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正科級實職調去省直機關當主任科員,且會經常出差,你會去嗎?

微涼薄荷茶TT


本人就是省直一員,從基層來的到省直的,也有幸從省直下派到基層任副縣長,現已結束掛職,返回廳裡。我給你從普通人角度分析一下省直和縣區的差別。

普通人就是能力,機遇,背景一般的人,佔體制內的大多數。有背景的人請繞道,因為有背景在那起步都可以升官。

一,說說省直和縣級機關的晉升渠道

1,省直機關正廳級建制。正常情況下兩條晉升途徑。

〔1〕走實職。科員,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競聘副處長,競聘處長,副巡視員(大部分處長都能副巡視員退休,厲害點的當個副廳長也是有機會的)。

〔2〕走虛職。科員,副主任科員,副處級調研員,正處級調研員。

由此可見,省直機關最差也是正處級退休。

省直機關也有幹到正廳級,副省級的,那都不是常人,外界因素較多,這裡不分析。

2,縣級機關正科級建制。

〔1〕走實職。科員,副科級(副局長,副鎮長),正科級(局長,鎮長,書記)

〔2〕走虛職。科員,副主任科員。

按現在職級並行的形勢來看,縣區單位副科級退休肯定沒問題。

縣區如果能幹到副縣級(副縣長),那就祖墳冒青煙了。至少需要具備性別,民族,年齡,工作能力等方方面面資源之一。

二,說說省直和縣級單位待遇

省直一般6000到7000左右沒問題。公積金,社保,職業年金,績效都有保障。

縣區一般4000到5000左右。據我瞭解,部分地區開工資都難。其它就不用說了。

實職領導也好,虛職非領導職務也好,還是看工資。實職領導可能平臺好點,信息多點。灰色地帶基本不用看,未來肯定全堵死。三公經費每年都壓縮,一年一審計,一年一巡視,逢告必查。貪的和賺的錢比,還是自己賺錢踏實,舒服。

三,說說省直和縣級的機遇

走仕途,能力和水平固然重要,但是很多能力和水平很高的人,最終沒有走到領導崗位。所以說,機遇對一個人來說非常重要。

1,省直機會多

省委組織部逢幾年會搞一次,副市級選拔考試,把省直機關的幹部派到各市,任副市級。

各廳局正常新老輪轉,也有晉升副廳長的機會。

另外省委組織部每3年一次選派掛職副縣長,都是機會,非常鍛鍊人。

2,縣裡機會少一些

中國是下級服從上級,所以絕對是上級控制資源。縣區能控制的就是下派到鄉鎮。上掛的機會是有,但是非常少,而且掛職的職位較低,沒有含金量。

以上是從一般人角度分析的,建議來省直工作。

如果你在縣區有年齡,能力,背景和機遇的優勢,另當別論!



理論大師


我同學就是這樣的例子。原來是區裡當一個局長,這個局有些實權,但不是最核心的部門,想提拔到縣副職比較難。因為他是搞文字出身,後來有機會去省直機關當主任科員,他毫不猶豫地去了,幾年之後,由於材料寫得好,被上級賞識,平步青雲,提上了副處實職,居然又讓回到區裡當區長鍛鍊。當年和他競爭的那些正科級都仰著臉看他了。

在體制內,不管是公務、事業還是國企,除非你是搞核心業務的,否則,一定堅持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的大原則,能去縣裡不去鄉里,能去市裡不去縣裡,能去省裡不去市裡,能去部委不去省裡。千萬不要忽視“平臺”的力量,到了部委這個平臺,很多人起步就是副處,可是在縣裡當上副處就會難於上青天。在高平臺上,到退休可以熬到局級,在地方上,地市級就是主持一方水土的人物了。

當然,事情也不是絕對的,主要分為幾種情況:

第一,年輕有為的正科級要向上走。比如30歲左右,當然去大機關了,因為你還有年輕優勢,誰知道你能發展成什麼樣呢?空間很大,因人而異。只要你好好幹,在省直機關混到處級還是基本有保障的。你在縣區裡,正科級基本就是幾十萬人的“夢想”天花板了,就算百萬人大縣,縣處級的也不到幾十個。

