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鼓勵建設光伏儲能一體化電站、推進氫燃料電池關鍵技術攻關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四川成都鼓励建设光伏储能一体化电站、推进氢燃料电池关键技术攻关

北極星儲能網訊:北極星儲能網獲悉,11月11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印發《關於促進裝備製造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意見》指出做優做強以太陽能光伏為主的高端能源裝備,展分佈式建築屋頂光伏電站和建築光伏儲能一體化電站等示範項目建設、諮詢設計、運營、維修維護等業務。積極推進燃料電池電堆及動力系統和氫氣製備、儲運與加註等關鍵技術協同攻關,大力支持充電(加氫)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國內一流的新能源汽車研製基地。建設10個以上示範引領強、特色優勢突出、配套功能完善的產業功能區。到2022年,力爭產業規模達到10000億元,將成都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基地。

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裝備製造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成都天府新區、成都高新區管委會,各區(市)縣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於高質量發展的系列決策部署,根據《中共成都市委關於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定》(成委發〔2018〕22號)精神和《中共成都市委辦公廳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成都市高質量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改革攻堅計劃〉的通知》(成委辦〔2018〕27號)要求,結合實際,現就促進我市裝備製造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發展目標

堅持“產業結構優、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少、環境影響小、質量效益好、發展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加快構建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競爭力強的高端裝備製造產業生態圈。到2020年,全市裝備製造產業規模達到8000億元,培育營收300億元以上企業4家、100億元以上企業8家、10億元以上企業40家,以及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建設10個以上示範引領強、特色優勢突出、配套功能完善的產業功能區。到2022年,力爭產業規模達到10000億元,將成都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基地。

二、發展重點

(一)航空裝備。搶抓國家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範區和低空空域協同管理改革試點的機遇,圍繞航空經濟發展,重點支持通用飛機、航空大部件和航空發動機等研製,促進航空維修集群發展,打造全球知名的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

1.打造國內領先的通航產業示範區。全力推進通航機場和起降點建設,積極拓展低空旅遊航線,探索應急救援、短途運輸、警務飛行等公共服務,鼓勵開展飛機融資租賃。支持引進國外成熟的固定翼飛機、直升機生產線,持續提升機頭、機身等飛機大部件研製水平,支持優勢企業積極搶佔全球市場份額。突破航電系統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和系統集成技術,形成一批適航取證的自主核心航電產品,進入三大主機廠(波音公司、空中客車公司、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供應商名錄。推動無人機制造、飛控、任務系統等關鍵技術突破和示範應用,探索建立科學高效的無人機監管機制,高標準建設培訓試飛基地,培育“無人機+”應用市場。

2.打造國際知名的航空發動機研製基地。主動對接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重大科技專項,加快大推力高性能發動機自主研製進程,支持以活塞發動機為代表的中小推力航空發動機研製,鼓勵引進國外成熟的整機和關鍵零部件生產線。持續推進航空發動機單晶渦輪葉片、鈦合金整體葉盤、空心或複合材料寬弦風扇葉片等關鍵零部件研製突破。全力支持中國航發成都製造技術研究中心提能拓域,爭取更多高含金量的國際業務份額,提升在全球航空發動機供應鏈中的層級。

3.打造國際先進的“一站式”航空綜合保障基地。重點提升民用整機、航空發動機和航空部附件等高附加值產品的綜合維修能力,支持國內外主力航空公司在蓉設立綜合保障基地,吸引其他航空公司維修業務外包,拓展境內跨區域業務及國際轉包業務市場。大力支持維修能力提升,鼓勵取得CAAC、EASA、FAA等國際維修資質,引導零部件配套企業在蓉集聚發展,拓展地面培訓、改裝升級、客改貨和飛機回收等市場。

(二)汽車。堅持發展整車與強化配套相結合,研發製造與拓展服務相結合,推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國際化發展,持續提升產業競爭力和區域顯示度,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汽車城。

4.打造國內領先的傳統汽車產業轉型先行區。支持現有傳統整車產線柔性化升級,加快產品升級換代。支持自主研發和投放價值量高、盈利能力強的中高端車型,鼓勵加快導入高端品牌和高檔車型。建立整車零部件協同創新激勵機制,提升汽車發動機等核心零部件研製能力,引導和支持零部件企業進入整車龍頭企業供應鏈體系,提高本地配套率。拓展輕量化材料、先進電子部件、智能化部件在整車領域的應用。

5.打造國內一流的新能源汽車研製基地。大力推動存量產能向新能源汽車轉型,積極引進新能源乘用車高端項目,重點發展中高端新能源乘用車和氫能源汽車,加快發展新能源客車、商用車、專用車,大力研製新一代動力電池、電機控制器、驅動電機等產品,積極推進燃料電池電堆及動力系統和氫氣製備、儲運與加註等關鍵技術協同攻關,鞏固產業鏈製造端優勢。大力支持充電(加氫)基礎設施建設,延伸發展後市場服務,支持分時租賃、網約車等新興商業模式持續創新,支持舉辦新能源汽車展會、賽事等活動。

