的安吉晶品茶場,啟動“咸豐白葉茶全產業鏈精準扶貧PPP項目”,分別在曲江鎮、唐崖鎮和活龍坪鄉建成500畝茶苗培育基地,年生產茶苗總量1億株以上,種苗問題迎刃而解。面對投產茶園面積逐年增加,就近加工能力相對不足的窘境,餘杭工作組在科學論證之後,先後援建16個總面積2.1萬平方米的茶葉加工標準化廠房,租賃給本地或外地茶企,不僅緩解茶葉企業投資資金不足的矛盾,還可為村級集體經濟提供持續穩定的租費收入。

為促進咸豐茶葉品質提升和品牌創建,促進當地農產品線上銷售,餘杭區在積極向外推介咸豐農特產品的同時,充分發揮電商優勢,在咸豐白水壩工業園區援建電商產業園,引進餘杭華立集團下屬良中公共服務有限公司對電商園進行供應鏈體系打造和運營,引入小黃人等高端智能設施,建成電商扶貧典範。

11月7日,忠堡鎮石門坎村共享生態牧場羊舍內,飼養員正在料理剛剛產崽的湖羊,小羊羔跪乳報恩的場面令人動容。共享生態牧場是東西部扶貧協作餘杭區對口幫扶咸豐縣特色創新項目,項目總投資650萬元,石門坎是種羊繁殖基地,現已在忠堡、清坪2個鄉鎮6個貧困村建設14棟羊舍,預計2020年養殖規模達3000頭,可帶動貧困戶102戶致富。

來自浙江海寧的湖羊種繁基地負責人王國林介紹,杭嘉湖地區自古有養(吃)湖羊習俗,市場潛力很大,同時,餘杭區擁有國家級湖羊種羊場資源,才半年時間,石門坎共享生態牧場餵養的湖羊已從今年4月引進的500只增加至900多隻。

“咸豐有餵養場地,餘杭有銷售市場,協作共享,不僅市場穩定,還可通過秸稈養羊、羊肥還田種茶種菜,促進農業生態的良性循環。”1999年從浙江來到恩施做五金生意的王國林,大學讀的畜牧獸醫專業,2007年開始在咸豐流轉土地發展果蔬,去年接觸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對湖羊養殖項目信心滿滿。

還有一個月,餘杭區首期派駐咸豐的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組就要揮別世遺唐崖,重返“中華文明曙光”良渚文化的發祥地。11月4日,在咸豐縣人民醫院掛職的餘杭專家再次來到高樂山鎮青山坡村田夢雲老人家中,回訪這位重見光明的白內障患者。今年4月,餘杭牽線、臺灣專家參與,兩岸企業攜手捐獻晶體和手術費,田夢雲等100名恩施州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

在堂屋正中,今年79歲的田夢雲用一副“擁護共產黨,愛我新中華”的對聯,道出了咸豐各族人民的心聲和願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