第二,年齡超過36歲以上的正科級要綜合考慮。超過36歲以上,去省直機關還要真要猶豫了。在縣區裡,正科級就是部門、委辦、鄉鎮的正職,基本不用親自幹活了。到了省直機關,如果從事你不擅長的文字工作,再加上年齡偏大,吃苦受累不說,大幅提升的機會也有限。不如在縣區主持一方,風風光光的,混得好了,也可以進到班子副職。在縣區當上處級幹部,基本在當地就算“人物”,就算退休了,每年慰問老幹部是少不了你的,終生的福利待遇啊。

第三,核心部門的正科級也要慎重抉擇。比如縣委辦、組織部、財政局、人事局等部門、局委辦的正科級,或者在主要鄉鎮當正職,晉升縣區班子副職,還是有優勢的。儘管幾率不如省直機關大,但這幾個部門和鄉鎮還是容易出幹部的。到省直機關,要從主任科員幹起,吃苦受累,慢慢熬資歷,基本是大概率事件,不如在實權、關鍵部門當正職,既有幹一番事業的事業感,也有進一步提升的機會。

第四,如果去省直機關的重要部門則毫不猶豫。如果是從縣區重要部門正科級去省直機關重要部門做主任科員,那還是要積極爭取去的。省直機關重要部門的主任科員,發展空間是明擺著的,有的重要部門提拔處級、局級幹部,基本都沒有落下的。所以,到省直機關重要部門當主任科員,基本可以判斷十年後,副處、正處都是可以預期的,但是在縣區裡,即使你是重要部門正科級,但要想再進一步進班子,不確定因素依然很多。


天下那些事


假如遇到這種情況,我會不惜一切代價,100%去。原因非常簡單,請允許我——一個基層公務員——為你娓娓道來。

1.縣級正科實職崗位是些什麼人呢?

在一個縣,正科級實職幹部人數並不是很多,無非是黨政部門一把手(少數為二把手,如常委單位),部分事業單位一把手,縣屬國有企業一把手,再加上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鄉人大主席。縣級層次低,但能到那個位置的,正常來說,絕非等閒之輩。這是大前提。在一個縣範圍內,他們無疑都是各把一道關口的“諸侯”,官場上的實力派,領導眼裡的幹才,他人眼裡的實權派。

2.這些崗位上的人有什麼特點呢?

在這些崗位上履職的人,也是從副科層次一步一步提升上來的,又是鄉鎮或部門裡的真正決策者,舉足輕重。經過不同崗位的鍛鍊,大多能分清工作上的輕重緩急,又能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領導能力、工作水平、組織協調能力已經大大提高,大多數人已經具備比較高的綜合素質。其中的表現優異者,如遇推薦副縣級崗位,他們是當然人選。這是毫無疑問的。

3.為什麼要去省直機關呢?

但你不得不承認:澇壩多大鱉多大。多大的舞臺就能唱多大的戲。舞臺小了,也難以幹出一番大事業。

那麼,省直機關又有什麼優勢呢?無非就是層次高,理論上可以提撥到正廳級崗位;可升遷的職位多,正副處級崗位一抓一大把;揮灑的空間也大,從事的工作可以影響到全省範圍內。一旦去了,一個正科級主任科員,經過基層崗位充分鍛鍊的人,只要熟悉了工作,其綜合素質高的優勢會立即凸顯出來,提撥重用可以說如探囊取物,指日可待。我所在縣調去省直部門的人,任副處長的只能算不夠理想的,任正處長的算正常,好一點己升到副廳級實職了。有一位朋友曾經笑談:縣市一級的正科級相當於省直部門的正廳級。剛聽到似乎是笑話,細細一想,還真是那麼回事兒。難道不是嗎?舞臺有大小,道理是一樣的。

4.哪些人最適合去?

