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西藏

舌尖上的西藏

西藏人普遍愛吃肉,但禁忌也較多,只吃偶蹄類牲畜,一般以犛牛肉、綿羊肉為主。不吃奇蹄類牲畜,如馬、驢、騾肉等。象魚、蝦等水產品,除部分城鎮青少年居民少量食用外,很少有人品嚐,老一輩人普遍不吃魚,廣大農區和牧區的群眾一般也不吃。我曾聽單位裡的同事說,因為沒有人吃魚,下面牧區魚很多,河裡湖裡密密麻麻的都是,下一場雨,有的公路上就佈滿了從河裡跳出來的魚,汽車開過壓死一大片。後來我才知道,魚多是事實,但這說法也太過誇張。我曾吃到過申扎水庫裡的魚,沒有魚鱗的,感覺怪怪的,因為聽說有水葬的風俗,我只嚐了一下,沒敢多吃。狗肉在西藏是不能碰的,吃狗肉為西藏人深惡痛絕,我進西藏前,有關部門人員最三強調,絕對不能吃狗肉,這是非常非常嚴重的事,會引起大麻煩的。到了拉薩,我嚴守紀律,別說吃,對狗碰也不敢輕易去碰,都是遠遠地避開。

到了西藏,必須學會吃手抓羊肉,因為這手抓羊肉太普通了,就象江南的米飯一樣,若不會吃,便有捱餓的危險。客人只要一踏進藏胞的家門,主人在端出熱乎乎的酥油茶的同時,往往也會端出一盆手抓羊肉請客人吃,盆子裡還放著一把小刀。你若不吃,主人還以為你是客氣,不好意思,便會熱情地用小刀切下一片片的肉放到你手中,連聲勸著說,吃吧吃吧,這肉是最好的。有一次我有事找同事洛桑,晚上便到他家裡去,他和愛人央宗熱情得不得了,酥油茶是遞了一杯又一杯,還非得要我吃上幾片手抓羊肉,我說已吃過晚飯了,肚子飽著呢,他還是一個勁地勸說,吃,吃,進了門就得吃。

這藏胞家裡是這樣的情況,在單位時情況也一樣,如果來了賓客,除了擺上水果,香菸外,還擺滿了一盆盆的手抓羊肉,每一小塊約有斤把重。逢年過節開座談會,聯歡會,慶祝會,茶話會等什麼的,擺上的都少不了手抓羊肉。總之,手抓羊肉是老百姓的日常主食,也是單位和個人待客的必備食品。說實在的,這手抓羊肉比起其他的藏族食品來那是比較好吃的,也沒有南方羊的羶味,只是吃的時候不用任何調味品,淡淡的,初次吃時一下子不適應。後來慢慢也有了一些人蘸著料吃。

手抓羊肉,每個家庭都會做。這裡宰殺羊的方法與內地稍有區別。我以前在內地見到過殺羊是用刀子的,有的把羊的眼睛蒙起來,說是將被殺死的羊會掉眼淚,那可憐兮兮的樣子會讓人心軟,不忍下手,故意要蒙朧上眼睛。西藏有的牧民殺羊習慣用一根長針,刺入心臟,但這種方式我沒有親眼見過。在拉薩,我所看到的殺羊,是用繩子捆住羊嘴,然後用手捂住,一會兒功夫那羊便憋氣死了,這種方式,讓羊血保存完好,據說是可以讓羊肉更鮮美。

接著是剝羊皮,用刀一割之後,便用手剝,一下一下的用力,便把羊皮剝下來了,放在一邊。然後在羊肚子的下方割一口子,捋去腸子裡的汙物,有條件的將腸子洗一下,如果在野外草地上宰殺,沒有條件洗,就用手多捋幾下,反正羊吃的是草,也不是很髒。將五臟六腑剁碎和羊肉攪拌一起,灌入羊腸中,放入大鋁鍋中煮,煮熟以後,便是紅腸一般香噴噴的血腸了。這是藏胞較喜歡吃的食品。那羊肚去掉汙物後,擦一擦,燒熟後便成佳餚了。處理完這些東西,便將羊肉割成一塊塊約半斤一斤重的肉塊,放入大鋁鍋中燒煮,待燒熟後,撈出放入托盤中,便是手抓羊肉。

吃手抓羊肉,一是用手,二是用刀,每家每戶都有幾把這樣專用的小刀,有的很精緻,薄薄的,十多公分長,將肉割成一小片一小片吃。以前,藏胞們身上佩掛的長長短短的藏刀,其中一個功能,就是用來割肉吃。出門在外,肚子餓了,拿出一塊手抓羊肉或者風乾肉來,用藏刀一片片地割下來吃。在許多遊客的眼中,這是那樣富有情調。

吃手抓羊肉有門道,第一次吃的人往往會挑精肉吃,但其實口感不好,會吃的人往往選瘦肥搭配的,有精有肥,嚼起來輕鬆滋潤,美味可口。

手抓羊肉最好吃的要數羊尾巴了,那羊尾巴尾梢上往往留下一撮白毛。我問過一些年長的藏胞同事,得到的回答大致相同,白色的羊毛是吉祥之物,表示對客人的敬重,羊尾巴是給珍貴的客人吃的。那羊尾巴味道確實不錯,不膩不肥,口感很好,我一次能吃一個,在漢族中這樣的胃口算是好的了。還有那羊頭也不錯,也算得上佳餚,還專門有人請吃羊頭的。

能大碗喝酥油茶,大塊吃手抓羊肉,算是基本融入這塊土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