6.建設國內領先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發展高地。搶抓新一代5G技術試點和國家中德智能網聯汽車四川試驗基地建設的契機,大力發展L3以上的智能網聯汽車整車及智能ECU、感知系統、控制系統、執行系統、導航系統等重點產品,提升核心競爭力。大力支持仿真試驗,封閉、半開放及開放式道路測試等,著力提升智能網聯汽車檢測認證、標準制定、成果轉化等核心能力。

(三)軌道交通。搶抓川藏鐵路和四川省山地軌道交通規劃建設機遇,做大做強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服務業,加快推動全制式軌道交通裝備製造及示範應用,不斷提升軌道交通裝備綜合維保能力,奮力打造中國軌道交通產業綜合發展新高地。

7.建設國家軌道交通產業科技中心。爭取國家川藏鐵路技術創新中心在蓉落地,重點支持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及防護設備、鐵路建設及維護裝備、超長深埋高寒凍土隧道裝備及關鍵材料、複雜環境下的軌道牽引供電裝置及系統、超長超大連續坡道制動系統等軌道交通裝備研發。加緊推動多態耦合軌道交通動模試驗平臺建設,積極開展低真空管道高溫超導磁懸浮等前沿技術研究;創建國家磁浮系統製造業創新中心,形成國際先進的研發設計、製造、系統集成技術水平,打造國內磁浮交通裝備原始創新示範區。建設山地軌道交通技術研究中心,攻克米軌制式“齒軌+輪軌”等關鍵技術,加速推進山地軌道交通技術裝備研製。

8.打造國內全制式軌道交通裝備創新應用策源地。加快推進中低速磁懸浮、空軌、有軌電車等多種制式試驗線建設,積極開展新品測試並形成規模化生產能力。加快促進城際動車組、高鐵貨運動車組、齒軌列車等本地化生產,形成更多“成都造”軌道交通產品。積極推動資陽、眉山等環成都經濟圈城市與成都軌道交通產業協同發展,構建產業配套體系。

9.創建中國西部軌道交通裝備維保中心。依託成都軌道交通檢驗認證中心(JRCC),大力開展計量、標準、合格評定一體化服務,積極推進國家軌道交通產品質檢中心、計量中心和國家新材料測試評價平臺區域中心申建。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北斗、5G等技術,積極推動運營環境、技術裝備及線網客流預警等在線監測系統建設,發展諮詢服務業務,提升軌道交通運營維保整體實力。加快推進川藏鐵路生產生活基地和西南地區動車組高級修基地建設,積極籌建城市軌道交通維保基地。

(四)智能製造。把握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製造技術融合發展新趨勢,堅持產業培育和應用推廣兩手抓,著力發展智能製造裝備及產品,培育國內重要的智能製造裝備產業集聚區。

10.打造國內知名智能製造裝備研製基地。聚焦發展機器人、高檔數控機床和智能製造成套裝備等核心裝備。鞏固擴大控制器等研發及市場優勢,大力發展減速器、伺服電機、機器人本體等核心部件,提升整機產能能級。大力推進工業機器人集成應用和二次開發,大力推動安全巡檢、道路檢測等特種機器人的研製和應用。做精做強精密臥(立)式加工中心、柔性加工中心和精密數控刀具,重點發展五軸高檔數控機床、高端專用數控加工裝備。面向行業轉型需求,大力開發標誌性智能製造成套裝備,積極發展智能柔性生產系統、數字化車間成套集成裝備、智能化焊接成套裝備。

(五)能源環保。緊抓國家推動建設綠色製造體系的重要機遇,做優做強以太陽能光伏為主的高端能源裝備,提升水處理、大氣治理、固廢綜合利用等先進環保裝備發展水平,打造國家高端能源環保產業引領區。

11.打造國際知名的高端光伏產業集群。依託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晶硅太陽能電池生產基地,逐步形成多晶硅、晶錠/硅片、光伏電池、組件、逆變器、系統集成與運維服務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重點發展PERC、N型單晶、高效異質結等高效晶硅電池,推進銅銦鎵硒、碲化鎘等薄膜電池提質降本增效。前瞻佈局鈣鈦礦電池、染料敏化電池、量子點電池等新型高性能太陽能電池技術研發和製造,發展分佈式建築屋頂光伏電站和建築光伏儲能一體化電站等示範項目建設、諮詢設計、運營、維修維護等業務。