去省直部門,無非是奔著好一點的個人前途、比較好的工作待遇和舒適的生活條件。當然最關鍵的是前者。從這個角度出發去考慮是最穩妥的。個人認為:首先,年齡不能太大,最好35歲前後,超過40歲意義就不大了。因為,一般情況下,45歲左右是提升副處級的關口,過了這麼年齡,就只剩下理論上的機會了,可能性小多了。其次,最好去本人原先己熟悉的部門和崗位,這樣就可以揚長避短,突出自身特色和優勢。最後,放下原來一把手的架子,以小學生的姿態開始認真工作。我認識的一位原縣級局的局長,調入對口省廳,四年後升副處長,現在正在提正處的途中。在縣級局,這種可能性就太小太小了。

至於說經常出差,是有點影響家庭生活,本人也會累一點,但相關的待遇一樣不少,我看根本不礙事,不影響大局。有這種機會不抓住,以後肯定會後悔的。

想起的就這麼多,不囉嗦了。歡迎留言,歡迎討論。如有一點參考價值,請給我點贊!!🙏🙏🙏🙏


水波不興3291


我同學就是這樣的例子。原來是區裡當一個局長,這個局有些實權,但不是最核心的部門,想提拔到縣副職比較難。因為他是搞文字出身,後來有機會去省直機關當主任科員,他毫不猶豫地去了,幾年之後,由於材料寫得好,被上級賞識,平步青雲,提上了副處實職,居然又讓回到區裡當區長鍛鍊。當年和他競爭的那些正科級都仰著臉看他了。

在體制內,不管是公務、事業還是國企,除非你是搞核心業務的,否則,一定堅持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的大原則,能去縣裡不去鄉里,能去市裡不去縣裡,能去省裡不去市裡,能去部委不去省裡。千萬不要忽視“平臺”的力量,到了部委這個平臺,很多人起步就是副處,可是在縣裡當上副處就會難於上青天。在高平臺上,到退休可以熬到局級,在地方上,地市級就是主持一方水土的人物了。

當然,事情也不是絕對的,主要分為幾種情況:

第一,年輕有為的正科級要向上走。比如30歲左右,當然去大機關了,因為你還有年輕優勢,誰知道你能發展成什麼樣呢?空間很大,因人而異。只要你好好幹,在省直機關混到處級還是基本有保障的。你在縣區裡,正科級基本就是幾十萬人的“夢想”天花板了,就算百萬人大縣,縣處級的也不到幾十個。

第二,年齡超過36歲以上的正科級要綜合考慮。超過36歲以上,去省直機關還要真要猶豫了。在縣區裡,正科級就是部門、委辦、鄉鎮的正職,基本不用親自幹活了。到了省直機關,如果從事你不擅長的文字工作,再加上年齡偏大,吃苦受累不說,大幅提升的機會也有限。不如在縣區主持一方,風風光光的,混得好了,也可以進到班子副職。在縣區當上處級幹部,基本在當地就算“人物”,就算退休了,每年慰問老幹部是少不了你的,終生的福利待遇啊。

第三,核心部門的正科級也要慎重抉擇。比如縣委辦、組織部、財政局、人事局等部門、局委辦的正科級,或者在主要鄉鎮當正職,晉升縣區班子副職,還是有優勢的。儘管幾率不如省直機關大,但這幾個部門和鄉鎮還是容易出幹部的。到省直機關,要從主任科員幹起,吃苦受累,慢慢熬資歷,基本是大概率事件,不如在實權、關鍵部門當正職,既有幹一番事業的事業感,也有進一步提升的機會。

第四,如果去省直機關的重要部門則毫不猶豫。如果是從縣區重要部門正科級去省直機關重要部門做主任科員,那還是要積極爭取去的。省直機關重要部門的主任科員,發展空間是明擺著的,有的重要部門提拔處級、局級幹部,基本都沒有落下的。所以,到省直機關重要部門當主任科員,基本可以判斷十年後,副處、正處都是可以預期的,但是在縣區裡,即使你是重要部門正科級,但要想再進一步進班子,不確定因素依然很多。


