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西:貧困村實現華麗蛻變

嶽西:貧困村實現華麗蛻變

巖河村長豐廣場。 記者 楊一 攝

朱鳴節、鄧士鋒、何雷、張祿祿由省委辦公廳派駐到嶽西縣菖蒲鎮巖河村駐村扶貧。他們領著幹群奮勇拼搏——

2017年4月底,朱鳴節、鄧士鋒、何雷、張祿祿由省委辦公廳派駐到嶽西縣菖蒲鎮巖河村駐村扶貧。2年多來,他們領著幹群奮勇拼搏,巖河村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各項事業也取得了明顯的進步。昔日“垃圾遍地、汙水橫流”的光景不再,覆蓋全村的路燈照亮村民出行路;村集體經濟收入發展壯大,從2016年僅有2.3萬元到2018年增至40萬元……

在我市2019年脫貧攻堅先進表彰中,巖河村駐村扶貧工作隊榮獲表彰。“駐村開展幫扶工作,承擔著全村人民的期望,我們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11月8日,記者在巖河村見到工作隊隊長朱鳴節、副隊長鄧士鋒及扶貧專幹何雷時,他們表示,“我們也只是做了一些我們應該做的本職工作。”

精準施策幫扶

貧困戶昂揚奔向美好生活

唯有看到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巖河村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204戶582人,主要因病、因學、因殘致貧,如何讓這些貧困戶獲得穩定收入是一件重要的事。2017年4月底到村後,工作隊4人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走訪貧困戶,力求精準掌握貧困戶的家庭情況,因戶因人施策幫扶。

巖河村貧困戶王先留為人老實本分,在外地的建築工地打工,時常拿不到工錢,每月收入不穩定,因而回家種地。走訪王先留的過程中,朱鳴節得知了他的情況,在瞭解到巖河一貫制學校缺保安後,便推薦他去保安公司應聘。

王先留順利通過招聘,2017年10月成為學校保安。“現在每個月能拿到穩定的收入,週六週日還可以回家打理種的茶葉,比以前舒心多了。”王先留憨憨地笑著對記者說。

海創飾品公司是巖河村一家飾品紐扣生產企業。2017年駐村後,朱鳴節和同事就到企業協調增設扶貧崗位事宜,吸納村內不能離開家外出務工的貧困人口就業。如今,貧困戶17戶27人在企業就業,人均月工資超過3000元。

巖灣組貧困戶王三霞的母親有二級殘疾,兩個孩子分別在讀高中和小學。為了同時照顧老人和孩子,王三霞與丈夫儲南飛不得不從外地回到老家。得益於朱鳴節與海創飾品協調增設扶貧崗位,夫妻二人順利在公司就業。

“我做包裝工作,工資計件,現在熟練了,10月拿到手3500元。丈夫做技術工,每月4000多,不比外出務工差。”8日上午,王三霞正在車間熟練地包裝紐扣,“公司離家很近,幾分鐘就到了,工作的同時能照顧到母親和孩子,不再擔心會返貧,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了。”

調整產業結構

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巖河村地處大別山腹地,山高嶺大,有山場面積13113畝,茶園1946畝,桑園550畝,竹園1100畝,產業發展以茶、桑、毛竹、黑毛豬養殖等傳統種養業為主,村產業結構單一,村集體經濟收入上不去,2016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只有2.3萬元。

駐村後,朱鳴節和同事們團結村兩委、帶領村民們,統籌村集體產業項目建設,調整產業結構,採取“傳統產業+光伏、桑枝木耳、梨園休閒採摘、七彩山雞養殖、流水養魚等新興特色產業”的方式,促進巖河經濟發展,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根據嶽西縣“三變”改革試點方案,朱鳴節與同事整合各類扶持資金,於2017年9月在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點旁建成桑枝木耳基地,聘請村裡的能人大戶負責生產管理,2018年收穫幹木耳8000斤,為村集體創收10多萬元,帶動村民增收約10萬元。

2017年11月,朱鳴節引進一家生態農業公司,在村內嘗試建設水果觀光采摘基地120畝,栽種梨樹約8000餘株。2018年帶動26戶貧困戶通過土地經營權入股分紅以及21戶貧困戶通過就業務工,獲得收益約12萬元。今年,成功舉辦梨文化節,銷售梨子6000多斤,獲得收入約6萬元。

建成100千瓦光伏電站,每年為村集體穩定創收20萬元;發展七彩山雞特色養殖,每年為村集體保底創收3.5萬元;流轉流水養魚產業設施,村集體每年收取固定收益……

“村內發展了一些‘人無我有’的特色新興產業,但茶產業始終是巖河的主要傳統產業之一,需要拓寬、需要延長。”因此,村茶葉加工交易中心建成投產,交由能人承包開展炒青及夏秋茶加工,填補巖河村茶產業發展的空白。同時在今年發展種植60畝黃魁茶,推進高標準茶園建設,為村民長期長遠增收打下基礎。朱鳴節告訴記者,“從2016年至今,村集體經濟收入從開始的2.3萬元增長到20萬,再到40萬,今年有望超過50萬元。”

提升基礎設施

建設美麗鄉村新巖河

“2017年走訪貧困戶時,發現貧困戶飲水存在問題。一遇到下大雨,發生泥石流,供水管就被沙石堵塞,自來水管要麼放不出來水,要麼放出來的是渾水,眼見著下大雨卻吃不上水。”朱鳴節說,“我們就想方設法投資建設集中供水設施,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集中供水設施按照為2000人正常供水的標準建設,現為1200人供水,供水未受今年旱情的影響。”

11月8日,走在巖河村內,公路沿線每隔幾十米便有一盞路燈,垃圾桶星羅棋佈放置在村內,房屋周邊的空閒土地變為各家的小菜園,各個休閒小廣場環境整潔,遊客集散中心、巖河大禮堂正在緊張建設。

駐村以來,朱鳴節等人在提升基礎設施方面,推動村莊環境綜合整治,通過拆舊拆破清亂,完成6座水衝式公廁和謝畈村民組汙水處理項目、3處休閒廣場建設;2017年在中心村安裝150盞路燈,到2019年春節之前,400盞路燈覆蓋全村各個村民組,點亮村民夜間出行路。

貧困戶儲金狗的家在村內長豐廣場邊上,“這幾年村裡的變化可大了,乾淨了,好看了,路燈亮了,每天晚上我都要在村裡轉幾圈看看。”他說。

“河東廣場是我們建的第一個休閒廣場,安裝了體育健身器材,長豐廣場是多方捐資建設,於2018年底投入使用的,村內的休閒廣場已經成為村民們每晚必去的健身場所,也成為大家農閒時的議事臺、活動場、休閒園。”朱鳴節說。

在朱鳴節、鄧士鋒、何雷、張祿祿的駐村幫扶下,巖河村2017年如期實現“村出列、戶脫貧”的目標,目前還有3戶7人未脫貧,今年擬再脫貧1戶。時至今日,巖河村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產業結構更加合理,基礎設施不斷改進,鄉風文明程度明顯提升。

在謝畈、李灣、大塘村民組內,流水養魚池、觀光亭、綠茶園、黃魁茶園、梨園、長豐休閒廣場分佈在河道周邊,長1.5公里的蜿蜒步道,將各個觀光休閒點連成一個整體,一個集採摘、體驗、休閒於一體的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點正在打造中。“目前,我們正在通過建設省級美麗鄉村,打造嶽西縣境內獨具特色的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工程才完成整體建設的30%左右,完全建成後將成為巖河村一張靚麗的名片。”站在流水養魚池邊,朱鳴節指著遠處的梨園和步道告訴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