12.打造國內領先的低碳環保產業發展示範區。大力提升水體綜合治理修復與資源化、大氣多汙染物協同治理、固體廢棄物處置和資源循環利用等技術設備研製水平。重點發展膜法脫除、超磁分離等水處理先進技術裝備和電除塵、膜分離、催化等大氣治理技術裝備,支持發展環境質量在線監測檢測及智能運維模擬預報預警等技術裝備,支持發展家用淨水、機動車尾氣淨化、新風系統及裝備。依法建立環保裝備推薦應用機制,發佈《成都市節能環保技術裝備推薦目錄》;探索建立集政策發佈、產業推廣、融資服務、權益交易、綠色評價評級為一體的環保產業綜合服務平臺。

三、政策措施

(一)加快功能區建設。精準產業定位和細分領域,支持15個裝備製造產業相關功能區專業化、差異化、高端化發展,以龍泉驛汽車產業功能區、簡州新城為核心形成汽車產業集聚,以新都現代交通產業功能區、天府智能製造產業園等功能區為主承載區加快航空、軌道交通和智能製造產業發展,以淮州新城等功能區為主承載區加快形成能源環保產業集群。推進公共服務平臺、標準廠房、專業樓宇等生產配套和商業、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配套建設,推動要素集聚,形成功能區“人城產”協調發展格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住建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商務局、市公園城市局,相關區(市)縣政府(含成都天府新區、成都高新區管委會,下同)]

(二)深化科技創新。積極爭取承擔大飛機、航空發動機與燃氣輪機、新能源汽車、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製造裝備、綠色製造系統集成等國家重大專項、重大短板裝備專項工程和重點研發計劃。支持企業和高校院所共建各類研發機構;支持企業申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支持高校院所和企業開放大中型科研設備儀器和研發平臺,提供技術研發、檢驗檢測等服務。鼓勵科技型企業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開展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市場化應用補助和保險補償試點,推進重大技術裝備產業化。[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財政局,相關區(市)縣政府]

(三)加強企業引育。聚焦高端裝備製造,瞄準國際巨頭和行業領軍企業,大力引進區域總部和機構總部,精準引進重大牽引性項目。實施龍頭企業培育、單項冠軍示範(培育)、中小企業成長三大計劃,加快培育本土產品品牌、企業品牌和區域品牌,支持本地企業做優做強,增強企業根植性。鼓勵開展孵化服務,支持小微企業和初創企業對接資本市場,引入戰略資源,促進企業孵化成長。支持基礎零部件企業對接大型龍頭整機制造企業,聚焦特定細分產品開展協作配套,促進產業鏈縱向延伸。支持裝備製造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責任單位:市投促局、市經信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金融監管局、市商務局,相關區(市)縣政府]

(四)促進優化升級。推動設立智能製造促進中心,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持續實施智能製造工程,探索開展智能製造診斷服務,引導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和建設數字化車間(工廠)。鼓勵企業開展技術改造,支持企業通過融資租賃加快裝備改造升級。大力發展高端裝備“交鑰匙”工程以及總集成總承包服務,支持裝備製造企業向工程設計、方案諮詢、技術研發和設備維護、修理、運營一體化服務延伸,大力發展高端裝備遠程運維服務。鼓勵裝備製造企業主導或參與制定(修訂)相關國際(國家)、行業技術標準。[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市場監管局,相關區(市)縣政府]

(五)強化要素保障。設立成都市裝備製造產業發展基金,支持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擴大“壯大貸”規模。對符合要求的裝備製造重大項目,優先保障土地、水電氣等要素供給。創新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引進方式,完善高端骨幹人才引進服務體系和各類產業人才培養體系,對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提供子女入學、購房、醫療等綜合服務。統籌完善市縣兩級產業政策,指導產業功能區針對主導產業制定相應行動計劃和要素保障方案。[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財政局、市金融監管局、市委組織部(市人才辦)、市人社局、市教育局,相關區(市)縣政府]

附件:1.成都裝備製造產業相關功能區空間佈局表

2.名詞解釋

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9年10月30日

附件2

名詞解釋

1.CAAC:中國民用航空局。

2.EASA:歐洲航空安全局。

3.FAA: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

4.L3:指在特定場景(ODD)下的自動駕駛。當車輛進行“動態行駛(DDT)”時,自動駕駛系統(ADS)能整體介入車輛行駛。但車主可隨時對車輛在自動駕駛時出現的錯誤進行修正。

5.智能ECU:汽車控制電腦中央處理器。

6.PERC:鈍化發射極和背面電池技術,是通過在電池的後側添加一個電介質鈍化層來提高轉換效率,目前已成為太陽電池新一代的常規技術。PERC電池與常規電池最大的區別在背表面介質膜鈍化,採用局域金屬接觸,大大降低背表面複合速度,同時提升了背表面的光反射。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817,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