職場火鍋


我們這邊,很多地州,特別是縣裡,科級幹部(正副科)想往省裡調,寧願當一個科員,也願意,但往省裡走,非常困難。

實話說,在縣裡,各局委辦一把手,都是正科,在縣裡,是很牛逼的人,如公安局、規劃局、國土局、環保局、住建局、人社局、財政局、教育局、林業局等,都是實權在握,管理一縣某個領域的全盤工作,但是,你要是到省城裡廳局,這樣的科級幹部,就太多了,有些單位,處級幹部,上百個,科級幹部,基本幹個十年以上,都是,所以,去省裡廳局級單位,當個科員,確實比較委屈。你在縣裡,多威風,在省裡,就是一粒沙子。

我哥在縣城,前幾年是環保局一把手,權力大,但前年調到市裡環保局當一個副科長,感覺差別還是比較大。

所以,這個你要看如何選擇了,如果你留念在縣裡面的那一點小權利,可以留下來,但如果想要更大的發展空間,就去省城的單位,發展空間大,上升的機會多,你從縣裡某局的一把手,再往上升,難度大,要麼就是副縣長,要麼就是上級單位(市、地區、州)副局長,比較困難。我一個哥們,38歲,在省城的某局幹了四年科長,最近打算任地州副局長(副處),如果,在縣裡,就難以上升。

所以,還是要去省城,機會多一些,往下安排的時候,一般就是副處,地級市的某局副局長,發展空間大一些,也會發展很多人脈關係,這是縣裡根本沒法比的。

何況,畢竟在省城,你的視野、思維模式,以及你辦事處理各類問題的能力也會得到大力提高,小縣城,一直待下去,把自己廢了。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首先你的問題就不專業,正科級按照公務員法屬於行政編制,職工按照現行體制屬於事業編制或工勤編制。理論上這兩種編制是並行的,不會有交集。

按照你的說法,正科級調到省直部門任非領導職務公務員,他的職級依然是正科級,再遇到提拔就是副處級。

正科級基層領導調任省直部門任一般公務員,按照現行的幹部任用條例,這種情況除非本人願意、排除內部遴選,一般不會發生。

PS:看見很多人對我上面說的編制叫法有不同的看法。

在我們這裡:公務員為行政編制、醫生、教師一類的為事業編制,再就是上世紀一些進入國家行政單位的沒有行政事業編制的司機、廚師、園丁等叫工勤編制,本世紀進來的一般叫合同工、或者臨時工。

所以在我們這裡一般說幹部職工開會就是全單位的人開會;說幹部開會就是公務員開會。


阿薩辛


我會去,但不是現在,而是過去。因為我現在已是年過半百的人了,去了也沒人要。不過,我在十七、八年以前倒是有個機會,那時我三十七歲左右,年齡還不算大,正好我跟過的領導當了省直機關的一把手,原以為能實現了這個目標,事實上他原來也答應過我,可後來終歸是沒有調上去,其調不成的原因也就不便講了,儘管我沒有調成後來在縣裡發展的也不錯,但我還是感覺是挺遺憾的。

我感覺,雖然當科級在省裡不如縣裡吃香,但我還是贊同到調省裡工作比較好!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層次高,政治上發展空間大。

俗話說:朝庭門下七品官,省里門檻高,省直機關比縣裡高了兩個檯面,而縣裡最高的官是縣級,對於一個縣的工作人員來講,能當上縣官的人比登天都難,寥寥無幾,而到了省直機關,只要努力就相對容易了,所以說還是調到省機關工作還是好。

其二,生活優,對家庭的改觀有益。

省城往往是一個省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各方面生活條件都好,能在那裡居住和生活的都很幸福,如果能在省直機關工作,對於改善家庭居住環境,生活條件大有益處。

其二,條件好,對孩子的成長有利。

省城的各方面生活條件都好,基礎設施也完善,況且集聚了最高等優質一流的教育衛生,能在那裡工作不僅個人感到幸福,也能福廕子女,讓孩子能享受最好的教育。

建議:

要重視基礎地方科級幹部成長,建立健全上下聯動的用人機制,省廳的科級幹部要下放到基層鍛鍊,明確要求省廳的科級幹部必須有二年的基層工作經歷,與此同時,要大力選拔優秀的地方科級幹部到省廳工作。這樣有利於幹部的成長,形成具有生機勃勃富有朝氣的幹部隊伍。



劍茗2


首先分享一下我的一個朋友經歷,曾經也有過這樣的一次機會,是從市裡到省裡,領導調到省裡想帶他一起過去,但他思前想後委婉的拒絕了。後來我瞭解後,也感到很詫異,覺得這麼好的機會怎麼就浪費了。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他和妻子才結婚雖說有幾年了,但他前幾年一直在部隊,當時就和妻子兩地分居,如果他再去省裡,務必還會兩地分居,妻子不可能放棄工作跟他一起,部隊時還有盼頭想著轉業,如果去了省裡就是一輩子分居了。

第二,對於孩子來說,儘管省裡有更加優秀的教育資源,但是家庭教育對孩子也更重要,他說他那麼努力就是為了孩子,可如果去了省裡孩子的教育怎麼辦?

第三,對於他自己來說,儘管去省裡廟更大了,進步的空間更大了,但是從部隊轉業到地方算是一次重新開始,但再去省裡還要經歷一次重新開始,能力提升上有限,自己的年紀也不允許他一次次的這樣重新開始了。

所以他說他拒絕了,他說在市裡或許會更加辛苦,但是為了家,為了妻子,為了孩子,他覺得值。

適合自己的才是對的。每個人情況不同,這樣的問題自己只能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參謀職場


正科級實職方式有多種,其含金量也大不一樣,縣級四套班子裡有實職無多大實權的也不少,很多地方的縣級部門和鄉鎮街道副職正科級的也不在少數,而縣級部門和鄉鎮黨政主要負責人也是正科實職,但這三者之間的差距卻是巨大的。

如果是單位主要負責人的話,還是留下比較好。在單位任職,不管單位大小,只要有人財物的實際權力,有決策權,那就比寄人籬下強。

看仕途,關鍵還是得看崗位和年齡。如果你是年齡非常年輕的正科級實職,那麼可以考慮往大機關走,因為縣級機構就那麼大個盤子,即使你再優秀往上走的天花板在那裡,但省裡就不一樣了,隨便一個省直,起碼都是廳級配置,裡面編制了大量的從正科到廳級的崗位,前途相對來講走的路要寬一些,而且對於縣級來講競爭力要小很多。

如果你的年齡已經沒有任何優勢,那麼不必要再繼續折騰了,按部就班上個班即可,大機關大地方是非也多,而在一個縣裡,混了多年,關係和路子都差不多熟絡了,不管從生活還是工作上都比較吃的開,何必到省直那裡還得天天看人家的心情和臉色。


元芳有看法


這類工作調動怎麼選擇,一是看年齡,二是看能力,三是看家庭,四是看內心。

首先看年齡。如果年齡還算小,比如30來歲及以下,最好還是去省直機關。因為越往上層次越高,並且一般來說省級部門的各項福利待遇都會比基層好的多。但如果是小40或者年齡更大的話,就不建議去了。

其次看能力。省直機關注重理論性東西多一些,縣級注重抓落實多一些。簡單滴說,在省直機關要有更高的理論層次,在縣級要有更多的抓落實的方法。看你更適合哪一個。

第三看家庭。一方面是家庭成員是否支持,因為你的調動有可能會牽扯到你家庭成員的調動,或者有可能會與對象兩地分居。我周圍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男的在鄉鎮,女的考國考去了千里之外的大城市,兩個人剛結婚不久,就分開了。像你說的,省直機關經常出差,這就肯定分別時間會很長,家庭就得主要靠另一半照顧了,對方是否支持應該是你必須考慮的。另一方面,是家庭經濟條件。一般來說,縣級生活成本包括買房壓力都要小一些,而省直機關一般都在省會城市,別的不說,光住房壓力就會成倍增長。這個需要看你的家庭經濟承受能力。

第四看內心。在縣級,正科一般屬於領導職務,就算是虛職,主任科員,也是級別不低的。但在省級,正科遍地都是。有可能一個剛畢業三年比你小十來歲的小夥子,都正科實職了。你一個正科去了,有可能實職都不是。一個是帶著別人幹,別人看你臉色;一個是你跟著別人幹,看別人眼色,所以看自己是否能接受。

因此,去不去要慎重,但不管在哪裡工作,都要認真紮實。祝你工作順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